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時間:2023-07-13 16:15
7月12日,國際數據公司IDC、浪潮信息、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聯合編制的《2022-2023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這是《報告》第三年發布,繼續關注計算力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并著重從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印度等15個國家,互聯網、制造和金融等13個行業及新興技術三個維度分析計算力的需求變化和未來趨勢。
《報告》指出,在全球GDP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數字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算力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數據顯示,全球主要國家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持續提升,預計樣本國家整體比重將從2022年的50.2%增長到2026年的54.0%。計算力指數平均每提高1點,國家的數字經濟和GDP將分別增長3.6‰和1.7‰,預計該趨勢在2023—2026年將繼續保持。
《報告》認為,算力作為新興生產要素,加大算力投資可能帶來一國(或地區)穩態經濟增長率的躍升,算力先發國家或地區的優勢會隨著算力投資比重的增加進一步獲得強化,算力資本、算力服務協同互補,賦能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
《報告》顯示,以AIGC(生成式AI)為首的應用表現強勁,推動智能計算快速、持續增長。IDC預測,全球AI計算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95.0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346.6億美元,其中,生成式AI計算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8.2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109.9億美元,在整體AI計算市場的占比將從4.2%增長到31.7%,成為驅動互聯網、制造、金融、教育、醫療等行業當下與未來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從國家算力指數排名看,《報告》通過綜合計算能力、計算效率、應用水平和基礎設施支持四個維度的評估得出評分,將國家分成領跑者國家(60分以上)、追趕者國家(40—60分)和起步者國家(40分以下)三個梯隊。美國和中國依然分列前兩位,同處于領跑者位置;追趕者國家包括日本、德國、新加坡、英國、法國、印度、加拿大、韓國、愛爾蘭和澳大利亞;起步者國家包括意大利、巴西和南非。
從行業來看,全球計算力水平TOP5的行業是互聯網、制造、金融、電信和政府。制造行業首次超過金融行業,排名全球第二。同時,制造業的IT投入產出比表現更好,制造業全球Top30的企業中, IT每投入1美元,可以拉動45美元的營收額產出,6美元利潤產出。
IDC中國副總裁周震剛表示,“全球數字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算力已經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力和驅動力。全球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開始加速數字化進程,各國家和行業計算力發展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在此背景下,推動算力基礎設施的發展,已經成為拉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
浪潮信息副總裁張東指出,“一方面,算力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斷凸顯,AIGC、AI4S等創新技術應用對算力產生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摩爾定律接近極限,性能提升變緩,單純依靠芯片獲得算力增長的傳統模式需要重新思考。”對于當前算力發展存在的供需失衡問題,張東認為需要通過多元化的算力平臺、系統化的設計思維、基建化的算力供給方式、生態化的協作模式來解決當前算力存在的挑戰。
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指出,“算力的提高對一國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非常顯著,且隨著計算力指數的增加,提升效應會越來越明顯。算力投資流向實體經濟,用于實現產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直接參與最終生產過程;流向數字產業,可以提供算力服務。加大算力投資已經成為驅動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報告》是IDC、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和浪潮信息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旨在強化對全球計算產業的洞察,為發揮算力的賦能價值、推動計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本次發布的報告在此前研究基礎上,根據最新的調研結果,揭示了全球算力發展的最新動向。
本次《報告》提供了如下核心洞察:
洞察一:數字化轉型技術的支出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
在全球GDP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數字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盡管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巨大挑戰,所有國家的ICT支出均呈現正增長,使得各個國家的算力指數均有所增加,預測2023年數字化轉型技術支出的增長率將達到16.9%。此外,IDC調研顯示,只有18%的高管表示將降低整體IT支出,而36%的高管表示會在未來經濟形勢不確定的情況下增加IT支出。
洞察二:算力先發國家或地區的優勢會隨著算力投資比重的增加進一步獲得強化
當一個國家的計算力指數達到40分以上時,國家的計算力指數每提升1點,其對于GDP增長的推動力將提高到40分以下的1.3倍;而當計算力指數值達到60分以上時,國家的計算力指數每提升1點,其對于GDP增長的推動力將提高到40分以下的3.0倍,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變得更加顯著。
洞察三:以AIGC為代表的應用推動智能計算將快速增長
《報告》預測,全球AI計算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95.0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346.6億美元,其中生成式AI計算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8.2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109.9億美元。生成式AI計算占整體AI計算市場的比例將從2022年的4.2%增長到2026年的31.7%。
洞察四:互聯網、制造、金融、政府、電信是算力水平排名前五的行業
各行業計算力發展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計算力水平排名前五的行業為互聯網、制造、金融、政府、電信。其中,對比上一年度,制造業超過金融業,排名第二,通過數字化變革推動制造業發展,已經成為各國“制造強國”的重要手段。互聯網仍然是算力發展水平最高的行業,用戶消費行為高度數字化、數字業務面臨的挑戰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算力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洞察五:制造業的IT技術投入產出比最高,金融、電信、互聯網次之
IT投入帶來數字經濟的倍數增長,不同行業的IT投入對企業營收額與利潤的創造有所不同。在樣本國家,IT支出每投入1美元資金,可以拉動15美元的數字經濟產出,拉動29美元的GDP產出。在行業對比中,在制造、金融、電信、互聯網的全球Top30的企業中,IT每投入1美元,可以拉動營收額產出分別為45美元、38美元、28美元、22美元,利潤產出分別為6美元、5美元、3美元、2美元。
洞察六:美國和中國位列計算力指數國家排名前兩位
《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整體服務器市場規模仍然保持6.9%的正增長,達到27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25%,僅次于美國穩居第二。其中,2022年中國加速服務器市場規模達70.7億美元,在整體服務器市場規模占比超過20%。2017-2022復合增長率達48.8%,增速全球第一。IDC預測,2027年中國加速服務器市場規模相比2022年還會有2倍以上的增長。
洞察七:中國算力產業由高增長期步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當前,中國數據中心發展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和提升,以技術創新和提升為關鍵驅動力、環境可持續性和能源效率優先成為主旋律。2021年中國數據中心的平均PUE為1.55,截至2022年底,中國累計建成15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規劃在建的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設計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30。中國數據中心普遍強化了綠色節能改造,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用戶開始部署液冷數據中心。
洞察八:異構計算、邊緣計算、綠色計算是未來趨勢
在AIGC等應用的驅動下,IT基礎架構正在由CPU密集型轉向搭載GPU、FPGA、ASIC芯片的加速計算密集型,異構計算將成為主流。為了滿足數據實時性、安全性以及大規模連接的業務需求,邊緣計算成為云計算的重要補充。綠色計算發展受到各國普遍關注,液冷技術可以顯著減少數據中心的能耗并有效緩解碳排放問題,液冷服務器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