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0-16 16:36
王小燕 周金安
在祖國西北邊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宛如一顆璀璨明珠,散發著獨特魅力。這里,既承載著絲綢之路的輝煌記憶,又孕育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蓬勃希望。
莽莽天山,巍巍昆侖。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推進鄉村振興之所需與企業之所能有效對接,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綠野織金繪盛景
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一年四季沙塵常見,干旱少雨生態脆弱,干澀的黃是鄉村的主基調。自2014年開展“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工作以來,在國家能源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能源駐村工作隊想方設法改善自然條件,千方百計改善民生經濟,大力實施產業幫扶項目,累計幫扶21個村,惠及貧困人口和需要幫助的農牧民超3萬人,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7770人。
土地乃農民之命脈。為做足土地生金之“文章”,新疆能源駐村工作隊大膽嘗試,對沙漠荒地進行覆土、壟作,建造蓄水池引水灌溉,成功改造荒地1080畝。
“以前,這里盡是沙荒地,如今卻成了‘金疙瘩’!”阿熱勒鄉巴什也臺巴什村的村民阿布力米提?買提卡斯木正從蓄水池引水灌溉,他指著一旁綠油油的玉米地,開心地說:“等10月份收割后,我還準備再種一茬冬小麥!”
荒地改造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今后,我們還將繼續探索沙地改造的好辦法,爭取多造良田多增收!”該村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張鈞強滿懷信心地說。
“既然沙地能變良田,那蓋溫室大棚應該也可行!”2020年,新疆能源駐村工作隊又有了新謀劃,在國家能源集團幫扶下溫室大棚建設項目啟動。如今,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27座溫室大棚已相繼竣工投用。
“喔唷,這個棚子蓋得太快了……”正前往自家玉米地的村民阿布力米提?買提卡斯木看到沿途大棚日新月異的變化,不由慨嘆,并盤算著自己種大棚的事。
10月的巴什也臺巴什村蔬果飄香,采收拉運的車輛穿梭往來。駐村工作隊帶動農民種植綠色蔬菜,廣收大棚“紅利”,堅持把致富路“走寬”“走實”。
標準化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忙著將核桃鮮果脫皮、清洗、晾曬、分裝。成立于2019年的阿熱勒鄉夏瑪勒巴格村風兮果園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今加工的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品種擴大到30多種,曾兩次參展天津援疆項目簽約暨“和田優品”展示推介活動,并亮相(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獲得自治區“新疆禮物”、和田地區“和田優品”、于田縣“萬方于闐”品牌授權。
“能夠把風兮果園打造成區域性特色農業品牌,還能把村里的農副產品帶出鄉村,走向全國。”合作社負責人買買提·買吐送說,“這是做夢也想不到的!”
無論是萬畝飄香的玫瑰田,還是掛滿枝頭的甜蜜果實,或是簇生在紅柳根下種植的“肉蓯蓉”,都在講述著各自獨特的致富故事。
因地制宜發展的特色產業與精準幫扶完美結合,不僅激活了鄉村經濟的一池春水,一條條產業“致富鏈”更交織出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
教育提質架橋梁
由于家庭貧困、教育基礎設施匱乏以及交通不便,使村里的孩子在追求知識、改變命運的道路上舉步維艱。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新疆能源目標明確,為孩子投資、為教育投資,盡顯責任擔當,先后投資590萬元援建了阿熱勒鄉中心小學教學樓,又投資2160多萬元新建了阿熱勒村愛心小學。
“原來的村小學只有一排低矮簡陋的平房,雨天漏水、冬天凍手,十幾個老師擠在一間小房里辦公,而現在的教室窗明幾凈,夏有涼風,冬有暖氣,還有先進的電教設備、綠茵足球場、室內籃球館……這都要感謝國家能源集團的愛心幫扶。”阿熱勒小學校長阿米娜?買提庫爾班感激地說道。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校園里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教室里,數學老師萊麗古麗?阿不來提正通過電教室屏幕展示教案;琴鍵輕輕跳動,弦線緩緩振動,音樂教室里,孩子們或坐或站,用心感受每一個音符;綠色的草坪上,傳球、射門,黑白相間的足球在孩子們腳下靈活滾動,他們在奔跑間揮灑汗水,追逐夢想。
“我終于當上了一名白衣天使,實現了兒時的夢想。”身著白大褂的夏馬勒巴格村姑娘麥爾哈巴?依明滿臉笑意地說,“這一切還要感謝國家能源集團,是他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我信心和幫助……”
曾經家庭貧困的麥爾哈巴?依明高中畢業后考上了大學,正在為學費一籌莫展之際,一份意外的驚喜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在國家能源集團“捐資助學計劃”中,麥爾哈巴?依明不僅獲得了5000元的助學金,還收到前往國家能源集團參觀的邀請。那次北京之行,是她第一次走出新疆,也讓她開闊了眼界,堅定了立志成才、回報社會的信心。
扶貧先扶志。自2015年以來,像麥爾哈巴?依明一樣受到助學援助的學生近5000人,其中2484名完成大學學業,100余名進行研究生深造,2200多名實現穩定就業。
曾經懵懂的孩子們猶如一顆顆被精心呵護的種子,在知識的沃土里生根發芽。當年的教育援助如同一束溫暖的陽光,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時光荏苒,這些孩子漸漸長大成才。有的成了優秀的醫生,帶著精湛的醫術回到家鄉;有的成了教師,站在充滿希望的講臺上;還有的自主創業,已成了鄉村振興的帶頭人……他們帶著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和責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感恩與反哺,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明新風潤心田
堅韌搖曳的梭梭、蔥蘢翠綠的紅柳,在朝陽的照耀下,國家能源集團在于田縣沙漠邊沿種植的生態公益林顯得生機勃勃,曾經的不毛之地如今已被綠色林海取代。
新疆能源將鄉村振興與生態治理協同推進,在國家能源集團資金幫扶下,于2020年4月啟動萬畝生態公益林種植工程,總投資1000萬元分三期實施。
“現在公益林的綠植最高長到2米多,完全可以坐在沙土地上享受樹下蔭涼。”新疆能源駐村工作隊員張林自信滿滿地說,“我們將一棵接著一棵種,一年接著一年干,誓將沙漠變綠洲。”
徐徐圖之,久久為功。目前,這片沙漠中的綠洲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原來的面貌。10000畝的治理面積使這份綠色成為永恒記憶,也開啟了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的新篇章。
干凈整齊的院落,長勢喜人的韭菜、小白菜……阿熱勒鄉夏瑪勒巴格村的村民買托乎提?依不拉音小院的種植區綠意盎然,旁邊的養殖區內,雞鴨成群,羊兒滿圈,棚頂的鴿子飛進飛出……買托乎提?依不拉音說:“以前我們的院子臟亂差,經過一番規劃之后,不但家里變得干凈整潔,收成也更好了……”而他家的情況正是當地發展庭院經濟的一個縮影。
美麗宜居一直是百姓心中的向往。近3年來,新疆能源累計幫扶760余萬元大力實施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綠化、硬化、亮化、凈化系列舉措,提升鄉村“美麗顏值”。
一場場“文明戶”評選活動,讓孝道、友善、誠信等傳統美德在鄉間流傳;一次次志愿服務行動,匯聚成愛心暖流,溫暖著每一個角落;一項項文化娛樂活動,寓教于樂,潤物無聲,文化的種子在日常生活中悄然萌芽……
貼春聯、掛燈籠,看“村晚”、吃餃子,舞龍獅、扭秧歌,打起手鼓、唱起歌,麥西來普跳起來……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使村民的內心充盈,笑容洋溢。
目前,新疆能源的精準幫扶覆蓋基礎設施、生態、教育、衛生、產業、基層組織建設等多個領域,已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億多元,為當地群眾既帶來了物質上的支持,也帶來了精神上的鼓舞。
在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上,每一道色彩都飽含深意,每一次筆觸都充滿力量。新時代的征程上,新疆能源將繼續肩負起助力鄉村振興的重任,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