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5-03-06 18:05
谷慶華 王靜
3月4日,走進河北華電冀北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冀北新能源”)寬敞明亮的集控中心,電子屏幕上跳動的數據、實時更新的圖表和曲線映入眼簾。運行值班人員正在通過智慧平臺系統,對企業的風電場和光伏電站進行全面巡檢。
據運行值班員介紹,一旦風光設備參數出現異常,系統便會發出警報,隨即詳細的數據和分析報告便會呈現在運行值班員面前。
冀北新能源已投產運行風電場11個、光伏電站10個,主要分布在河北張家口地區的康保、沽源、尚義、蔚縣、陽原、懷安和承德的豐寧、灤平,總裝機容量235.3萬千瓦,其中風電179.3萬千瓦、光伏56萬千瓦。
“點多面廣、項目分散是企業的主要特點,也是安全生產管理的難點。”冀北新能源副總經理張文寶介紹道,為做好電力保供工作,企業“多管齊下”加大安全生產管控力度,全力當好兩會保電一線的“風光哨兵”。
在九龍泉風電場,搭載紅外熱成像模塊的無人機,正在實施自動巡線拍攝。
工作人員將拍攝的照片錄入到無人機自動巡檢及圖像識別系統內,便可以對風機葉片和光伏板完成首輪診斷,而可疑目標將觸發人工復核流程,做進一步診斷。“‘空中’與‘地面’協同配合,使巡檢效率提升1倍以上,線路缺陷發現準確率提高至95%。”冀北新能源運維人員說。
這得益于企業大力推行的區域化生產管理模式。
該公司對分散在各縣的風、光場站進行了科學整合,結合“新能源智慧生產管理平臺”的上線,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產信息系統,構建起“平臺預警—區域聯動—場站處置”的三級響應機制,實現了生產數據集中和分析、設備隱患預警和主動維護,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月2日起,受寒潮影響,河北省迎來一輪雨雪降溫天氣。
做好保供工作,安全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冀北新能源生產一線運維人員迅速行動,對企業風光場站的集電線路、風電機組和升壓站戶外設備等開展全面巡檢,全力保障供電安全。
自2024年3月起,該公司圍繞解決安全生產領域難點問題,開展了“揭榜掛帥”活動,實施課題8項,組織完成較大及以上技改16項,項目完成率100%。通過治理,馳盛風電場風功率預測準確率得到有效提高,王悅梁風電場AVC合格率由當年1~4月的平均70.8%提升到5~9月的平均90.3%,企業全年“零非停”,風機可利用率達99.95%。
編制新能源企業不安全事件典型案例匯編,制定防人身傷害重點措施,實施年度安全崗位星級評定,將考核結果與職業發展通道掛鉤……該公司大力創新建立安全生產項目管理機制。
2月21日以來,以“崗位應知應會全覆蓋、安全技能考核精準化”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考試相繼開展。考試設立3個考場,采用“線上+線下”模式開展,包含外委人員在內,超400人參加考試,實現了100%全覆蓋。
該公司還不斷完善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雙重機制建設。
2月初,該公司針對春季氣溫回升、草木生長,但多風少雨、天干物燥防火壓力大的重點區域,開展消防演練。結合應急演練,對各風光場站風機、箱變、光伏匯流箱等高壓電氣設備進行了現場監督檢查,重點檢查電纜夾層、升壓站危廢庫等高風險易燃易爆區域,落實防火措施,消除火災隱患。
做好綠電保供,設備既要穩得住,還要發得出。這離不開風光機組能效的不斷提升。
2024年,冀北新能源相繼實施了九龍泉風電場一、二、三期機組諧振改造,風機葉片梯次利用批次改造,充分挖掘企業老舊風機潛能,提高發電能力。
“以九龍泉風電場二期為例,2024年梯次利用改造風機31臺,今年1月1日至2月27日,該風電場平均利用小時數約514小時,較同期未改造的機組高了約95小時。”冀北新能源生產部門負責人介紹說,企業還充分利用現有光伏項目場地資源,實施了光伏電站補容,如實施補容后的翁家灣光伏電站,預計2025年可增加發電量約300萬千瓦時,場站整體利用小時數提升約100小時。
當風掠過張垣大地,當陽光傾瀉在張垣大地,晝夜旋轉的風機葉片、整齊排列的光伏矩陣,這些曾經助力北京舉辦冬奧會的綠色電流,編織著風光的經緯,在冀北新能源“風光哨兵”的精心護衛下,匯入冀北電網,保障兩會用能,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更多綠色動力。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