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6-20 11:23
馬巧玲
“小朋友,你知道白頭硬尾鴨嗎?這是生活在咱們烏魯木齊白鳥湖濕地的一種珍稀鳥類,來,讓我們一起按圖片的樣子把它畫到這個安全帽上吧!”6月1日,在新疆烏魯木齊知名景點二道橋大巴扎地鐵站,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的志愿者引導參加“電網體驗師”互動活動的小朋友,一起在廢舊安全帽和畫布上描繪珍稀動物。在“六一”國際兒童節這個特殊的日子,志愿者引導著孩子們關注生態、關愛生命。
提起白頭硬尾鴨,就要說到烏魯木齊白鳥湖濕地。白鳥湖濕地是烏魯木齊市近郊最大的自然濕地,有著豐富的野生生物資源。經過多年的觀測與記錄,這里共匯聚鳥類153種、獸類21種、兩棲動物1種以及爬行動物8種,其中有很多是國家級和自治區級保護物種,呈現了白鳥湖濕地聞名全國的野生動物的多樣性,體現了白鳥湖濕地自然保護的卓越成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瀕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已連續多年在白鳥湖濕地留下繁殖記錄,填補了我國在該物種研究領域的空白。
2023年,“綠電方舟”公益項目落地白鳥湖濕地,為濕地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綠電方舟”公益項目的召集下,一支多元化、專業化的專家團隊成立,專家團隊由新疆本地野生動物專家、烏魯木齊市園林局工作人員、護林員和電網員工以及志愿者組成,為濕地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項目團隊多次深入濕地,與當地政府、濕地保護組織及當地居民溝通交流。通過實地調研,項目團隊發現解決地理位置偏遠的白鳥湖濕地的供電可靠性問題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當務之急。如何既能滿足白鳥湖濕地的用能需求,又能不影響濕地生物的生存環境,是擺在項目團隊面前的現實課題。最終,項目團隊確定建設零碳智慧保護區,通過運用先進的能源技術和智能管理手段,實現濕地用電綠色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為濕地保護工作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保障。目前,白鳥湖濕地零碳智能一體化微電網建設正在緊張籌備中,屆時,綠色環保的光伏發電及儲能設備將落戶白鳥湖濕地。按照計劃,微電網將于今年10月前完成建設,建成后的零碳智能一體化微電網將極大改善濕地保護的用能條件,為濕地更好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向公眾開展科普宣教提供綠色可靠的電能供應。
“白鳥湖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禮物,我們將把先進的綠色技術應用到白鳥湖濕地的保護工作中,努力建成白鳥湖零碳智慧保護區,利用濕地保護區風和光的資源在濕地建設零碳智慧微電網,保障濕地電力供需平衡。”“綠電方舟”公益項目專家描繪著白鳥湖濕地的未來。
項目團隊還通過舉辦濕地保護知識講座、開展濕地親子互動活動等多種方式,積極向公眾普及濕地保護知識,提高公眾對濕地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這些活動不僅增強了公眾對濕地的了解和保護意識,更激發了團隊成員參與濕地保護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綠電方舟”公益項目在新疆烏魯木齊落地,見證了新能源電力供應系統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積極影響,探索出具有數智化技術的“綠電方舟”保護模式,為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協同治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