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兩會聚焦

兩會能言丨全國人大代表劉漢元:兼顧兩個市場 促進新能源發展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5-03-12 17:29

兼顧兩個市場 促進新能源發展

——訪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中國電力報記者 周倜然

445a15a0cc69b8e1e333c86fd64885e3_gQAA5mfQYE-ALqJFACZWV7Z-Od8458.jpg

  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光伏、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85%、79.8%、70.4%,“新三樣”已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接受中能傳媒記者專訪,圍繞加大力度支持我國“新三樣”產業鏈出海,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議。

  支持我國“新三樣”產業鏈出海

  目前,從市場占有率看,中國光伏產業占據了全球85%以上的市場份額;從產能規模看,中國的高純晶硅、硅片產能占全球的比重超過95%,電池超過90%,組件超過85%,且自動化、智能化及產品質量等各方面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近年來,在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鋰電池儲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鋰電池儲能的度電成本已降到大約3毛/千瓦時,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2024年9月已超過53%,未來兩三年可能達到80%以上。”劉漢元說。

  對此,劉漢元建議:一是政府積極引導,加大政策驅動力度,推動中國“新三樣”產品“走出去”、產線“走出去”、技術“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服務“走出去”、EPC“走出去”,全產業鏈集體“走出去”,有力支撐并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支持中國企業、中國資本加快出海步伐,在廣大欠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建設新能源項目,為當地打造可再生能源發電基礎設施,既滿足當地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創造就業機會,拉動經濟增長,又使中國企業拓展了海外市場,獲得合理收益,提升了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雙方互利共贏。“新三樣”產業鏈出海,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和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力,成為中國積極踐行大國擔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注腳。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牽頭搭建“新三樣”跨境貿易信息共享平臺,針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管制措施、碳足跡認證等及時解讀并向企業宣貫,提升企業的預警和應對能力;簡化通關流程,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企業出口成本;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供需有效銜接,形成緊密配套關系,著力增強“鏈主”企業帶動力,推動上下游優勢互補,有力提升產業鏈韌性及整體競爭力;設立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實施關鍵技術和設備攻關。

  二是建議進一步加快擴大國內光伏裝機應用規模,滿足實現“雙碳”目標所需。根據相關機構測算,中國要在2050年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平均每年需新增光伏裝機500~700吉瓦。2024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277吉瓦,離實現碳中和的年均裝機目標還有較大差距。面對能源轉型的迫切需求,以及國際貿易壁壘帶來的風險,建議加大政策措施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和加快國內光伏發電裝機應用,擴大裝機規模,同時兼顧其他能源的發展,有力支撐我國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

  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我國電源結構與出力均發生較大變化。可再生能源先天具有間歇性、波動性和季節性特點,高比例接入電網客觀上加大了電力供應的保障難度。劉漢元提出,加快推進電力系統轉型升級,加速構建“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的新型電力系統已迫在眉睫。

  劉漢元建議:一是建議加快特高壓外送通道及跨省跨區通道建設。進一步加快推進已規劃特高壓建設,并適度超前規劃和啟動新的通道建設。同時,要加快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提升電網互濟能力,充分利用鄰近省區調節能力,有效提升消納能力。

  二是建議大力支持“源網荷儲”項目發展,出臺政策鼓勵智能微網、虛擬電廠等新型示范項目的投資建設。通過打造智能微網,實現局部區域內的能源優化配置和供需平衡,通過虛擬電廠聚合分布式電源與負荷資源,參與電網調峰和需求響應,增強電網運行的靈活性和可靠性,進而提高分布式項目的整體消納能力和經濟性,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建議加快打造我國綜合儲能體系,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十五五”期間,進一步推動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項目建設,加快研究制定電動汽車參與電網儲能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構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為主,電動汽車等多種儲能形式為輔的綜合儲能系統。繼續推動煤電靈活性改造,提升傳統能源調節能力。

  四是建議用AI為新型電力系統賦能。加強跨領域合作與創新,推動AI技術與可再生能源、儲能、電動汽車等深度融合,共同推動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與發展。

  建議進一步加快擴大國內光伏裝機應用規模,滿足實現“雙碳”目標所需。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