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鏈智電副總裁于翔:發展新能源汽車 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
來源: 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 2023-03-10 16:02
發展新能源汽車 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
——訪能鏈智電副總裁于翔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蘇偉
去年,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正式公開。《實施意見》要求,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助力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如何讓交通更加環保、出行更加低碳?
在2月28日中國能源傳媒集團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主辦的2023“能源碳鏈”新興產業研討會期間,記者就此專訪了能鏈智電副總裁于翔。
中能傳媒:據了解,交通領域碳排放約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6.2%。在我國,交通領域碳排放約占碳排放總量的10.4%。交通領域減碳面臨哪些挑戰?
于翔:當前,我國交通領域碳減排面臨較大挑戰。一方面,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居民出行時長、距離持續增加,對私人交通工具的需求持續增加;另一方面,行業內仍然以化石能源供能為主,新能源雖已形成規模但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
交通領域碳減排不僅要控制好因交通總量增加而導致的碳排放增長,還要推動以新能源為主的能源系統轉型,通過交通、能源、社會生態的協同發展,打通碳減排路徑。在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發展趨勢下,以新能源汽車所帶動的汽車產業綠色化將成為交通領域碳減排的重要推動力。
中能傳媒:交通領域減碳有哪些重要抓手?
于翔:在現階段,發展新能源汽車,探索由數字要素驅動、基于低碳科技創新應用的交通路徑,對于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新能源汽車有先天減碳優勢。新能源汽車本身就是因環保要求而生。特別是電動汽車與分布式儲能系統相結合,既能解決新能源的消納問題,又可大量降低碳排放。其次,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引導電動汽車在最適宜的時間到最適合的地方充電,可以降低無效的行駛里程,意味著能源的使用減少和低碳。另外,低碳科技創新應用,像無人駕駛、自動駕駛、自動充電機器人等科技手段的使用,也可以達到減碳的目的。
中能傳媒:能源結構轉型和油電切換,對實現碳中和有什么重要意義?
于翔: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條件。能源結構低碳化就是逐步削減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使用規模,以低碳能源對其消減量進行替代,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低碳能源的使用規模。因此,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是同時滿足能源消費總量剛性增長和實現碳達峰目標的必然選擇。我國目前90%的交通使用的都是化石能源,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必然大量使用電力,而電力的生產可以通過綠色手段獲得,這對實現碳中和目標作用巨大。據中汽數據有限公司測算,從全生命周期來看,2021年,一輛純電動汽車碳排放為22.4噸。而人們日常所熟悉的汽油乘用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則達39.7噸。若將汽油車更換為純電動汽車,一輛車將碳減排43.4%。鑒于此,多個國家和地區均已提出燃油車禁售時間表。
目前,我國保持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領跑優勢。可以說,交通能源行業已經進入油電切換時代。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量和發電量的提升,以及新型儲能的迅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碳減排效果將更加明顯。
中能傳媒:你對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有怎樣的預測?
于翔: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帶動充換電產業也釋放出龐大的市場潛力。根據有關部門預測,到203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有望達1.2億輛,需要配套大約2600萬根充電樁。與歐美市場以私樁為主不同,我國充電樁市場呈現以公樁及專用樁為主的特征。屆時,國內公樁及專用樁充電量占比將超過80%。
中能傳媒:如何解決充電樁產業痛點問題?能鏈智電作為第三方充電服務商,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哪些有益的經驗?
于翔:目前,我國充電樁產業發展面臨諸多痛點。比如對充電樁制造商來說,客戶群體過于分散,增加了連接難度,尤其缺乏與大量中小客戶的連接渠道;對于運營商來說,很多都缺乏流量、運營和服務能力,導致充電樁利用率低;對于車企來說,無法獨建遍及全國的充電網絡,對接不同運營商又費時費力;對于用戶來說,往往需要下載多個APP才能滿足充電需求。加上運營商服務能力不足,車主還可能遇到壞樁、多樣化需求得不到滿足、充電排長隊等問題。與此同時,我國城市人口密度高、缺少充足私人停車位,國內家用私樁安裝難;換電站投資大、電池規格不統一等導致換電站覆蓋難;超充樁雖被寄予厚望,但由于需要配套儲能設施,建設成本高,同時需要電網超大電容匹配,存在安全風險等原因,在投建上也存在一定難度。
面對充電樁產業的諸多痛點,能鏈智電以數字化技術為充電樁制造商、運營商、主機廠、企業、車隊等提供一站式服務,打造出線上+線下+非電服務的行業級解決方案,覆蓋新能源全價值鏈,比如為充電站資產持有方提供包含選址規劃、買樁買電、EPC工程、運營運維的標準化場站建設運營服務,擴大優質場站供給,助力車主充電體驗提升。能鏈智電的愿景是“助力全球出行能源碳中和”,通過創新的產品和服務,讓充電設施的高效利用成為中國能源結構調整、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
責任編輯:周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