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觀點

實現“阿聯酋共識”目標仍面臨多重阻礙

來源:中國石油報 時間:2024-09-10 16:24

  據9月5日Offshore Wind網站消息,世界上第一個半潛式浮式海上風電場WindFloat Atlantic的發電量超出預期,達到320吉瓦時(GWh)。

  當前,全球范圍內,政策支持的加強以及技術成本的下降,有力推動了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長。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其中中國的貢獻超過了50%。但這一發展速度仍然不足以實現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上達成的“阿聯酋共識”目標。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指出,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從政策法規、基礎設施、投資與國際合作等方面發力,推動實現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2倍、能源效率提高1倍的目標。

  缺乏系統性政策

  阻礙可再生能源發展

  IRENA指出,缺乏系統性的政策已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阻礙。政策制定者需要在調整市場結構、建立有效的碳定價機制方面制定系統性政策,進而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政府必須制定可量化的目標,并制定電力發展計劃,以動員各方立即行動,并協調電力系統運行和部署終端領域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部署還必須與提高能源效率和發展所需基礎設施的措施相一致。同時,要避免發展方式與資產擱淺之間的矛盾。政府可以制定具體的技術目標,以支持不太成熟的技術(如海洋能源和聚光太陽能)融入能源組合。

  特別是,能源行業的法律制定和監管需要加強。這些改革應優先考慮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和將波動性大的可再生能源納入電力系統;促進提出行業耦合的解決辦法;實施創新戰略,以提高靈活性和儲電能力;加強支持終端領域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措施。

  埃克森美孚在其8月發布的全球展望中指出,盡管電動車會帶來石油需求下降,但制造業和化學工業、航空及航運重型運輸仍將依賴石油,特別是在未來經濟增長潛力較大的發展中國家。

  IRENA認為,建筑行業凈零轉型需要政策支持與扶持措施,包括降低建筑能源需求、提高建筑能效、促進電氣化以及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供暖與制冷。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根據氣候條件、可再生能源潛力、財政資源以及國家和城市特有的其他因素選擇合適的政策組合。一些較普遍的政策包括制定建筑行業規范,減少使用化石燃料供暖,為建筑改造、提高能效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提供稅收優惠,提出凈零建筑目標,出臺最低能源性能標準(MEPS)以及公共或住宅建筑太陽能熱水規定。而在航運方面,IRENA指出,脫碳將主要依賴于國際航運減排措施。國際海事組織(IMO)可以在制定行業脫碳目標和戰略以及促進行業和各國廣泛采用方面發揮作用。

  基礎設施發展滯后和電網效率低下

  制約可再生能源發展

  基礎設施發展滯后、電網系統低效和審批程序緩慢在某些市場成為重大障礙,阻礙了能源轉型。在電力行業,電網輸送能力與快速擴大的可再生能源規模不匹配,導致棄風棄光的現象比較嚴重。電網輸送能力、儲能、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的發展都落后于可再生能源部署所需的速度。關鍵的是,優先考慮新興和發展中市場的電網發展,對于釋放未開發的可再生能源潛力和促進綠色工業化發展至關重要。

  因此,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并以經濟高效的方式顯著提高儲電容量,對于保障能源供應安全至關重要。電池存儲系統對于發展靈活且有韌性的電力系統是必要的。將白天用太陽能發的電存儲起來并供夜間使用的解決方案,將降低電網集成的成本。

  對于分布式能源的開發利用,數字化起著特別關鍵的作用。它支持系統中所有參與者之間的數據管理、協調和交互。通過使用實時數據和通信技術,系統運營商可以更好地了解電網狀態,包括獲取更準確的天氣預報,從而提高系統的效率和靈活性,釋放需求側的巨大潛力,優化運營并提高系統可靠性。

  此外,IRENA的分析表明,行業耦合——將電力行業與更廣泛的能源行業(例如熱能、天然氣、交通運輸燃料)互聯,可以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同時助力終端用能領域脫碳。通過電氣化和熱能儲存等方法,可以將各種終端用能領域連接起來,提供供暖、制冷和運輸等服務。耦合不同行業,以及發展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可以豐富可再生能源調度的選擇,提高電網的靈活性。

  投資不平衡和國際合作不充分

  影響能源可及性和公平

  IRENA對實現COP28設定的全球目標進展情況的分析表明,到2030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的投資必須超過1.5萬億美元/年。除了增加金額,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還需要更公平地分配。以2022年為例,盡管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達到創紀錄的0.5萬億美元,但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水平很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獲得的資金不到36億美元,盡管該地區能源貧困的現象很嚴重。

  IRENA指出,可再生能源投資主要依賴于私人資本和有關政策,這意味著風險越高,融資就越難。擴大發展中國家的融資規模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這需要公共部門干預,將投資引向最需要的國家。雖然私人資本很重要,但公共財政部門應在動員私人資本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IRENA提出,需要將更多公共資金投向那些擁有巨大開發潛力但難以吸引私人投資的地區和國家。過去3年,由于經濟形勢和地緣政治因素,可再生能源所需的公共資金一直難以到位。捐贈、來自開發性金融機構和出口信貸機構的優惠融資,對于資助全球南方國家的能源轉型至關重要,特別是對于財政拮據的國家。這也可以通過多邊基金和與聯合國有關聯的基金(如綠色氣候基金)的資本化來實現。碳排放許可和碳抵消市場可以對可再生能源融資形成補充。

  除了在區域和國際層面共同努力向發展中國家輸送更多資金,IRENA還建議各國政府通過以下緊急行動加大資金分配力度:加大公共資金的戰略使用力度;利用公共和私人資本,幫助提高項目的經濟性;實施風險削減策略并探索混合融資等創新解決方案。(韓朔)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