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能傳媒研究院 時間:2024-02-01 09:42
2023年風光最全榜單大放送!
——新能源市場研報(2024年1月)
伍夢堯
(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行業動態
★ 太陽能發電年度新增裝機同比增長148%,累計裝機破6億千瓦
◆ 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增長趨勢(2014—2023)
◆ 2023年我國光伏組件企業出貨量
★ 風電年度新增裝機創歷史新高,累計裝機破4億千瓦
◆ 我國風電裝機增長趨勢(2014—2023)
◆ 2023年我國風電企業中標項目規模Top10
市場價格跟蹤
★ 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成交均價(2024年1月)
★ 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成交均價(2023年6月—2024年1月)
行業快訊
★ 國家能源局鼓勵建設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形成綠色充電一體化系統
★ 十部門要求提高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 國內首份風機改造利用標準征求意見
★ 青海劃定中長期分時段交易光伏峰谷電價浮動范圍
★ 河南省2024年積極推動新能源電量參與中長期交易
★ 131米全球陸上最長風電葉片下線
行業動態
2023年風光行業發展盤點
近日,伴隨國家能源局、國家統計局、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等陸續公布上年度行業發展數據,我國風電、光伏行業2023年發展圖景日漸清晰。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其中我國的貢獻超過50%,已經成為世界清潔能源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度,我國風光年度合計新增裝機容量翻番,達29278萬千瓦,接近全球年新增裝機的60%,連續第四年突破億千瓦,首次突破2億千瓦,再創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底,我國風光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0億千瓦,達105083萬千瓦,在我國電力新增裝機中的主體地位更加鞏固。
同時,利用水平持續提升。2023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保持兩位數增長,從2023年4月開始超過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突破15%,人均風電光伏發電量達到1000千瓦時。
發電投資遠超預期。新能源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超過34%,其中風光累計投資額超10000億元,實現投資規??焖僭鲩L。
伴隨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日漸深入,2023年,以風光為主的新能源項目完成市場化交易電量6845億千瓦時,占新能源總發電量的47.3%,大大拓展了新能源消納空間。電力輔助服務機制全年挖掘系統調節能力超1.17億千瓦,年均促進清潔能源增發電量超1200億千瓦時,為推動我國綠色低碳轉型貢獻積極力量。
當前,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可以說,中國為全球貢獻了超過80%的光伏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光伏產品,并滿足了超過70%的全球風電關鍵零部件市場需求,為推動全球能源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
太陽能發電年度新增裝機同比增長148%,累計裝機破6億千瓦
2023年,我國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21688萬千瓦,首次突破2億千瓦,同比增長約148%,再創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12月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突破6億千瓦,達60949萬千瓦,同比增長55.2%。
圖1 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增長趨勢(2014—2023)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
在旺盛市場需求支撐下,2023年,太陽能發電完成投資額超過6700億元,云南、河北、新疆等3個省(區)集中式光伏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速均超過100%。
在技術創新領域,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技術快速迭代,多次刷新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2022年量產先進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4.6%,2023年甚至再次刷新紀錄達到了25.5%。
得益于我國光伏企業對技術創新持之以恒的追求,近十年來,全球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下降超過了80%,為全球光伏產業大規模發展奠定重要基礎,技術創新也成為我國光伏產品馳騁海外的一件利器。
當前,盡管各家企業2023年度財報尚未正式披露,筆者根據業績預告、第三方機構數據等資料,搶先對我國光伏龍頭企業2023年組件出貨量進行盤點。也許出貨量與各家實際出貨水平存在一定差異,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我國光伏組件環節,年度成績又創新高,龍頭效應日益明顯,市場格局仍然競爭激烈。
圖2 2023年我國光伏組件企業出貨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總體來看,市場前四名的位置仍被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四家龍頭企業穩穩占據,年度出貨規模呈現斷崖式領先態勢。當前,盡管各家企業的組件具體出貨量還不能完全確認,但已經可以確認的是,晶科能源在2023年的光伏組件市場爭奪中重回冠軍寶座,其年度出貨量預計超過75吉瓦。
天合光能緊隨其后,憑借N型TOPCon產能的大幅提升以及市場對N型電池需求的快速釋放,2023年組件出貨量近70吉瓦。
隆基綠能在雄踞市場第一寶座三年后,在2023年度落到了市場第三的位置。業內分析認為,其在產能布局上未能及時轉向以及產業鏈相關環節價格的持續下滑是其排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時,根據其總裁李振國在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的表態,“面對行業價格全面下降,公司不會采取低價策略參與市場競爭”,也被業內認為是其出貨量不及預期的一項主要原因。
預計年度出貨量超過60吉瓦的晶澳科技,在2023年實現了9個生產基地新建N型產能項目的順利投產,不僅支撐組件產能達到95吉瓦,還實現了N型電池產能在其總產能中占比超過65%,完成了企業的產能結構轉型升級。
從位于第五位的阿特斯開始,年度出貨量降至20~30吉瓦的水平,與前四位形成明顯差距。作為老玩家,阿特斯2023年度的出貨量預計在30吉瓦左右,成為第二梯隊的“領頭羊”。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年來,正泰新能、通威太陽能等多個組件賽道新晉玩家來勢兇猛,憑借在高效產能上的彎道超車和強大的資金實力,加速了對市場前五地位的沖擊。從2023年的出貨情況來看,目前,正泰新能、通威太陽能與阿特斯的年度出貨量差距預計均已不足5吉瓦。
作為光伏領域的一匹黑馬,一道新能在2019年建立了國內第一條TOPCon研發線,2023年實現了TOPCon 3.0 Plus電池的大規模量產,并再次躋身市場前十,發展勢頭十分強勁。與之相似的是橫店東磁,在近兩年將目標市場向國內轉移后,不僅實現了墻內墻外兩開花,還在2023年首次躋身行業前十,并持續深入參與國內市場爭奪。
當前,我國正處于N型產能的迭代期,N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正在以超出預期的速度快速提升。對于企業來說,誰能率先完成產能的迭代升級,在技術研發中占據領先地位,在成本把控中做到精細化管理,就更有可能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存活下來。
關于下一階段市場發展情況,晶科能源相關負責人曾在2023年12月表示,當前,我國光伏組件處于價格下行周期中,行業盈利表現進一步分化。先進產能占比高、成本渠道優勢強的一體化企業更具競爭力。而行業出現的開工率分化、部分企業擴產放緩、新進入者陸續退出等情況,會推動新老技術迭代及落后產能出清步伐進一步加快。
風電年度新增裝機創歷史新高,累計裝機破4億千瓦
2023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759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截至2023年12月底,風電裝機容量突破4億千瓦,達44134萬千瓦,同比增長20.7%。
圖3 我國風電裝機增長趨勢(2014—2023)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
進入“十四五”以來,步入平價上網的風電行業,面對市場價格的持續走低、企業利潤空間不斷壓縮的不利情況,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速,在2023年度實現年度新增裝機破紀錄。
從地區來看,國家電投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范項目、中廣核興安盟風電大基地、張北新能源350兆瓦風電項目等多個大型風電基地項目的全容量或部分并網,為年度新增裝機破紀錄提供了有力支撐。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預測,到“十四五”末年,我國風電年度新增裝機容量有望超過9000萬千瓦。
2023年,風電完成投資額超3800億元,投資規模快速增長。從地區分布來看,遼寧、甘肅、新疆三個省(區)陸上風電投資加快釋放,廣東、山東兩省新建大型海上風電項目投資集中釋放。
得益于全球各國越來越重視能源轉型,2023年,我國風電企業在全球市場的中標規模創下歷史新高。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中國風電企業在國內外合計中標項目超770個,總規模達118070兆瓦。其中,國內風電項目的中標規模約占總規模的99.3%。
圖4 2023年我國風電企業中標項目規模Top10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陸上風電方面,我國風電企業合計中標規模110090兆瓦,遠景能源以超過20000兆瓦的中標規模位居第一,金風科技、運達股份、明陽智能、三一重能分列第二至五位,中標規模均超過15000兆瓦,合計中標規模占比超80%;位居第六位的中車株洲所中標規模超5000兆瓦,東方電氣、中船海裝、電氣風電分列第七至九位,中標規模超2500兆瓦,其后企業中標規模均低于1000兆瓦。在海上風電方面,國內風電企業合計中標規模近8000兆瓦,明陽智能、東方電氣、金風科技、遠景能源分列第一至四位,中標規模均超過1000兆瓦,合計中標規模占比近79%;中船海裝、電氣風電以超過500兆瓦的中標規模緊隨其后,運達股份、中電株洲所位列第七第八位,中標規模均超260兆瓦。
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預測,未來5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將占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95%。到2024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總量將超過水力發電;到2028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份額將翻一番,合計達到25%。
市場價格跟蹤
圖5 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成交均價(2024年1月) 數據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在下游旺盛市場需求支撐下,進入2024年以來,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太陽能級多晶硅市場價格出現小幅上漲。
1月中旬,作為我國多晶硅生產“重鎮”,四川優惠電價的上調對硅料市場價格上漲起到了一定支撐作用。進入1月最后一周,企業陸續啟動2月簽單(部分企業已簽單至2月底),且為滿足春節備貨需求,下游企業開工率持續保持高位,也導致硅料企業逐漸抬高N型硅料價格,下游企業對漲價的包容度也較前一階段有所提升。
從成交來看,部分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企業,為控制成本,已經開始選擇采購售價相對較低的二線企業硅料產品或顆粒硅,以保證企業維持合理利潤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近期工業硅價格呈現持續下行態勢,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硅料企業的成本壓力,但二線廠家的售價實際已逼近全成本,利潤空間極其有限,繼續下行可能對正常經營造成消極影響。
圖6 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成交均價(2023年6月—2024年1月) 數據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
回顧2023年,我國包括進口在內的多晶硅總供應量約為153.3萬噸、同比增長70.72%。其中,我國多晶硅年產量為147.5萬噸、同比增長81.4%,全年多晶硅進口量為6.29萬噸、同比減少28.46%。
行業快訊
? 國家能源局鼓勵建設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形成綠色充電一體化系統。1月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應用示范縣和示范鄉鎮”申報工作的通知》指出,力爭到2025年底,示范縣鄉因地制宜建成布局合理、快慢結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推動實現充電站“縣縣全覆蓋”、充電樁“鄉鄉全覆蓋”的基本要求。《通知》還指出,加大充電網絡建設運營支持力度,鼓勵條件適宜地區結合充電設施建設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形成綠色充電一體化系統。
? 十部門要求提高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1月10日,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綠色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要求,加快生產過程綠色化,優化用能結構,推進現有燃煤自備電廠(鍋爐)清潔能源替代,穩妥推動現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工業窯爐改用工業余熱、電能、天然氣等,提高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
? 國內首份風機改造利用標準征求意見。近日,風電場規劃設計分技術委員會已組織完成《陸上風電場改造拆除與循環利用設計導則》能源行業標準(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其中要求,風電場的回收處理與循環利用,應遵循資源利用精細化、高水平循環利用,做到效率最優化。
? 青海劃定中長期分時段交易光伏峰谷電價浮動范圍。2023年底,青海省能源局印發《關于開展2024年電力市場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2024年,新能源年度市場交易合同簽約電量需達到市場化總電量的80%。做好分時段交易機制與峰谷分時電價政策銜接,中長期分時段交易光伏發電峰、谷電價在平電價的基礎上分別上浮不低于63%、下浮不低于20%形成(儲能電站充電、綠電制氫等能量轉換對應交易電量下浮不低于65%)。
? 河南省2024年積極推動新能源電量參與中長期交易。1月11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河南監管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河南省2024年電力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2024年,省內燃煤發電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市場,積極推動新能源電量參與中長期交易。其中,省內風電、光伏電量優先滿足居民、農業用電需求。新能源大發月份,發電企業的購入電量、購電企業的售出電量應不高于該月其已成交合同總量的10%。
? 131米全球陸上最長風電葉片下線。1月21日,由三一重能研發的131米全球最長陸上風電葉片下線,刷新葉片長度世界紀錄。據了解,伴隨風機葉片長度增加,失速、經典顫振等氣彈問題出現頻率可能會明顯增加,并導致葉片振動增大甚至斷裂。為此,三一重能在此次下線的葉片結構上采用了大厚度鈍尾緣高性能翼型設計,并將傳統玻纖拉擠主梁升級為全碳拉擠主梁,全面提升產品可靠性,實現更優性能。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