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隴原綠電送全國 ——甘肅電力現貨市場轉正成效回眸

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25 17:07

隴原綠電送全國

——甘肅電力現貨市場轉正成效回眸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李東海 趙坤

  當河西走廊的風電群與隴東光伏基地形成“風光矩陣”,當甘南水電與儲能電站構建起柔性調節網絡,甘肅這個新能源裝機占比超64%的西部省份,正通過電力現貨市場的創新實踐,繪制出“綠電西發東送、市場驅動消納”的能源轉型新圖景。

  自2024年9月正式運行以來,甘肅電力現貨市場以新能源場站報量報價、用戶報量報價、儲能參與競價等機制突破,推動新能源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2024年外送綠電覆蓋26省,其中新能源外送占比超50%,為全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提供了“甘肅解法”。

  創新機制:構建適應新能源高占比的市場體系

  一直以來,甘肅都是我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內的瓜州、玉門,更是有著“世界風庫”和“世界風口”的美譽。

  豐富的風光資源,為甘肅新能源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其新能源發電裝機一直位于全國前列。截至今年4月底,甘肅全口徑發電裝機10388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達6719萬千瓦,占比超64%。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電力市場模式難以滿足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和高效消納的需求,甘肅電力現貨市場在機制設計上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我們根據甘肅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系列貼合新能源發展和電力供需特點的市場機制。”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電力處副處長李瑞楠介紹,甘肅省用電負荷中工業負荷占比超70%,工業負荷中高載能負荷占比超65%,這些用戶對用電價格信號敏感且具備一定負荷調節能力。

  在日前現貨市場中,用戶側通過報量報價與發電側進行博弈,從而降低用電成本。“以前是按需用電,現在通過參與市場定價,我們可以根據電價情況調整生產用電安排,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為新能源消納做出了貢獻。”甘肅鴻豐電石有限公司電氣主管馬發臣表示。

  據了解,“用戶報量報價”是甘肅電力現貨市場機制區別于其他省份最顯著的特點。這一機制的深層意義,在于構建了一個“成本透明化、競爭公平化、消納市場化”的新型電力市場秩序。

  甘肅能源監管辦市場監管處四級調研員田甜指出,該機制使新能源消納從“行政推動”轉向“市場驅動”,為解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難題提供了“甘肅解法”。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甘肅分公司市場營銷部張耀介紹,“報量報價”機制為新能源企業打開了“市場化優先發電”新通道。“我們不再依賴行政性計劃指標,而是通過科學申報電量價格曲線,與煤電企業同臺參與日前、實時市場競價。憑借風電、光電低于煤電的邊際成本優勢,我們在多數時段能以更優報價獲得更高發電權重,既保障了清潔能源應發盡發,又通過市場價格信號將低成本紅利傳導至用戶側。”

  此外,儲能參與市場機制和新能源分鐘級輔助調頻市場機制的建立,進一步完善了甘肅電力現貨市場體系。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增加,電網凈負荷曲線變化復雜,儲能的調節作用愈發重要。

  瓜州中能峰頻電力有限公司的中能布隆吉儲能電站便是受益者之一。“儲能電站可參與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取得收益,在新能源波動時發揮調節作用,為系統提供削峰填谷能力,同時也為自身帶來了經濟效益。2024年我站全年累計充電電量2617萬千瓦時,放電電量2016萬千瓦時,獲得總收益2878萬元。”該電站負責人說。

  優化配置:提升電力資源利用效率

  近一年的正式運行實踐表明,甘肅電力現貨市場機制讓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市場價格更加清晰地反映電力供需,各市場主體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

  從市場價格來看,2024年現貨市場年度均價0.269元/千瓦時,同比降低12.9%。價格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差異,充分體現了電能的時空價值。河西地區新能源裝機規模大,用電需求少,2024年甘肅河西地區平均價格較河東地區低0.11元/千瓦時;在時間維度上,冬季供需緊張時現貨市場價格高,夏季新能源大發、水電大發期供需偏松現貨市場價格低。這種價格信號,引導著電力資源在不同區域和時段的合理流動。

  在發電側,各類電源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火電通過現貨價差和輔助服務市場激勵,主動進行靈活性改造,提升調峰能力。“高峰高價的市場價格,激勵了火電機組頂峰發電。在市場低電價時,我們也會積極參與深度調峰,通過這種方式,既最大限度消納新能源,也減少發低價電的損失,提高了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華能酒泉熱電公司市場營銷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在發電側,各類電源以協同消納新能源為核心目標,在市場機制中形成互補優勢。火電通過現貨價差與輔助服務市場激勵實施靈活性改造,其調峰能力的提升本質上是為新能源讓出發電空間——當新能源大發時段電價偏低時,火電機組主動壓減出力參與深度調峰,減少棄風棄光;而在新能源出力低谷的用電高峰,又通過“高峰高價”的市場信號激勵頂峰發電,形成“新能源優先上網、火電靈活托底”的協同格局。

  華能酒泉熱電公司市場營銷部負責人表示,“這種調節既保障了新能源全額消納,也讓火電企業通過‘避低就高’的調峰策略,減少低價時段發電損失,實現了社會效益與企業效益的統一。”

  新能源憑借低成本優勢,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發電機會,消納水平顯著提升。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新能源發電量305.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37%,發電量占比38.59%,新能源已成為全省發電量增量替代主體,利用率保持在90.99%。

  在用電側,用戶參與市場定價,主動調整用電行為。以碳化硅、硅鐵為代表的高耗能負荷主動響應市場價格,日負荷最高峰由晚高峰轉移至午間光伏大發時段,削峰填谷負荷230萬千瓦,占甘肅電網總負荷的10%,負荷特性更加適應新能源發電特點。“通過參與現貨市場,企業根據電價調整生產計劃,在電價低的時候增加生產,不僅降低了用電成本,還為新能源消納提供了支持。”李瑞楠說。

  電力調度部門在電力資源優化配置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們根據現貨市場的價格信號和各市場主體的申報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電力調度,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同時,實現電力資源的最優配置。”甘肅電力調度中心市場處副處長吳鋒介紹,“在新能源大發時段,我們充分利用儲能和調峰資源,保障新能源消納;在用電高峰時期,合理安排火電、儲能頂峰發電,確保電力供應。”

  在甘肅電力交易中心,巨大的屏幕上實時滾動更新著電力交易數據。成交量、實時價格等重要數據在這里一目了然。

  該中心副總經理龐偉向記者介紹,目前,甘肅電力中長期市場實現年、月、周、日(D+3日滾動)連續運營,2024年省內中長期交易電量達1027.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29%。其中,D+3日滾動交易成交185.17萬筆,成交電量216.58億千瓦時,高頻次交易支撐市場主體靈活調整供需曲線,有效實現將短期預測富裕低價新能源資源向用戶側傳導,實現了發用雙方共贏。

  “今年6月,甘肅電力中長期融合交易正式上線,實現了月度、周交易周期的雙向延伸和直購、回購、轉讓交易的有機融合,大大提高了交易的靈活性及便捷性,降低交易門檻。”龐偉說。

  示范引領:為全國電力市場改革貢獻“甘肅經驗”

  業內專家表示,甘肅電力現貨市場的成功運行,不僅為甘肅本地的能源發展帶來了巨大變化,也為全國電力市場改革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甘肅經驗”,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目前,甘肅電力市場構建了涵蓋電力交易“全尺度、全形態、全品種”的電力市場體系,形成“省間+省內”全覆蓋、“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全體系協同的完整架構。這種市場體系的建設經驗,為其他省份電力市場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

  在市場機制創新方面,甘肅的用戶報量報價、新能源報量報價等機制,為解決新能源消納和電力供需平衡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有關專家指出,甘肅在新能源高占比情況下,通過市場化手段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實現電力系統安全與經濟性的平衡,其經驗值得在全國同類地區推廣。這種創新的市場機制,對于推動全國新能源發展和電力市場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甘肅電力市場在促進新能源消納和“雙碳”目標實現方面的成效,也為全國提供了示范。截至今年4月底,甘肅全網新能源發電量同比增加53.82億千瓦時,遠超省內用電負荷增加量,有效助力了“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2024年,甘肅外送電量達558.8億千瓦時,覆蓋26個省份,其中新能源外送占比超50%,相當于每年減少東部地區燃煤消耗1700萬噸。這種將西部清潔能源輸送到東部地區的模式,對于優化全國能源結構、減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從河西走廊到東部沿海,甘肅的電力市場化改革實踐價值,不僅在于解決當下新能源消納的現實難題,更在于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了從理念到實踐的完整解決方案,讓“雙碳”目標在市場化機制中照進現實。甘肅的“電力市場改革方程式”,正以其科學性、實效性和可復制性,成為全國能源改革版圖中不可或缺的“西部坐標”。

  展望未來,甘肅電力市場將繼續深化改革,在容量市場、源網荷儲一體化等方面開展研究和探索,進一步優化市場機制,提升市場服務能力。龐偉表示:“我們將持續完善市場規則,擴大綠電交易規模,探索綠證與碳市場銜接機制,推動綠電交易占比提升。同時,強化區域協同,依托‘隴電外送’通道,擴大外送規模,打造西北新能源外送品牌,為全國能源低碳轉型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