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供電助力全域零碳能源互聯網建設
來源: ?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 2022-06-09 15:12
綠色“新棋局”大隱山水間
——浙江麗水供電助力全域零碳能源互聯網建設
中國能源新聞網 通訊員 石力 記者 陳麗莎
麗水,地處浙江西南,飽含“紅色基因”和“綠色動脈”。從抗戰時期建立特約太平經濟建設實驗區發展經濟,到太平汛電站出現,開啟了當地水電站建設的小高潮,歷史書寫了浙西南的紅色革命之路,也書寫了綠色能源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西南充分利用清潔資源豐富的稟賦,在新能源發展和消納上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國網浙江麗水供電公司不斷挖掘綠色生態價值,讓美好生活在山山水水間流轉開來。
從地圖上看,浙江自西南向東北呈階梯向下傾斜——東北部是低平的沖積平原,也就是很多人熟悉的“杭嘉湖平原”;中部以丘陵和盆地為主;西南以山地和丘陵為主,麗水就位于浙西南。在這里,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超過3500座。
交通不便的浙西南卻是一片紅色土地。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建立。此后,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此地留下革命的足跡。在這段難忘的歷史中,紅色先輩還充分利用了浙西南高山、多水的自然條件,為當地開啟了一條鄉村能源發展的路徑。
曾經的先行者 當下的示范區
從1980年開始,浙西南的縉云、龍泉、慶元等縣被列入第一批農村電氣化建設縣,麗水進入了第一波農村水電開發建設高潮。
在水電開發加快速度的同時,浙西南區域內的農村電網也連成了一片,并形成以35千伏和110千伏干線為主的電網結構,供電質量不斷提高,加快了山區脫貧的速度。
2018年6月,麗水在全市范圍啟動小水電綠色發展綜合評估工作,對轄區內小水電合法合規性、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和諧穩定及經濟效益等開展了系統評估。截至2020年9月底,麗水市各縣(市、區)已全面完成銷號工作,銷號完成率達100%。
除此以外,麗水還建設了智慧水電系統,將408座電站的生態流量監控監測數據接入,實現了生態流量在線監管,有效解決了水電生態流量下泄監管難、取證難的問題。
截至2020年底,麗水已創建綠色小水電站110多座,約占浙江省的60%,約占全國的20%。國際小水電中心組織專家對麗水創建綠色水電示范區進行了考察評估,并報國際小水電聯合會協調委員會批準和水利部備案同意,決定設立“綠色水電麗水示范區”,成為國際小水電中心在中國設立的第7個示范基地。
借力彈性電網 打造“山區樣板”
在各類可再生能源中,水電“靠天吃飯”特點明顯。特別是近幾年,極端天氣已成為水電運行的挑戰之一。
2017年,麗水就曾因氣候變化、來水減少,導致水力發電量減少了22億千瓦時,使全市工業經濟增加值增速減緩1.6個百分點。
為降低天氣對水力發電的影響,麗水在近年利用北斗通信等新技術,將全域水力發電信息聚合,開展智慧調度。更重要的是,一個基于水電的虛擬電廠也已初具雛形。
“虛擬電廠”可聚集當地各類能源設施,通過系統提前把發電計劃發給每個電站去執行,在保證電力不浪費的同時,也減少火電等碳排放更高的電力使用。
2020年年初,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首次遠程控制麗水綠色能源“虛擬電廠”輔助電網調峰43萬千瓦。經測算,此次調峰增加新能源消納108萬千瓦時,節約需求側響應資金130萬元,同時減少發電耗煤94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253噸。
當前,針對山區就地消納能力有限的實際,麗水正在建設“風光水儲”一體化能源匯集站示范項目等,通過儲能提升風光水荷跨時空互濟能力,減小調峰缺口。
這些項目,將給麗水的水電裝機帶來新的變化,也將開啟浙西南新“棋局”。
2021年1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浙西南革命老區首次被寫入其中,成為國家層面12個振興發展革命老區之一。
同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印發“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將支持包括浙西南在內的革命老區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綠色產業等。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基礎,是浙江正在打造的彈性電網。據悉,麗水全域零碳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工程也已啟動,通過實施新型電力系統電網調度優化工程、清潔能源匯集站工程等十大工程,將建設以電為中心的麗水全域零碳能源互聯網,并在助力鄉村振興,打造共同富裕的“山區樣板”中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