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報告

月度研報 | 硅料利潤、負電價、太陽能關稅……新能源行業形勢分析

來源: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時間:2023-06-12 10:12

硅料利潤、負電價、太陽能關稅……新能源行業形勢分析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伍夢堯

  創新前沿:

  1.隆基綠能商業級CZ硅片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最高效率達31.8%。隆基綠能在商業級絨面CZ硅片上實現了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31.8%的轉換效率,創造了目前基于商業化CZ硅片上疊加鈣鈦礦所獲得的最高國際認證轉換效率,此結果已通過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權威認證。

  2.凱盛科技CIGS組件和碲化鎘發電玻璃光電轉換效率達20.3%。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獨立證實,凱盛科技集團旗下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所屬德國Avancis公司生產的30x30平方厘米銅銦鎵硒(CIGS)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達20.3%,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3.牛津光伏大型鈣鈦礦硅串聯電池效率達28.6%。英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公司牛津光伏日前宣布,其258.15平方厘米商用尺寸的鈣鈦礦/晶硅串聯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8.6%,創造了該領域新的世界紀錄。

  4.東方電氣下線全球最長風電葉片。東方電氣自主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B1260A型葉片在江蘇葉片制造基地順利下線,該葉片長126米,是目前全球已下線的最長風電葉片。

  5.洛陽軸研科技下線國產首臺8兆瓦全系列風電齒輪箱軸承。由洛陽軸研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國產首臺8兆瓦全系列風電齒輪箱軸承成功下線,標志著我國大兆瓦風電機組齒輪箱軸承的國產化研發實現新突破。

  6.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并網運行。作為我國首座工作海域距離海岸線100千米以上、水深超過100米的深遠海漂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由風力發電機、浮式基礎、系泊系統和動態纜組成,其并網投運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風電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一、企業減產不及預期,硅料環節利潤接近盈虧平衡線

  5月,國內多晶硅產量約11.56萬噸,環比增加4.62%,市場小幅供過于求,驅動市場成交均價連續四周降幅超過10%,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市場價格繼續下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指出,截至5月底,我國硅片環節利潤接近盈虧平衡線。

  5月,我國硅片產出小幅增加,國內硅片產量增加至47.8吉瓦,環比增加3.2%。其中,單晶硅片產量為47.6吉瓦,環比增加3.3%;多晶硅片產量維持在0.2吉瓦,環比持平。統計數據顯示,盡管受硅片價格持續下行、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等因素疊加影響,企業生產積極性不高,近期持續處于減產狀態(一體化企業開工率維持在80%~100%,其余企業開工率降至70%~100%),但在下游旺盛市場需求支撐下,企業減產幅度仍不及預期,5月實際減產幅度約為10%。未來一段時間,為減輕庫存壓力并保證企業維持一定利潤空間,硅片企業開工率可能繼續下行。

  受市場供過于求影響,盡管5月硅片市場價格跌幅收窄,但從整體來看仍處于持續下跌態勢。其中,國內硅料成交均價與4月底相比下跌超過53元/千克,折合硅片成本下降近1元/片。截至6月1日,N型單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價為3.99元/片,周環比降幅為7.64%;M10單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價為3.85元/片,周環比降幅為8.77%;G12單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價為5.72元/片,周環比降幅為6.84%。

  伴隨硅片成交均價從頂峰逐漸回落,一方面,產業鏈下游價格持續下行,各環節企業陸續調低市場報價,如TCL中環于6月1日公布的不同尺寸硅片價格,相對于5月11日報價普遍下調了16%~24%;另一方面,產業鏈利潤開始加速向下游轉移,下游企業盈利能力有所回升。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N型電池需求持續旺盛,帶動整線產能不斷提升,以N型為代表的高品質硅料市場份額快速擴大。受供應形勢及硅料品質等因素影響,5月國內N型與P型的硅料市場成交價區間出現一定波動。從長期來看,由于N型硅料對摻雜元素和純度的要求相對較高,目前制造工藝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伴隨N型生產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以及新一輪市場洗牌,N型與P型在硅料、硅片、電池片環節的成交價格差距將持續縮小,直至P型完全被市場淘汰。

  總的來看,今年1—5月,國內多晶硅產量共計53.01萬噸,同比增長90%。業內預測,伴隨企業開工率的進一步降低,國內硅片產量也將持續減少。同時,基于硅料新產能投產節奏、硅片實際減產幅度、終端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考慮,硅料環節價格仍有可能出現波動。

  二、消納承壓,多地發文強調“新增負荷確定配置規模”

  5月2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發布《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關于“綠電園區”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11個園區被列入“綠電園區”試點行列。“綠電園區”試點配置新能源項目將根據其新增產業項目的新增用電負荷確定配置規模,總量不得超過新增產業項目的新增用電負荷規模的2倍。

  近兩年來,伴隨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快速發展,傳統電力系統在規劃建設、調度運行等方面已無法適應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發展要求,部分地區的新能源消納壓力大大增加,消納水平出現明顯下降。根據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公布的全國新能源并網消納情況,在快速增長的新能源規模與疫情導致的用電負荷下降等因素疊加影響下,2022年,青海、西藏、蒙東等地新能源利用水平持續偏低,與全國平均水平產生明顯差距。

  時隔多年,面對清潔能源裝機快速增長的必然趨勢,在明確地區消納能力的前提下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再度成為我國多地支持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展的前置條件。例如,正在從煤炭大省(區)向新能源大省(區)轉型的內蒙古要求,自治區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及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建設必須先明確消納條件;為降低地區消納壓力,西藏強調,經電網企業核定棄光率超過上一年度全區平均棄光率的地(市)原則上不安排新增建設規模。

  新能源配套儲能也成為提升地區消納空間的一條有效途徑,甚至在一些地區成為新能源新增項目建設的“路條”。然而,受到建設成本偏高、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因素影響,社會對儲能項目的建設積極性并不算高。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新能源配儲能運行情況調研報告》,截至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配儲能利用系數僅為電化學儲能項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數的一半,整體調用情況較差,儲能項目未能完全發揮應有作用。

  面對高速增長的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如何走好能源轉型與電力安全的平衡木,已成為我國每個地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建設新型電力系統,要推動新能源規模化發展,更要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而正在轉型路上的我國各地區,仍需慎重答卷。

  三、“負電價”會成為電力市場“常客”

  山東電力交易中心數據顯示,4月29日—5月3日,山東電力現貨實時交易累計出現“負電價”46次。其中,5月1日—2日,山東電力市場現貨交易中心實時“負電價”時段長達22小時,刷新了國內電力現貨市場的負電價持續時長紀錄,引發社會關注。

  負電價是指市場中的電力價格低于零,其本質是電力市場供過于求。當負電價出現時,用電企業賣電不僅無法掙錢,還需要向電網企業或電力用戶支付一定費用,以吸引用戶多用電以消納多余電量。以此次山東出現的情況為例,5月2日電力市場上出現了-85元/兆瓦時的報價,此時電力用戶用電不僅不用付電費,每用一度電還將“反掙”8分錢。

  需要說明的是,負電價其實是電力市場運行中的一個正常現象,是電力商品屬性的體現。早在2007年,德國的電力日內交易市場就首次引入了負電價,通過報價策略吸引用戶提升用電負荷。其后,負電價在奧地利、法國、瑞士等國陸續出現。2019年12月11日,作為國內首批電力現貨交易試點之一的山東省電力現貨日前市場上出現了-40元/兆瓦時的出清價格,負電價首次在我國出現。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的快速提升,隨機性、波動性、周期性電量將持續性大規模涌入,負電價也會成為我國電力現貨市場上的“常客”。例如,晴日午間,正值光伏發電機組大發時段,而“傳統”的午休時間會讓工業用電需求明顯降低,導致電力供應出現階段性過剩。同樣的現象,也會出現在風電機組的晚間時段。而此次“五一”期間山東出現負電價,其實就是假期工業用電負荷大幅下降疊加風電、光伏電量出力增加,當地實時負荷“吃不下”那么多電量所產生的結果。

  為提升地方新能源消納水平,近年來,“新能源+儲能”的模式開始廣受推崇。然而,截至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配儲6.1%的等效利用系數僅為電化學儲能項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數的一半,且新能源配儲項目至多棄電期間一天一充一放運行,個別項目甚至存在僅部分儲能單元被調用、甚至基本不調用的情況,調用頻次、利用率遠低預期,未能發揮應有作用。這其中,固然有儲能項目商業模式尚未成熟的影響,相對較高的儲能投資成本、有待完善的電價機制、難度較大的儲能運維工作等也是其中重要原因。因此,從短期來看,通過配置儲能實現地方消納能力的大幅提升并不現實。

  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總裝機達到8.2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的30.9%,且仍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如果地區消納能力的增長速度落后于新能源發電的增長,深谷電價乃至負電價出現在我國各地電力市場的頻率不僅會越來越高,延續的時間也一定會越來越長。

  四、以國家能源轉型為先,拜登政府捍衛太陽能關稅豁免決定

  據外媒5月16日報道,美國總統拜登動用總統否決權否決了美國參眾兩院剛剛通過的關于恢復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四國太陽能電池板關稅的法案,以繼續維持其在2022年6月做出的對東南亞四國太陽能產品暫停關稅的決定。

  近年來,為扶持本國產業發展,美國商務部打著“反傾銷”的名義多次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加征關稅。為此,中國太陽能企業紛紛在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建廠,以降低產品進入美國時所需繳納的高額關稅。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使用的太陽能組件中,有超過80%來自于中國企業設在東南亞的制造工廠,其國內產業發展嚴重依賴于中國光伏產品。

  而此次的關稅豁免政策,源于2022年3月28日美國商務部啟動的一項有關中國太陽能企業通過在東南亞四國設廠以規避美國關稅的調查。2022年6月,拜登決定實行為期兩年的關稅豁免,以緩解美國太陽能行業因進口減少導致的組件供應緊張,持續推動美國能源綠色轉型。同年12月,美國商務部調查結果公布,肯定了對中國太陽能企業試圖借路東南亞以規避關稅的懷疑。這一結果,也直接引發美國社會呼吁廢除拜登政府的關稅豁免政策。

  2023年4月28日,美國眾議院以221票對202票通過終止東南亞四國太陽能關稅豁免法案。5月3日,美國參議院以56票贊成、41票反對亦通過該法案。5月16日,拜登動用總統否決權推翻了兩院試圖扭轉豁免關稅政策的所有努力,并明確表示,這一關稅豁免法案會破壞拜登政府在推動美國太陽能供應鏈發展方面的所有努力。

  拜登在由美國白宮網站發布的聲明中指出,恢復關稅不利于美國創新,還會為美國的太陽能企業及相關崗位工人帶來新的不確定性。美國政府正在努力擴大太陽能組件制造能力,希望在拜登第一個任期結束時(2025年1月20日),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制造能力能提升8倍。同時,拜登表示,不打算在2024年6月關稅豁免到期后延長期限。

  拜登的決定,引發了美國國內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持支持態度的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認為,拜登的決定有助于加快推動美國清潔能源行業發展,并避免了美國34000個太陽能相關崗位受到影響。同時,美國光伏股在拜登否認法案后暴跌,ASTI的跌幅一度達到19%,Sunrun下跌7.82%,光伏巨頭Enphase Energy跌幅4.59%,第一太陽能下跌3.97%。專家表示,出現這一情況,是美國內部擺脫對中國依賴的政治訴求和基于經濟利益的現實需求之間出現互相糾纏和反復斗爭的結果,無法阻擋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在政府及能源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飛速。快速下降的成本、持續提升的組件轉換效率、高速擴張的產能規模,使中國光伏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競爭力快速提升,成為了最具“性價比”的選擇。與此同時,美、印等多國為扶持本國太陽能企業發展,多次以反傾銷的名義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加征關稅,引發我國及其國內太陽能從業者的強烈反對。而就在5月5日,美國肖爾斯技術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又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主張對美出口、由美進口及在美銷售的特定光伏連接器及其組件侵犯了其知識產權,豪泰(深圳)電子有限公司、福泰克(深圳)電子有限公司、寧波伏特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寧波小伏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國企業被列入被告行列。

  事實早已一次次證明,在全球市場化的大趨勢下,在中國太陽能產業生產成本、技術創新、發展規模等方面已遙遙領先的情況下,美、印等國采取的保護措施明顯違背了產業及市場發展規律,并不會對本國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未來,希望各國能夠尊重市場發展規律,尊重世界貿易規則,以真正有效、有力的舉措推動國內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真正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張棟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