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14 14:11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記者 王睿佳)工商業儲能發展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支撐。工商業儲能的“削峰填谷”功能可有效緩解電網調峰壓力,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動性,促進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消納。更重要的是,規模化儲能應用將加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推動傳統能源結構轉型,為工業領域節能減排提供技術路徑,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具有戰略意義。
4月11日,在ESIE 2025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現場,陽光電源舉辦主題為“深耕場景x智慧賦能工商業儲能發展更優解”PhD Talk博士分享會,活動邀請彭博新能源財經中國能源轉型專家寇楠楠擔任主持人,匯聚陽光電源工商業儲能產品線總經理曹偉、WRI世界資源研究所可持續轉型中心能源項目研究專家宋婧、陽光慧碳總經理周文聞,以及媒體機構、行業代表,圍繞政策變革、技術創新、零碳園區實踐、行業困境破局等熱點議題展開對話,共探新能源市場化浪潮下的工商業儲能發展更優解。
政策技術雙輪驅動,重塑產業格局
2025年堪稱新能源產業變革的關鍵節點——政策改革持續深化、儲能技術產品迭代、AI與能源電力系統加速融合等,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在這一進程中,工商業儲能深入零碳園區,逐漸成為綠色發展新引擎。
陽光電源工商業儲能產品線總經理曹偉博士指出,電力市場化改革與新型儲能政策正推動工商業儲能從“備用電源”轉向“價值創造主體”。分時電價機制與輔助服務市場的完善,將加速用戶側儲能收益多元化。而AI與儲能的融合正推動行業從“經驗驅動”邁向“智能驅動”的范式躍遷。作為全球領先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陽光電源認為,AI技術將在能量管理精準化、調度決策實時化、電力交易博弈最優化三大維度重塑儲能產品價值,并催生萬億級市場增量空間。
WRI世界資源研究所能源項目研究專家宋婧博士分享了海外零碳園區的實踐經驗,指出其核心在于“分布式能源+數字化管理”的協同。她強調,零碳園區不僅是全球碳中和的關鍵載體,更是區域能源韌性、產業競爭力升級的抓手。陽光慧碳總經理周文聞博士補充,國內零碳園區從試點逐步邁向規模化,而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解決方案,“能碳協同”是關鍵。
回歸場景需求,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
針對工商業綠色轉型痛點,宋婧博士指出,企業不僅面臨綠色轉型要求,還需應對穩定用電、電價波動、限電風險等現實挑戰,而儲能與分布式能源的靈活配置是破局關鍵。曹偉認為,“安全、高效、長期主義”是工商業儲能可持續發展的三大關鍵因素,強調陽光電源始終從客戶價值出發,回歸場景需求,提出工商業儲能“一場景一方案”理念。例如,陽光電源今年最新發布的工商業255CS系列產品方案,在光儲融合場景具備“交流耦合”和“直流耦合”模式;針對大工業場景推出“專為大工業”而生的800CS系列產品;為高耗能園區打造“光儲充一體化”系統;在限電頻發區域,則以儲能為核心構建離網備電方案,保障穩定供電;此外還有針對小微商業場景的100度電產品方案、大型用戶側場景下的5000度電產品方案。
現場,周文聞博士以陽光產業園為例,進一步解讀了能源“不可能三角”的破解路徑,依托iCarbon能碳平臺,目前陽光慧碳已在園區、工廠、醫院等場景先行實踐綠色低碳示范,助力實現“經濟性-穩定性-低碳性”的動態平衡。“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陽光產業園選擇了多樣化清潔能源供給方案,構建光伏、儲能、充電樁等相互補充的可再生能源系統。”陽光儲能+陽光慧碳,打造光儲充一體化零碳園區助力行業綠色減碳。
價值突圍,以長期主義邁向零碳未來
工商業園區綠色轉型的核心訴求在于“降本、增穩、減碳”,儲能技術需從經濟性優化、系統可靠性提升、多能協同融合等維度,全面升級。曹偉從工商業儲能發展趨勢分析,隨著分布式光伏參與電力交易,用戶對“儲能+交易服務”的需求激增,陽光電源工商儲產品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覆蓋峰谷套利、需量管理、綠電消納等多維場景。“儲能企業要卷價值,而非卷價格”,未來陽光將持續深耕工商業場景,基于需求洞察、產品創新、極致服務,深化全球化布局,不斷構建護城河。
談及零碳園區海內外落地實踐,宋婧博士認為仍需政策端明確碳核算標準、市場端完善綠電交易機制。周文聞博士則強調,零碳園區的發展離不開虛擬電廠、能碳協同,需打通能源流、碳流、數據流,并現場闡釋了其關鍵技術和商業模式。
面對國內競爭亂象與國際合規挑戰,現場嘉賓紛紛結合自身研究和實踐領域,提出行業困境破局思考,共同呼吁以良性競爭驅動可持續產業生態。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