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時間:2024-07-24 16:31
日前,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以下簡稱“合作組織”)在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分論壇發布《全球電力發展指數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以創新方式對全球不同區域和國家電力發展水平進行了系統、科學評估。
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各國電力發展水平、發展階段存在較大差異,也面臨很多共同挑戰和機遇,聚焦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趨勢,《報告》強調,應進一步促進國家間互學互鑒和交流合作,加快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全球電力發展指數首度公布
《報告》采用的指標體系包括供應保障、消費服務、綠色低碳和技術創新4個維度和20個指標,選擇了6大洲100個國家進行指數測算和評估,所選國家的電力消費總量占全球97%以上。據了解,《報告》同時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期間面向全球發布,這是合作組織首度公布全球電力發展指數,后續還將持續滾動更新。
從目前來看,全球電力發展綜合指數為73.9分,說明電力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各國電力發展綜合指數顯示,排名前20的國家中,除中國外,全部為發達國家。其中,瑞典、挪威、加拿大排名前3,中國排第7位。總體而言,這些國家的電力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人均裝機和用電水平較高,電力供應保障和服務水平高,有明確的綠色低碳轉型目標和積極有效的轉型行動,重視清潔能源發展和新技術應用。
從細分領域來看,供應保障排名領先國家主要為發達國家和中國。消費服務排名領先國家主要為北歐和部分亞洲國家。綠色低碳排名領先國家主要為歐洲、中南美洲和部分非洲國家。技術創新排名領先國家主要為發達國家和亞洲、中南美洲大國,如中國、巴西、哈薩克斯坦等。全球范圍內,各維度發展較為均衡,供應保障、消費服務專項指數超過平均值,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專項指數略低于平均值。
值得注意的是,分區域看,歐洲電力發展綜合得分最高,非洲得分相對落后,全球電力發展指數區域特征與其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高度相關,發展中國家總體上排名相對靠后,全球電力發展存在不均。
能源公平亟需群策群力
《報告》指出,許多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尚不足1000美元,電力基礎設施嚴重不足,部分非洲、東南亞、南亞國家仍有大量無電人口。為此,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解決電力可及性問題,是這些國家提升電力發展水平的最緊迫最有效途徑。
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辛保安指出,發展是人類的永恒追求,能源是發展的基礎動力。以能源為紐帶、以全球能源互聯網為載體促進可持續發展,需要各方攜手、加速行動。應通過保障能源供應、加快能源轉型、降低能源成本、推動技術升級以及加強國際合作,以促進能源安全、綠色、普惠、創新和共贏。
瑙魯衛生部部長斯科蒂則強調,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推動能源轉型對世界,尤其是小島嶼國家極其重要。瑙魯期待與各方廣泛開展合作,實現能源安全和韌性,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
“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是世界能源發展的大方向,大趨勢,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需要全球行動,共同參與,希望各方進一步增進溝通合作,加強各國政府,各機構間戰略規劃,政策機制等交流對接,共同構建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中國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劉炳江表示。
引領綠色發展彰顯中國力量
能源轉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置身事外,多位業界專家都強調,各國應加強務實合作,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共同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而中國在能源轉型方面取得了豐碩成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成果顯著,引領全球清潔能源發展,節能降耗成效顯著,為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榜樣。
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楊偉群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對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增長貢獻度超過40%,為推動綠色能源發展,中國政府設立了11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示范區,已然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引領者和推動者。
“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為例,該地區近年在戈壁灘荒灘上建起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和世界最大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統籌實現了發展清潔能源、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和群眾減貧增收,為探索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范例,”楊偉群說。
《報告》也指出,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系統,電源裝機、輸配電網、電力消費規模均居世界第一,電力安全供應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中國在新能源發電、特高壓輸電、柔性直流輸電和電力系統數字化智能化等領域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同時建設了一系列示范工程,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中國電力創新實踐經驗。
在南非駐華使館公使巴仕迪看來,近年來,南非致力于推動能源轉型,中國一直以來都是支持南非應對當前能源安全挑戰的合作伙伴。“中國領先電力企業等有關單位已與南非簽署了多項合作備忘錄,未來希望各國共同促進世界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為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作出貢獻。”(李麗旻)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