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2-14 16:27
袁婧雯 張嘉輝
“牛羊肉、紅薯、樹莓果……,今年陳書記又給村里增添了庭院光伏‘新花樣’,家里又增收了10多萬元。”除夕當天,開魯縣小街基鎮五家子村村民李健點著存折上的金額,喜上眉梢。
“道路板正、房屋亮堂,帶親戚來串門臉上都有光!”同村趙大爺指著不久前新修的水泥路,人流不息交通暢。
農歷春節期間,跟隨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駐村“第一書記”陳海山走訪的步伐,一個個歡樂幸福的場景,共同匯聚成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小街基鎮五家子村鄉村振興有序推進的新圖景。
近年來,在集團公司黨組、國華投資黨委的領導下,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派駐通遼市科爾沁區五家子村“第一書記”陳海山、加大資金幫扶助力當地鄉村振興,將共產黨員履職盡責、真抓實干的“牽引力”,轉化為村莊蓬勃發展的“源動力”,推動五家子村全面振興。
拓寬渠道為增收,“三項行動”穩發力
2025年,是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檢修員陳海山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主動請纓到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鎮五家子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的第三年。就在2024年年底,五家子村年均人收入8.3萬元,摘下了“貧困村”的帽子。
五家子村位于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鎮東南33公里處,全村居住村民411戶,常住人口999人,村屯面積500畝。受制于自然條件增收渠道單一,成了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土地貧瘠,傳統的農作物無法生長;人口老齡化嚴重,村里的新生兒屈指可數;產業薄弱,曾經引進的產業因沒有銷量而苦苦掙扎……下雨后泥濘的道路寸步難行、破敗的房屋漏著雨,這一幕幕的場景不禁讓當時的陳海山“揪心著急”,他暗暗發誓“要是一年之內不能讓五家子村換個新樣子,我就不是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鄉村振興,農民持續增收是關鍵、村莊環境整治是要點、引入可持續性發展產業是根本。陳海山制定了“三項攻堅專項行動”抓住產業、就業、建設三個“牛鼻子”,千方百計助力村民脫貧增收。
陳海山到村民家中查看糧食增收情況。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讓村民“忙起來”。為了促進群眾增收、百姓就業,陳海山瞄上了村前后廣闊的平原,結合五家子村適合發展農牧業的優勢,提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積極探索牛羊養殖新路子”的工作思路,2022年立即聯系有關農業科研單位制定養殖場可行性研究方案,向派駐單位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申請了10萬元啟動資金,并聘請養殖專家到現場指導培訓,養殖場建成投入使用僅半年時間,產羔就達40余只。同年8月繼續圈地80畝,啟動建設兩棟養殖廠房,提供就業崗位10余個,真正為村民實現“隔壁住家,場里就業,賺錢顧家兩不誤”并且拿出利潤的10%為脫貧戶分紅,2024年底,村民人均增收3萬元。
養殖場建設期間村民自發維修周邊道路。
鄉村建設是推進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要讓村民“動起來”。2024年,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向五家子村提供了10萬元項目資金,陳海山迅速行動起來,購置了灑水車和清潔車,村民們自發行動,啟動了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曾經垃圾堆積如山、臟亂不堪的角落,如今變得干凈整潔。道路兩旁,新栽種的樹苗茁壯成長,綠樹成蔭,為村子增添了不少生機。“下一步,還要利用村里的空地打造公園綠地、休憩亭廊,同時做好村里古樹、古建筑的保護修復。”陳山海看著眼前的場景,欣慰地說。
發展特色產業是鄉村發展必由之路,要讓村民“富起來”。“一頭羊可全身都是寶”為了擴大村莊業態,陳海山可謂是“煞費苦心”。2024年與遼寧絨山羊絨毛開發公司對接,達成合作意向,羊皮、羊毛、羊肉,“一羊三用”鼓了養殖戶的錢袋子。2024年春節一過,陳海山又開車帶領村里種植能手李健去彰武考察地瓜種植,根據種植需求,對方成功與李健簽訂400畝地瓜回收合同。“種植地瓜每畝地一下子增收800余元,總收入達32萬余元,當初我給父親治病的借款也還清了,心里的債務石頭終于落了地。”村民李健高興地說道,產業引進成功,大大激發五家子村全體村民對陳海山帶領大家脫貧的信心決心。
心齊便氣順,村莊大變樣。
從前“一下雨道路泥濘得連牛羊都不愿走”,如今村莊變得干凈整潔,道路寬暢。從前“家里貧窮得揭不開鍋”,五家子村在縣里“掛了名”。現在村子一躍成為開魯縣鄉村旅游新名片、鄉村建設示范村,發展的畜牧業、樹莓、地瓜、庭院光伏等4大產業,產值過百萬元。落后變先進,劣勢變產能。
踏實黃土,扎深根基,共產黨員就要做脫貧攻堅戰場上最前的旗。
深入基層防返貧,“十個指頭”齊發力
2024年7月,村民李相中因慢性腎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需要10萬元的手術費外出就醫,可是家里東拼西湊只能拿出3萬元。
“好在陳書記及時幫助,從自己家里湊了7萬元給我們,父親手術順利,現已經康復。”村民李相中的兒子說道,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種地是這個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父親一病倒,陳海山就上門了解情況。村子里老年人居多,一場大病就可能讓剛剛脫離貧困線的村民重新返貧,怎么辦?
陳海山收到群眾贈送的錦旗。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因病致貧這條風險“紅線”必須消除。陳海山馬不停蹄奔赴開魯縣慈善總會,向工作人員逐一說明村民家庭情況并準備材料,用時一星期,為村中因病致貧困難戶5戶申請特困臨時救助共計1萬元,大大緩解了他們肩上的壓力。
步入2025年,陳海山的辦公桌上,又多了“兩本賬”,一本“一戶一冊”登記明細,一本“一戶一策”對癥下藥,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事前分析研判、仔細入戶排查、認真查擺審核”三項措施,為五家子村常態化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工作增加了三道防線,三年內他入戶走訪600多戶次以上,緊盯重點人群,聚焦工作重點,逐人逐戶核查,著力做好防返貧監測工作,確保不返貧。
“‘十個指頭’有長短,鄉村振興可不能‘放群羊’,要鼓勵百姓一起加入其中來。”1月27日,年節里,村里外出求學的學生們、外出打拼的鄉親們回來了,陳海山又忙個不停:先領著大伙兒看看牛羊養殖場,看樹莓種植園,看地瓜地;轉完一圈,又把大伙兒領到村委會會議室,擺上茶水瓜子,一場“返鄉座談會”拉開了帷幕……
“咱們村現在地瓜、牛羊肉、樹莓產量都上來了,但是銷路又成了新問題,村里想把這些特色農產品做起來,打造特色品牌,徹底擺脫貧困。大家見過世面,都講講別的地方、書本里是咋做的,教咱幾招。”陳海山誠懇地說道,通過召開“村民大會”“能人大會”,將村里經濟、產業發展情況面向群眾,公開透明,化被動脫貧為主動防返貧,在他的激勵下,村里出了不少懂經營的“能人”,有幾次還幫村里談成了訂單,五家子村村民們一起沖鋒在奔向富裕的道路上。
主導畜牧產業得抓早,特色種植產業得拓寬,電商直播平臺賬號得增加,還得繼續幫本村農產品打開銷路……面向新的一年,陳海山有不少打算,他說:“身為黨員,村子里還沒奔向全面富裕,我更不能懈怠!”據悉,五家子村脫貧率現已達100%,阻礙致富路上的問題持續“清零”,三年間無一人返貧。
攜手奮進聚人心,“一片冰心”為鄉村
2024年初秋,正當采摘季的五家子村樹莓園,一顆顆粉紅的樹莓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豐收的喜悅彌漫山野。
蔣衛大哥曬得黝黑,正組織村民在樹下麻利穿梭采收。他家60多畝樹莓園,剛剛聯系了飲料廠商前來收購,眼見又是一年好收成。蔣大哥憨厚樸實:“沒有陳書記和村里的黨員干部實心實意幫我打開銷路,哪有現在的好光景?”
就在2023年,蔣衛大哥家里種了40畝共6萬斤樹莓滯銷,陳海山了解情況后,帶上幾個黨員干部打了數不清的電話,吃了數不清的“閉門羹”,最終通過通遼市主城區的大型超市、微信群,抖音等電商平臺找到了渠道,30天的時間,就賣出1800多件樹莓,交易金額超6萬元,為村民們繼續推進五家子村樹莓產業吃了一顆“定心丸”。
凝聚人心,一心為民、愛民是陳海山的信條。
今年61歲的劉叢軍是五家子村村民,2022年5月突發心臟疾病省外就醫,同年10月,老伴兒又因病去世。接連的變故,讓這個本不富足的家庭一度陷入困境。“當時做手術給家里花了不少錢,陳書記幫助我申請納入低保,還為我申請防致貧返貧基金補助,真感謝他的幫助。”劉叢軍感激地說。
陳海山到村中商店檢查食品衛生情況。
“大娘過年好,我來給你送湯圓啦!生活上還有什么困難不?”2月11日,第一書記陳海山天不亮就忙活開了,帶著工作團隊把一袋袋精心挑選的湯圓搬上車,這是送給村民的新年禮物,滿含他對大家的關懷。“村子里老人多,腿腳不好,我給他們把年貨送上門。”陳海山說,越是過年過節,越要關注獨居老人等重點群體,務必把鄉親們的需求解決好。
臨近元宵節,村里用電設備運行安全至關重要。同時身為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檢修員的陳海山深知這一點,他冒著嚴寒對村里的供電設施進行仔細檢查。“電采暖設備功率大,使用時一定要注意插座不能超負荷……”在村民家中,他仔細檢查電力線路及設備,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并普及安全用電常識,督促用戶及時對老化、破損的線路進行更換。村民楊萬升看著村書記陳海山,激動的說:“陳書記,歇會兒吧,看你凍得臉通紅,在我家暖暖,這么晚就在這吃口飯!”陳海山邊檢查家中線路,邊說:“不啦,謝謝啦,還有幾家沒去呢,咱們只要安安全全過好年,比啥都重要!”說完又去忙著檢查線路,確保村民平安過年。
“擔當作為是新時代黨員干部的職責所系、使命所在。接下來,我將繼續配合村‘兩委’工作,真正地走到群眾身邊,不負使命,不負群眾,在推進五家子村建設和發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國華投資蒙東分公司派駐通遼市開魯縣五家子村“第一書記”陳海山如是說。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