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10 13:51
——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工程中寧換流站建設管理紀實
劉環 夏偉 張慧
2025年3月,“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送端中寧換流站工程現場,高聳的鋼結構在戈壁陽光下泛著銀光,起重機吊裝著巨型換流變壓器,工人們身著安全服在設備區密集布線。遠處的750千伏GIS區傳來金屬碰撞的清脆聲響……這座將騰格里沙漠基地火電、風電和光伏電能打捆外送的"電力驛站",正將沙戈荒的寂靜轉化為特高壓工程的澎湃律動。
超前謀劃建設沙戈荒“雙八百”標準化設計示范工程
2023年6月,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作為送端中寧換流站的建設單位,國網特高壓公司迅速組建業主項目部,由經驗豐富的特高壓建設者宋明掛帥。宋明曾參與過寧東—山東±66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銀川東換流站、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巴西美麗山一期工程建設管理,具有豐富的建設經驗。從工程選址階段開始,宋明帶領團隊迅速投入工程籌備工作,確保項目高效推進。
超前謀劃實現場平施工無縫銜接。2023年9月,戈壁灘上機械轟鳴,中寧換流站樁基工程正式啟動。業主項目部人員早已進駐現場,與屬地公司反復對接,明確圍墻外工業廢水池選址和外購水供應協議,確保施工界面無縫銜接。質監人員配備單兵記錄儀,在剛平整的場地上來回巡查,見證回填土壓實度試驗,追蹤記錄檢測結果——場平質量督查從第一天就嚴格把控。11月5日,主體土建工程全面展開。寒風卷著沙粒,但工地熱度不減:18臺樁機同時作業,混凝土罐車川流不息。短短24天后——11月29日,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樁孔,5631根灌注樁全部完成。施工區按強夯影響半徑被嚴格劃分分區管控,振動監測儀實時預警,確保相鄰作業互不干擾。最終檢測報告亮出醒目的成績:100% I類樁。
超前謀劃攻克沙戈荒技術難關。在肆虐的風沙中,工程團隊正與戈壁環境展開一場技術博弈。通過標準化預制和模塊化施工,裝配式圍墻和電纜溝在荒漠中快速“拼裝”成型。不僅節省施工周期,更避免了傳統現澆作業在風沙環境下的質量隱患。針對沙戈荒地區特有的強風沙侵襲,業主項目部編制了防風沙設計專篇——電纜溝蓋板采用嵌入式密封結構,百葉窗升級為雙層雙向軸流風機配置,端子箱加裝雙層防風沙罩,每一處細節都在與風沙角力。GIS設備安裝嚴格執行五級防塵標準,廠房宛如一個精密實驗室。在換流變安裝區搭建全封閉防塵棚,通過智能儀表實時監測PM0.5,確保環境達到百萬級潔凈度,為換流站“心臟”設備安裝營造出潔凈的安裝環境。
超前謀劃推進標準化設計落地。中寧換流站作為首個“雙八百”標準化設計示范工程,正經歷著從理論到實踐的蛻變。盡管采用了最新標準,但戈壁灘的特殊環境仍讓標準圖紙面臨防風沙及保溫構造深化、設備基礎適配等現實挑戰。國網特高壓公司中寧換流站業主項目部編制的《標準化設計適應性專題》報告,此刻正發揮著關鍵作用——報告將規范文本轉化為14張施工圖深度的標準化區域圖紙,閥廳、GIS廠房等七大區域都有對應的設計要點手冊。每個手冊都細致入微地標注出戈壁環境適配參數:從電纜溝防風沙密封槽的毫米級公差,到設備基礎預埋件的抗風振系數,再到模塊箱外殼和按鈕的防塵罩配備,甚至連螺栓的防腐涂層厚度都根據當地鹽堿度作了特別注明。團隊將實戰經驗凝練成“特高壓換流站設計升級版研究指導意見”九大專題成果——這些帶著戈壁風沙痕跡的技術結晶,即將成為下一代特高壓工程的“基因密碼”。
匠心鑄造打造品質標桿工程
步入中寧換流站臨建區,一座高達3米、寬約1米的消防管件展示機器人引入眼簾,猶如一位鋼鐵衛士守護著工程大門。通過立體化展示給水消防栓系統、自動噴淋系統和干粉滅火器的有機組合,將復雜的消防管網連接工藝直觀呈現——從溝槽式卡箍的精密咬合到法蘭盤的標準化對接,在戈壁風沙中展現著工業美學的力量。正是數百項這樣的優質產品與工藝創新,共同鑄就了這座特高壓直流工程的優良品質。
2024年3月,國網特高壓公司土建研究室開展了魯班獎精品工程觀摩,赴雄安行政服務中心實地取經。宋明和他的團隊成員參與了這次行程,這座斬獲“魯班獎”的標桿項目其創新工藝與人性化設計理念讓團隊深受啟發。宋明回憶了印象深刻的亮點工藝:6毫米厚仿水磨石地磚鋪裝,無縫拼接工藝使大廳地面如鏡面般平整;創新性地磚上墻工藝,通過專用粘結劑實現墻地一體的視覺效果;餐廳采用的3毫米厚碳晶板墻面系統,其納米涂層技術使清潔效率提升70%。這些工藝創新都被完美移植到了中寧換流站綜合樓建設中。
走進中寧站運行人員休息區,處處可見“雄安經驗”的升級應用:衛浴系統采用集成式恒溫花灑配合隱藏于輕鋼龍骨吊頂內的80L速熱電熱水器,既美觀又節能;空間設計通鋪啞光地磚,搭配同色系墻磚,隱形地漏與美縫劑勾勒出延伸的視覺線條;智能配置USB快充插座與3000K色溫的LED漫射燈組成溫馨光環境;餐廳區域碳晶板墻面經過抗油污測試,連續使用60天后仍光潔如新……
戈壁灘上的特高壓工程煥發出現代工藝的精湛和人文關懷的溫度,數智建設的融入正在書寫特高壓建設的新范式。
750千伏GIS區域內,智能環境控制系統持續運轉,保持恒溫恒濕,工程師們正在對第738個氣室進行最后的SF6氣體注氣作業——這標志著歷時140天、1147個單元對接的GIS安裝工程圓滿完成。不遠處,預制廠房內機械轟鳴,裝配式圍墻和裝配式電纜溝的標準化構件正高效產出,吊車將成品精準吊裝到位,徹底告別了傳統現澆作業的揚塵與耗時。
極1低端區域,6臺低端換流變如鋼鐵巨人般整齊列隊,最新出具的局放試驗報告顯示所有數據均優于國標。閥廳內,智能監測系統的顯示屏實時跳動著螺栓力矩值,安裝工程師手持智能扳手,每一次緊固都自動生成可追溯電子檔案。
極1高端換流變安裝現場,2臺龐然大物已就位。就地監控裝置24小時不間斷地“把脈”著絕緣油的生命體征——顆粒度、含水量、含氣量等關鍵指標以0.1級的精度實時刷新,這些數據通過網絡同步至北京監控中心。控制大屏上,內檢、抽真空、真空注油和熱油循環四大核心工序的關鍵指標,正通過三維可視化系統全景展示。工程師輕觸屏幕,就能調取任意工序機具狀態、設備狀態及絕緣油實時數據。
e基建2.0系統中,當日開具的43張電子作業票在云端流轉,1300名建設者的安全準入信息、132項監理支付申請與工程實體進度條實時聯動,資金支付進度條與實體工程完成度保持同步。傳統基建中繁瑣的流程在指尖高效流轉,為特高壓工程建設裝上了“智慧引擎”。
淬煉鐵軍以實戰鍛造特高壓建設新銳力量
在中寧換流站入口處,一座橙白相間的"安全積分超市"格外引人注目。清晨交接班時分,工友們正拿著手機掃碼查詢個人安全積分——老張因規范佩戴安全帶獲得20分獎勵,準備兌換一箱牛奶;而因違規操作剛被扣了15分的小李則懊悔不已。這座充滿創意的安全超市,用“看得見”的獎懲機制重塑著建設者的安全意識。這種寓教于日常的創新模式,讓原本對特高壓建設標準陌生的施工隊伍,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主動要安全”的行為習慣。在這座戈壁灘上的“安全課堂”里,嚴謹的特高壓建設標準正以最接地氣的方式深入人心。
中寧換流站的建設現場,正上演著一場特高壓建設者的“新兵成長記”。三家來自系統外的施工單位都是首次接觸特高壓工程建設;而寧夏送變電雖然身為電力系統“老兵”,卻也是第一次承擔換流站電氣A包施工。面對這樣的挑戰,業主項目部手把手指導、一對一指揮,從施工工序、標準應用,實現過程陪跑,培養出一批新的特高壓建設隊伍。
業主項目部里,除了項目經理宋明和副經理李康偉這兩位“老將”,其余成員大多是剛走出校園不久的“95后”。這些年輕的建設者們,白天穿梭于各施工區域組織協調,在工程例會上破解難題;晚上在臨時板房里研讀特高壓技術規范。他們在戈壁灘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特高壓成長日記:項目管理專責劉暢每天深入施工現場,與一線工人面對面交流,通過實地觀察和深入溝通,及時發現并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問題,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技術管理專責江海濤創建創新建設管理體系,以課題研究和科技創新牽引現場施工迭代升級。安全專責袁浩抓好全員安全教育,定期組織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提高全員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技經專責楊恒杰在結算工作中用BIM軟件自動生成工程量,大大提升了工程結算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并實現了數據可溯。質量管理專責孫國中不斷優化質量管理流程,使質量管理工作更加科學、高效。環水保管理專責鄒培瑩結合工程地質和環水保專項設計,不定期組織參建單位開展現場巡視檢查,有力保障環水保措施的落實。
通過特高壓工程的實踐熔爐,新一代建設者正在快速成長。在中寧±800千伏換流站建設現場里,在戈壁灘的風沙中,他們用汗水澆筑基礎,用智慧攻克難關,越來越多的年輕技術骨干成長起來,他們就像種子,正被播撒到新的特高壓換流站工程現場。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