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 時間:2024-05-08 20:38
李立理
公共補能速度慢是電動汽車相比傳統燃油汽車的一大短板,是當前影響消費者購買使用電動汽車的一個關鍵制約因素。
超級快充可大幅提升純電動汽車補能速度,僅需10-15分鐘,就能補充300-500公里左右續航。超級快充不僅能讓用戶充電速度體驗媲美燃油車,而且還能大幅提升單個充電車位的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單位充電設施投資和運營成本,隨著未來幾年超充車輛快速普及,超充場站將為用戶提供“更快+更便宜”的優質低價充電服務,是支撐公共充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新質生產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超級快充等新質生產力發展,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充電樁、儲能等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改造。隨后國務院多次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和推動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2023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新建高速公路服務區新增設施原則上應采用大功率充電技術,加大對大功率充電等示范類項目的補貼力度。
2024年3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新能源汽車便捷超充行動計劃(2024—2025年)》(以下簡稱《超充行動計劃》),這是我國首個由省級人民政府出臺的超充行動計劃。《超充行動計劃》明確了重慶市2024-2025年期間要建設超2000座超充站和4000個超充槍的近期目標,并從規劃布局、選址布點、技術創新、區縣分解、走廊建設等方面明確了重點任務要求,覆蓋了城市、鄉村與高速等重點區域,明確提出要給予財政支持政策,有望有效調動基層政府以及社會資本積極性,率先將重慶打造為我國首個“省級超充樣本”,為后續全國范圍超充網絡建設提供重要參考標桿。2024年4月底,《重慶市超充基礎設施技術指南(2024年)》(以下簡稱《超充技術指南》)作為《超充行動計劃》配套文件正式征求意見,對于重慶市超充設施的定義以及相關技術要求進行了明確,為重慶市高質量建設運營超充網絡提供了有力保障。
結合筆者長期開展充電設施政策規劃研究的思考,重慶市《超充行動計劃》有望在以下三方面發揮重要示范引領作用,為其他省市推廣超充設施提供有益借鑒。
堅持超充率先成網,通過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產業升級
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向超充技術體系升級是建設超充設施的重要驅動力,為了保障超充車輛的初期用戶能夠切實體會到超充的技術紅利,必須超前構建一張覆蓋廣泛的超充網絡。由于在短期1-2年內,超充車輛占比較低,為了保障超充車輛用戶體驗,關鍵在于實現超充站點“廣泛覆蓋”,而不必要追求“單站規模”。
要評價一個區域的超充網絡是否實現了“廣泛覆蓋”,“超充/加油”站點比是一個簡單好用的評價指標。因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建成了一張布局合理、體驗便捷的加油站網絡,由于超充車輛用戶的補能體驗與加油更為接近,因此對標加油站布局,開展超充站規劃布局不僅具有較好的合理性,還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易于評價。“超充/加油”站點比這一指標優勢還在于其可用于指導城鄉和高速等各類區域、以及各級行政區域的規劃目標設定,既可以用于確定宏觀層面省市級規劃的總體站點建設目標,又可以用于確定微觀層面街道乃至鄉鎮規劃的站點建設目標。
重慶市《超充行動計劃》就非常注重借鑒加油站布局來開展超充規劃,明確提出要“借鑒加油加氣站布局進行科學預測,加速構建便捷超充生態”。比如從總量目標來看,重慶市《超充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建設2040座超充站點的目標就已經超過了重慶市“十三五”末1738座加油站的數量。從城鄉布局來看,重慶市提出的超充規劃布局分為“中心城區“ 、“主城新區及萬州區“ 、“兩群地區“三級區域,各區域超充站建設數量和密度依次遞減,與各區域加油站分布規律相符。從重點區域來看,重慶提出了中心城區“一公里超充圈”以及高速公路服務區“全覆蓋”的量化目標,這些目標加油站在以上重點區域的分布情況也保持一致。因此,從“超充/加油比”這一指標看,重慶市超充規劃具有很好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可供其他省份在開展超充規劃時予以參考借鑒。
由于短期1-2年內超充車輛規模仍處于起步爬坡期,建設一張與加油站網絡覆蓋水平相當的超充網絡具有較強的超前性,短期經濟效益不明顯;但從促進短期超充車輛快速推廣和保持場站中長期競爭力角度來看,超充網絡投資卻又必不可少。因此,這就需要在政府規劃和財政支持下,引導社會資本開展適度超前投資,為產業技術升級提供有力保障和增強超充車輛用戶信心,實現“以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產業升級和促進消費增長”的良性循環。
壓實各方主體責任,明確建設任務和鼓勵技術進步
超充設施初期發展“重在成網”,單個超充場站配置的超充終端和電力容量規模要求并不高,因此建設實施難度并不大。超充“成網關鍵”在于發揮政府統籌作用,確保相關主管部門、各區縣基層政府、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電網企業等關鍵政策和要素保障方能夠形成合力,尤其是要細化區縣基層政府主體責任,按照“全省(市)一盤棋”的思路同步推進各方工作。
重慶市《超充行動計劃》是國內首個將超充建設任務細化到區縣一級且公開發布的省級行政區超充政策文件,明確提出要建立省級超充工作專班,建立區縣聯系工作機制,并通過賽馬比拼、定期晾曬,項目化、清單化、節點化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要求各區縣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負責轄區內超充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任務目標明確、推進機制到位,相信在重慶市以及各區縣政府協同推動下,可以充分發揮中國制度優勢,重慶《超充行動計劃》目標很有可能提前和超額完成各項目標。
“超充成網”既要以“量”為基礎,更要注重“質”的提升,重慶《超充行動計劃》針對超充功率等級關鍵技術指標、儲充一體化技術升級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制定了配套《超充技術指南》予以細化和規范,為后續全國其他省份明確各方主體責任和促進超充技術進步提供了參考樣板。
一是明確功率等級需要大于480kW,《超充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鼓勵建設單槍480千瓦及以上的液冷超充,并在《超充技術指南》中明確超充槍的額定功率應不低于480kW,提出應支持超充優先的功率分配策略,以及明確超充站應至少配置一個超充槍以及高速服務區超充站應至少配置不少于2個超充槍的要求。隨著800V高壓平臺和最大充電電流達到600A以上的超充車型加快推向市場,推廣480千瓦以上的超充終端對于推動超充產業鏈技術體系升級十分關鍵。
二是首次針對超充場站提出了充儲一體化配置要求,《超充行動計劃》提出原則上按照不低于配變容量的10%、時長不低于1小時、容量不小于200千瓦時的規模配置儲能設備,全市新建超充站中充儲一體化站數量占比不低于30%。隨著我國這兩年儲能電站成本快速下降,利用儲能電站降低電網高峰時段超充成本和提供電網削峰服務的條件逐步趨于成熟,“儲充一體化”有望成為超充場站重要技術升級方向。
三是細化了超充設備技術規范和分級標準,《超充技術指南》對于超充終端單槍最大輸出電流、超充設備能效、噪聲最大值、設備設計壽命、遠程在線升級功能等都進行了規范并提出了分級標準。如明確符合1級要求的超充設備的超充終端單槍最大輸出電流需要不低于600A,在較高負載率區間的能效要不低于95%,鼓勵采用全液冷超充或其他先進冷卻技術將充電過程中的噪聲抑制在60分貝等。同時提出超充設備設計壽命應達到10年以上,鼓勵針對高速服務區超充站等可靠性要求更高場站采用全液冷超充或其他高可靠技術,以降低后期運維成本。
強化財政要素保障,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
超充場站“率先成網”落地關鍵在于調動社會資本投資積極性。由于超充車輛在短中期總量相對較低,加上超充設備當前單位造價水平相對偏高,盡管從中長期來看充電運營商企業為了保持其競爭力應盡可能采用超充技術方案,但短期來看企業仍面臨階段性投資收益不足的現實挑戰。因此,如無專項財政政策支持,難以有效調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超充場站積極性,也會在較大程度上制約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向超充技術體系升級進程。
重慶市《超充行動計劃》首次從省級行政區層面提出建立超充專項獎勵資金池,并將后續出臺具體超充基礎設施建設評價獎勵辦法,根據排名給與區縣資金獎勵。同時,《超充行動計劃》還明確了超充專項建立資金來源渠道,納入省級財政對于區縣產業集聚轉移支付范圍,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超充專項獎勵資金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也為后續全國其他省份提供了經驗借鑒。在建設評價獎勵之外,《超充行動計劃》還鼓勵各區縣制定相應支持政策,給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資金支持,將財政資金支持范圍進一步延伸至運營環節。
在電力和土地要素保障方面,重慶市《超充行動計劃》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安排。如在電力保障方面,要求電網企業分層分級評估超充站電網接入能力,編制電網支持超充站接入細則,持續推動配電網規劃與超充站布局規劃融合銜接,適當超前建設配套電力設施,全力滿足超充站用電需求。在超充用地保障方面,針對高速超充網絡,重慶市《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超充基礎設施全覆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走廊”建設,將重慶高速集團作為責任單位,以有效保障場地供應;針對城鄉超充網絡,則明確由規劃自然資源、國資委等土地資源和國有資產相關管理部門作為責任部門,以加強城鄉超充配套用地保障能力。
展望與建議
整體來看,重慶市《超充行動計劃》作為首個省級行政區的超充網絡頂層設計文件,結合配套《超充技術指南》為下一步推動重慶市超充網絡的規模化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提出的各方面重點工作要求也為后續各區縣出臺具體財政支持、場地和電力要素支持等政策細則提供了重要指導和依據,具有重要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其打造的“省級超充樣板”對于全國超充網絡建設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意義。
超充網絡建設固然很重要,但建立超充網絡的可持續運營長效機制更為關鍵,這就需要后續重慶市各區縣在制定具體支持政策細則時,注重提高政策針對性和精細化水平,引導超充場站投資主體樹立長期經營理念,注意避免出現“一哄而上、跑馬圈地“、“重建設、輕運營”等以獲取財政補貼和公共資源為目的的短期投機行為,以及普通車占超充樁等“大馬拉小車”的資源錯配問題。
結合筆者有關研究,針對后續重慶市推動超充網絡的高質量發展以下四方面建議。
一是支持超充槍和快充槍建立差異化的充電服務收費機制。建議支持超充樁在收取“電量服務費”基礎上,進一步收取“超充容量服務費”。通過合理確定超充容量服務費標準,保障超充車使用超充樁的服務費用與普通車使用普通樁的情況基本相當,大幅提升普通車使用超充樁的總費用,通過價格機制有效解決超充終端“大馬拉小車”的資源錯配問題。
二是建立以“超充電量占比”為依據的超充槍長周期運營補貼機制。為確保實現“超充樁配超充車“的政策初衷,建議設計10年長周期超充槍運營補貼機制,以年度超充電量占比不低于70%作為獲取超充槍年度運營補貼的基本門檻,結合設備成本和利用率變化趨勢,合理設計超充槍年度運營補貼標準和退坡退出機制,實現財政補貼與超充服務績效掛鉤,有效規避部分企業短期投機行為。
三是同步建立對于超充場站的長周期用地保障機制。通過建立10年以上長周期超充用地保障機制引導超充投資運營企業樹立長周期經營理念和采用優質先進超充設備,應積極整合國有土地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場地資源,引導國有企事業單位與超充場站投資運營企業率先簽訂10年以上長租期合同,逐步規范超充場站用地租賃價格和市場秩序,切實加強對于超充場站運營商場地租賃權益的保護力度。
四是發揮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在促進行業協同合作和產業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推動重慶市當地主要充電運營企業和主要整車制造銷售企業加強溝通合作,形成超充行業聯盟和豐富產業生態,在重慶市率先開展超充大電流標準協議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測試,積極探索“即插即充”落地路徑與合作機制,提升重慶超充網絡對于不同品牌超充車輛的兼容性和友好性,提升重慶超充車主用戶的便捷補能體驗。(作者系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特聘專家、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光儲直柔所副所長、IEC可持續電氣化交通系統委員會SyC SET ahG1召集人)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