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4-03-12 16:49
“預計在今年,中國自主研制的凍膠分散體驅油材料產注一體化智能撬裝裝備將運抵中東地區的油田。”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校長戴彩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油田開采后期會進入高含水階段,海外油田一般在含水70%左右就不再開采,中國的技術讓這些老油田進一步多出油。
“地下的孔道大小不一,像地面一樣,有大馬路也有小馬路。地下有油也有水,水比油的黏度低,更容易流動,都去了‘大馬路’,而且越走越通,水占據‘大馬路’,油就出不來了。如果把水占的‘大馬路’堵住,水則不得不走其他‘小馬路’,通過向水中加入驅油材料,如凍膠分散體、洗油劑等,就能讓水把更多的石油帶出來。”戴彩麗說,凍膠分散體等驅油材料及其工藝裝備在近20年的持續攻關中不斷迭代提升,進一步成熟。去年一年就應用于國內的數百口油井,為我國原油2億噸“安全紅線”作出貢獻。
“隨著應用規模的擴大,我們成功研制了便攜式的驅油材料制備裝備,在野外艱苦的環境中可以根據油藏的條件智能調整生產注入參數,顯著提高采收率,同時節約運輸和包裝成本。”戴彩麗說。
據了解,我國不少油田的綜合含水率已經達到90%以上。“我國在把老油田‘吃干榨凈’、提高采收率技術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戴彩麗表示,中國提高采收率技術吸引了許多海外石油公司的關注,目前海外業務正在不斷擴大。(張佳星)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