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石油報 時間:2024-09-09 11:28
2024年版《bp世界能源展望》顯示,近年來,能源市場供需變化不定,各國政府對能源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而在過去一年中,全球能源消費繼續增長,碳排放再創新高,能源轉型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展望》指出,世界能源轉型用時越長代價就越高昂。近日,《中國石油報》記者針對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情況下加速實現能源轉型、中國能源轉型的前景如何等問題,采訪了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Spencer Dale)。
全球石油需求(2020——2050)
來源:2024年版《bp世界能源展望》
記者:與去年的3種情景相比,今年《展望》只探討了2種情景,這種變化是出于哪些考量?
戴思攀:去年我們設定了“新動力”“凈零”“快速轉型”3種情景,今年則設定了“當前路徑”“凈零”2種情景。我們認為“新動力”和“當前路徑”其實是一個概念,而去掉“快速轉型”情景,一方面有助于簡化分析過程、更清晰地傳達關鍵信息,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加直觀地了解在這2種情景下我們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當前路徑”和“凈零”2種情景涵蓋了未來25年中全球能源系統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通過比較這2種情景,我們可以找出一些共性,例如石油需求是否在2種情景中都下降。此外,我們還可以識別哪些能源的發展趨勢與能源轉型速度息息相關。這為研判未來幾十年能源系統可能發生的演變、能源公司及其他企業如何實現能源轉型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和分析。
記者:立足當前,您認為能源行業如何實現加速轉型?有哪些關鍵行業值得重點關注?
戴思攀:我們都希望能夠走上綠色發展道路,實現凈零排放。在政策方面我有四點建議。第一,各方要共同努力實現減排目標。發達國家應當在其國內能源體系實現減排的同時,幫助和支持新興經濟體實現減排目標,共同為推動全球減排貢獻力量。第二,要重視提高能效。目前,國際上有很多國家的關注點都集中在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上,但我認為,提高能效、減少損耗才是從能源總量增加階段轉向能源替代階段的關鍵一環。第三,要在電力行業實現去碳化。世界正在向電氣化發展,各類能源細分領域的電力消費都在不斷增加。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開發清潔電能對實現低碳轉型都具有重要意義。第四,要加快已有技術的部署和應用。這并不是說新技術不重要,目前在新能源發展的諸多領域,技術革新迅猛發展,但應用并加速推廣現有技術也能幫助我們實現脫碳目標。例如,進一步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推動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在交通行業和制造業推動氫能利用,在電力行業推廣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等。
記者:在《展望》設定的“當前路徑”情景中,2050年全球天然氣需求會增長20%,而在“凈零”情景中卻會下降一半,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戴思攀:這種差異反映了有兩種力量在博弈,一種力量使得天然氣需求上升,而另一種力量使得天然氣需求下降。就增長而言,亞洲尤其是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是天然氣需求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天然氣是這些國家實現經濟發展、推動工業化進程的重要能源支撐。而另一種力量恰恰相反,即以世界能源系統實現去碳化為目標。在這種情景下,風能、太陽能等能源的迅猛發展以及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的提高,都是導致天然氣需求下降的因素,都將擠占天然氣在市場中的份額。因此,這兩種情景是基于上述兩種力量博弈而作出的不同預測。
記者:請問您如何看待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對液化天然氣(LNG)的需求和戰略布局?
戴思攀:關于LNG的需求,我在《展望》中有所提及。從短期來看,全球LNG需求會持續增長,這主要受到來自亞洲的中國、印度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推動。而在供給方面,最大的增長主要來自美國和中東,中東則主要是來自卡塔爾。預計到2030年,美國和卡塔爾將成為世界LNG的主要供給者,亞洲新興經濟體(不包括中國)則會超越亞洲發達國家(如日本、韓國),成為主要增長市場。但總體來說,全球LNG市場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未來其需求究竟會上升還是下降具有不確定性。
就中國而言,預計2025年前,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將會持續快速增長,但隨著中國能源體系日趨電氣化,無論是在建筑行業還是在制造行業,天然氣需求會逐漸降低。2035年將會是中國LNG進口需求的分水嶺,在此之后,LNG進口需求會呈現下降趨勢。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本土的天然氣產量在增加,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管道天然氣進口在2035年之后可能會持續增長,這兩方面因素會對中國LNG進口產生重要影響。
記者:在能源轉型中,您認為中國應當在哪些方面持續發力?哪些技術可能對中國未來的能源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戴思攀:在電力方面,目前中國50%的發電量仍然來自煤炭。要在滿足未來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的同時,降低發電的碳強度,我認為可以通過清潔發電實現能源體系的電氣化。例如,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來替代現有的化石能源發電。在制造業方面,中國需要進一步優化工藝流程,提高能效并采取節能措施,減少對新材料的需求,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充分應用并推廣現有技術以實現碳減排目標。另外,充分利用CCUS技術。比如,在火電、輕工業和水泥行業,加快部署并充分應用CCUS技術,以實現協同發展,減少碳排放。總之,世界能源體系正逐漸從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天然氣轉向低碳能源系統。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氫能這些清潔能源技術將在未來發揮更大作用。(作者系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王汐 張欄馨)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