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17 14:58
華翔
2025年2月21日,國能清遠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能清遠電廠”)1號機組以“零機組非停、零負荷受限、零操作差錯、高利用小時”的硬核成績,榮獲南方電網“金牌機組”稱號。作為投產首年即取得亮眼成績的二次再熱機組,其成功不僅在于技術先進性,更源于一套覆蓋操作訓練、參數管控、風險預控的運行體系改革創新。
千錘百煉:人機協同的本能淬煉
在清遠電廠仿真培訓中心,基于真實運行數據構建的機組仿真模型,正在模擬汽輪機超速、給水泵跳閘等典型故障場景,每個故障場景都對應著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和評分標準。這支平均年齡僅26歲的運行團隊,在432天內,通過全工況仿真系統完成了186次極端工況演練,實現了操作票執行準確率100%的佳績。
這種高強度訓練的背后,源于系統化、模塊化的操作規范建設。運行部將機組啟停分解為237個關鍵動作節點,建立模塊化考問庫,形成23套覆蓋各類工況的操作指南。新員工在上崗前,需在仿真機系統中接受全流程針對性訓練,以確保在關鍵操作時能迅速、準確地作出反應。通過“仿真訓練—跟崗實操—模塊考問”三段式培養,新員工能夠在12個月內通過汽機、鍋爐、電氣、灰硫、化學全專業巡檢能力考核。
2024年4月,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侵襲粵北地區期間,清遠電廠遭遇嚴峻考驗——入廠煤質濕黏,制粉系統堵塞風險激增。值班員憑借經過系統化訓練所獲得的應急處置能力,實現了第一時間發現異常:他們通過分析給煤機和磨煤機的電流波動趨勢,提前預警了堵塞風險;第一時間精準判斷:結合測點數據的趨勢分析,他們在30秒內就準確定位了堵點位置;第一時間正確處理:啟動應急處置,穩定參數調整在60秒內完成。在此次持續5天的極端天氣中,值班員累計成功處置堵磨事件43次,保障機組連續滿負荷運行。
毫厘之爭:核心參數的精準博弈
集控室液晶大屏上,主蒸汽溫度曲線以605攝氏度為基線上下波動,幅度始終控制在1%范圍內。這種堪比精密儀器的參數穩定性,源自清遠電廠的“小指標競賽系統”——一套將運行參數量化賦分、實時反饋的精細化管理工具。
該系統將主蒸汽溫度、鍋爐氧量、環保排放等32項核心參數轉化為動態積分指標,構建起“參數波動—實時得分—績效激勵”的閉環管理鏈。值班員的操作效果通過可視化面板實時映射,直觀反饋每一次調整的得失。這一設計極大地激發了值班員的工作積極性,營造出了“參數即戰場,得分即戰功”的良性競爭氛圍。
通過小指標系統的實時賦分機制,值班員的工作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原本依賴經驗模糊判斷的參數調整,如今轉化為精確的“得分策略”:當主蒸汽溫度偏離設計值時,系統每分鐘扣分速率與參數波動幅度呈現正相關,倒逼值班員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糾偏;而當鍋爐氧量穩定在最優區間時,持續累加的積分獎勵又激勵值班員探索更精細的控制邊界。這種基于數據反饋的閉環優化的機制,讓每個操作動作都成為可量化、可復制的技術迭代單元。如今,小指標得分榜不僅是榮譽墻,更是一本動態更新的運行指南。1%的波動范圍背后,是數百次操作得失沉淀出的精準控制邏輯,也是集控運行向智慧運行躍遷的鮮活體現。
應急處置:復雜工況的全維預控
在運行部共享文件夾中,一份涵蓋汽機、鍋爐、電氣、化學、灰硫五大專業的《應急處置卡》持續迭代更新。這本涵蓋76種異常工況的處置卡,將復雜的設備原理轉化為“現象識別——原因判斷——操作干預”三步流程,將復雜的故障分析轉化為可快速執行的標準化動作。
2024年12月,1號機組“渣倉料位高”異常的正確處置,再次驗證了應急處置卡在實戰中的價值。值班員調取灰硫專業處置卡,通過“燃煤灰分、排渣溫度變化、卸渣頻次”等數據關聯分析,迅速判定渣倉卸料口存在堵塞。根據流程指引,立即啟動三級響應:料位升至3.5米時,匯報專業主管,聯系設備部進行疏通處理;料位突破4米警戒值,緊急對卸料管實施切割清堵;料位到達4.28米臨界且碎渣機電流劇烈波動時,立即逐個關閉干渣機液壓關斷門,防止渣倉料位持續上漲,同時做好降負荷預案措施。依據處置卡中預設的操作優先級,值班員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有條不紊地行動,確保了鍋爐燃燒的持續穩定,最終成功疏通了卸料管道,使料位逐漸降至安全范圍。
每一次的風險處置,都會成為處置卡動態進化的催化劑。此次異常發生后,灰硫專業結合燃煤灰分高的根本誘因,在處置卡中新增“燃煤灰分監測——潛在風險預報——排渣頻次調整”內容,并優化極端工況下的負荷調節策略。如今的應急處置卡,已從靜態的紙質指南蛻變為融合歷史數據與實戰反饋的“活體知識庫”。當值班員面對警報時,翻開的每一頁都凝結著行業內異常事件報告處置的智慧——從參數閾值到操作時序,從單點故障到系統連鎖,這本不斷生長的風險圖鑒,正為機組安全運行賦予新的生命力。
清遠電廠1號機組的實踐證明,新一代火電的競爭力,不僅植根于設備的先進性,更在于能否將技術優勢成功轉化為一套可復制、系統化的運營能力。借助操作訓練的標準化、參數管控的精細化以及風險預控的全面化這三大改革舉措,傳統集控運行模式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當每一個操作動作都歷經千錘百煉,當每一個參數波動都被精準預警,當每一個潛在風險都有了明確的處置方案,火電行業便能構筑起靈活性調節與安全保供的雙重基石,為新型電力市場提供關鍵支撐。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