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3-25 14:41
朱曉靜
春風浩蕩,萬物勃發。坐落在牡丹之都的國家能源菏澤發電有限公司廠區內,新生的春芽迫不及待地躍上枝頭,昂揚向上的不只是大自然里的生命力,更有菏電人按需施教、現場教學、導師帶徒解鎖全員熱“練”的蓬勃朝氣,是“春景”更是“憧憬”。
按需施教精準滴灌
“想讓梁班給講講鍋爐燃燒調整的秘籍,小指標競賽他們班可是長期霸榜啊。”
“能否以剛改造完畢的生水加熱隔離電動門為例,講解智深EDPF 2.3畫面組態具體方法?”
......
年初,在培訓計劃征求意見座談會上,組織人事部培訓專責鐘慧詳細記錄意見建議。
化驗班“點餐制”培訓實現“精準滴灌”。
菏澤公司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多渠道收集培訓需求,由生產一線職工“點菜”,相關責任部門“派單”,優選勞模工匠、內訓師和技術骨干“配餐”,按需施教,量體裁衣,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精心制定2025年培訓計劃,涵蓋共84項具體內容,清晰擘畫培訓“路線圖”。
3月17日至21日,發電部為期一周的集中培訓火熱開講:在汽機專工的講解中,大家深入了解如何優化汽機運行參數以提高發電效率;鍋爐梁班分享了鍋爐燃燒調整的關鍵技巧,助力職工更好地保障鍋爐穩定運行;電氣專工聚焦變壓器設備的工作原理進行了剖析,為大家提供了新思路;脫硫專工和化水專工則分別就環保指標控制和水處理的工作流程及操作要點進行闡述,讓職工們明白各環節協同工作對發電整體流程的重要性。
培訓特別設置了聽課職工對授課人員打分的環節,“梁班,給您的課程滿分點贊,培訓中發現我平時忽略了好多小細節,收獲了滿滿的干貨和實招。”在鍋爐專業授課結束時,發電部甲值李林豎起了大拇指。參訓人員根據授課內容的實用性、講解的清晰度以及課件的質量等方面,對每位授課人進行了綜合評價。
培訓緊貼職工實際需求,收獲了學員們的一致好評,“由于職工技能水平有差異,以往的統一培訓難免有人跟不上節奏,長期以往差距越拉越大。如今的培訓是點什么上什么,課程都是自己最想學和最需要學的,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習熱情高了,培訓效果自然好。”組織人事部主任韓啟順對創新培訓方式信心滿滿。
現場教學實戰練兵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青年職工成長的最佳課堂。
3月20日,5號機組汽機房6.5米層,一場由設備維護部熱工專業主管祝傳衛主講的電動執行機構調試實操課正在進行,“咱們今天要檢修五號機組高旁減溫電動門,我先完整操作一遍定位過程,大家重點關注電位差調整方法!”“太好了,知我者祝工也,我對西博思調門電位差調整方法一直不太熟練,機組運行時好多閥門不能全行程調整,今天我得練個滾瓜爛熟!”祝工演示完畢,青工趙裕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設備維護部熱工專業人員進行現場培訓。
3月份以來,菏澤公司2號、5號機組相繼轉入檢修,平時包裹嚴實的設備祛除了厚重的“外衣”,各個設備的“五臟六腑”“脈絡走向”清晰呈現,不論是在磨煤機旁、汽輪機邊、鍋爐的最頂層,還是在高加容器內、配電室里、電子間中,一個又一個“微課堂”直接將培訓工作“搬到”了檢修現場,讓培訓工作與機組檢修來了一次“零接觸”。
在檢修現場,發電部利用機組檢修設備解體、系統解列的機遇,組織青工到現場對照已停運解體的發電機轉子、汽輪機主汽調節閥門、介質循環系統等設備、流程聯系實物,讓運行人員能夠有效地將理論內容會貫通;設備維護部結合設備改造,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與青年員工們互動探討,仔細研究設備結構及作用,明確設備改造的重點所在,學習常見故障的處理方法……盡管檢修現場聲音嘈雜,卻絲毫沒有影響青工們的學習熱情,他們時不時向老師傅們請教不懂的地方,認真記錄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
“天天和汽輪機見面,可就是摸不準它的性格,現在終于可以里里外外對它進行徹底‘解剖’,明明白白它的心了!”“盤車投入的圖紙我看了好多遍,就是記不住,這次師傅在現場對照每個行程開關講解了投盤車過程,我一遍就印在腦子里了!”青年職工們在“微課堂”上發出了共同的心聲。
導師帶徒凝“新”賦能
向誰學?學什么?怎么學?這是每一位新入職青工進入工作崗位都會發出的疑問。
發電部“師帶徒”培訓鍋爐智慧燃燒分析系統。
為助力新入職青工、跨專業轉崗及新升崗人員快速勝任崗位,菏澤公司常態化開展“導師帶徒”活動,由組織人事部牽頭,從班組長、專工、主副值等一線骨干中選擇業務技能精湛和工作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專業管理人員作為“良師”,與有一定理論基礎、勤學好進的青工“雙向選擇”簽訂師徒合同,縮短技能成熟期,按下青工成長加速鍵。
提起擁有“國能工匠”“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的師傅劉龍,閆德隆儼然化身一枚小迷弟:“師傅并不僅僅只把設備原理講清,而是從一個知識點推進到一個知識面,就像是在‘打怪獸’過關一樣。”為了應對師傅一個個接踵而至的“刁鉆”問題,小閆主動拓展學習的廣度和深度,試著自主查閱專業書籍尋找答案,漸漸地,他身上也有了師傅潛心鉆研、刨根問底的影子,2月底,由他發布的《基于現貨電價市場條件下的電廠輔機優化調度平臺研究》項目獲得山東公司青年創新創效成果一等獎。
徒弟帶得怎么樣?考場上見真章。師徒合同到期后,公司統一組織結業考試,綜合各階段考試成績和民主測評得出最終成績,選取優異者授予“優秀師徒”稱號,并將考評結果納入崗位晉升的考量依據。“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早已一去不復返了,現如今,徒弟會了,師徒同獎。”榮獲2024年最佳師徒的設備維護部姚新明和宋章華領到獎勵后干勁十足。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菏澤公司通過“給任務、下擔子”,讓年輕人在急難重的工作中得到鍛煉,助力其成長。2024年,75對簽約師徒全部通過考評,既是對徒弟“學技”的考核,也是對師父“授藝”的檢驗,13名職工在上級技能競賽中獲得表彰,20人通過集團公司技師及以上等級認定。“導師帶徒”不僅僅是一紙協議,真正實現了“傳”出經驗、“幫”出成才、“帶”出文化。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里,菏澤公司將持續抓緊、抓實、抓優培訓工作,以奮發之姿勇于探索,以實干之態篤定前行,為企業綠色轉型注入人才動能。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