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2-17 15:36
李宗燁 李晗
春風輕拂北國大地,吉電股份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篇章已潑墨揮毫——4600多名員工聚焦集團公司“均衡增長戰略”,錨定全年工作任務,堅持“精細嚴實”工作標準,干工作不“貓冬”、謀發展不歇腳,全力沖刺一季度“開門紅”。
匠心為筆,細微之處見真章
走進白城發電公司生產現場,晨光中的交接班會剛一結束,巡檢劉雪鑫便忙碌起來,手機屏保上幾個大字引人注目,寫著“將小事做好,才能做大事”。
跟隨他的腳步,升壓站線路檢查嚴謹細致,泵電機振動測量精準無誤,廠房內外近50度的溫差對他來說似乎家常便飯,穿梭在設備之間健步如飛,在近乎直角坡度的步梯上上下下如履平地。按理說他只要檢查設備運行狀況,怎么手電光束卻常常聚焦在地面呢?和人們印象中“苦、臟、險”的傳統電廠完全不同,整個廠房明亮整潔,光可鑒人的地坪漆上倒映著他忙碌的身影,就連墻上掛著的警示牌也沒有灰塵,“干凈吧!我們日日維護設備的同時,也會注意保持廠房整潔,尤其是這地坪漆鋪完啊,像是下了場大雨,地面都干凈如新,能映出設備和大家的倒影。”小劉的言語中透露著自豪。
吉電股份白城發電公司巡檢劉雪鑫檢查1B電動給水泵前置泵驅動端軸承運行情況。
看似無關緊要的地面,卻能夠見微知著。方寸之間的明凈,恰是吉電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生動注腳——以文明生產筑基、以細節管理護航,方能在細微之處筑牢安全防線。
創新為刃,小改小革破桎梏
在松花江熱電公司二期集控室內,電腦屏幕熒光映照著運行班長魏化雷緊繃的臉龐。
“大家注意,4號爐制氮系統改造后的試運馬上開始,一定要密切關注各項參數的變化!”運行班長老魏的一聲指令,揭開了這一場攻堅戰的序幕。
面對“4號爐制氮系統僅靠單臺空壓機供氣,對制粉系統和電鍋爐的安全性與經濟性保障不足”這一瓶頸問題,該公司發電部二期二班QC小組以“庖丁解牛”之勢扎進了對制氮系統問題的深入調研中。咨詢廠商、模擬推演、反復論證……最終,決定采用現場增加一路雜用空氣代替原有空壓機運行。
吉電股份松花江熱電公司魏化雷(中間)和小組成員討論4號爐制氮系統QC改造項目方案。
經過反復試驗,當制氮系統空壓機停止運行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氮氣純度達到100%,壓力0.6兆帕,各項參數都合格!”大家緊皺的眉頭驟然舒展,這一刻,每個人都露出成就感滿滿的笑容。
這場“微創新”,不僅每年可節省19萬元運行成本,更讓設備壽命更長、故障率驟降,徹底解決了4號爐制氮系統無備用空壓機的現狀,這正是廣大吉電人用小改小革“金鑰匙”解鎖降本增效“新思路”的生動體現。
綠色為脈,冷暖交織繪新篇
當氣候賦予東北黑土以冰天雪地的“凜冬寒風”,長春熱電公司卻力求“傲雪凌霜”。
隨著區域供暖面積的持續攀升,供熱需求與減排壓力如雙生藤蔓交織攀升。目光所及,“煙氣余熱回收綜合智慧能源項目”正書寫著冰與火的辯證法,切實將“節能減排”的行動落實到促進“民生保供”質效提升上來,在嚴寒中探尋綠色發展與溫暖保障的平衡。
項目采用基于溶液吸濕原理的開式熱泵技術,對脫硫后、進煙囪前的煙氣進行余熱回收,用于加熱熱網循環水,同時回收煙氣水分進行再利用,有效實現煙氣消白治理,實現節能、節水雙重功效。
施工全程,該公司嚴格執行外委承包商“一體化”管控,在“工業互聯網 + 安全生產”平臺織就的智慧監控網配合下,承包商管理會議周周雷打不動、工程方案執行嚴絲合縫、施工流程嚴,關鍵節點操作無誤,為項目如期竣工奠定堅實基礎。
吉電股份長春熱電公司煙氣余熱項目負責人管玉保(中間)與施工方技術人員現場探討煙道組件吊裝細節問題。
當項目成功通過168小時試運行,并經第三方性能試驗嚴格驗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后,一組數據驚艷亮相——新增供熱面積120余萬平方米,回收煙氣余熱68萬吉焦、節水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6萬噸,寒潮中的黑土地,就此綻放出綠色與溫暖的并蒂之花。
春潮拍岸,征程再啟。從“地坪漆映匠心”到“小革新見大智”,從“煙氣變暖流”到“數據織安全”,吉電人以實干為墨、創新為硯、綠色為筆,在高質量發展的長卷上,正揮灑出愈加磅礴的嶄新氣象。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