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人物

國網湖北省潛江市供電公司總口供電所張剛:扎根一線30年 創新成果達34項

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1-08 14:37

周志勇

  10月23日,湖北省潛江市總口管理區,電網迎峰度冬運維檢修作業現場,供電員工使用絕緣高枝鋸,不一會兒就修剪完了一片超高樹枝。天空露出敞亮的天際線,供電線路安全距離有了保障。有了這個“修剪神器”,清理樹障的效率提高了3倍。

  絕緣高枝鋸,是國網湖北省潛江市供電公司總口供電所副所長張剛發明的。他30年如一日扎根供電一線班組,研發了34項科技成果,獲得15項國家專利授權。這些成果和專利在班組得到了廣泛應用。他先后獲得湖北省委宣傳部授予的“荊楚楷模”“荊楚工匠”、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勞動模范、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國家電網公司配電線路工特級技師、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配電專業一級優秀技能人才等榮譽稱號。

  創新發明 破解運維難題

  1994年9月,張剛從湖北省電力建設技工學校畢業后,入職潛江市供電公司輸配電工區,成為一名線路工,主要從事輸配電線路設備運行維護及故障搶修工作。

  在線路運維中,他發現同事們使用“鐮刀+竹竿”的方法修剪樹枝,十分不便、效率很低。

  為了解決修剪樹枝的難題,2018年,張剛帶領潛江市供電公司“紅火炬”QC小組研制新的工具,將鐮刀換成鋼鋸、將竹竿換成絕緣桿,運用洗車高壓水槍的原理,將絕緣桿與鋼鋸的連接頭設計成卡口,這樣一種攜帶方便、安裝拆卸快速、連接牢固的修剪工具做成了。

  該項成果獲兩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其《縮短外勤二班修剪樹枝工作時間》獲荊州供電公司QC成果二等獎。

  “這種工具非常安全實用,修剪樹枝效率高,能防止人員觸電。”潛江市供電公司總口供電所員工鄢屹說。目前,該工具已在荊州供電公司全面推廣應用,深受班組員工好評。

  張剛專注于發明創新,結合運維實際,先后完成了多項發明。其中,“橫擔型單晶硅太陽能光控警示燈”有效避免了夜間垂釣觸電事故的發生;“滑軌式鋁合金低壓電表標準安裝框架”有效解決了電桿上安裝電表接線凌亂、觸電風險大等問題;他牽頭的荊州供電公司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輸配電線路避雷器特征參數無源在線監測裝置研究及應用》,降低了原材料消耗、減少了人工工時、提高了設備管理水平。

  他還參與“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國務院職業教育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并作為主要起草人之一,參與編寫國家電網公司《配電線路運維職業技能等級標準(2021年2.0版)》《農網配電營業工(臺區經理)技能實操規范》。

  “創新接地氣、隊伍有人氣、干事有激情。”2021年,湖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董永祥在總口供電所調研時對張剛和“張剛創新工作室”給予了高度評價。同年,張剛獲評湖北省總工會“荊楚工匠”榮譽稱號。

  科技攻關 助力水產增收

  9月19日,潛江熊口農場東大分場五隊蝦農王錦喜輕點手機,遠程打開水閘,開啟蝦塘抽水。這是張剛研發的小龍蝦智慧養殖用能系統。這套系統由視頻監控裝置、集成傳感器、通信網、手機APP軟件等組成。

  潛江市素有“國小龍蝦之城”的美譽。

  小龍蝦對水質、水溫要求高。水質、pH值及水溫不能滿足養殖條件,將影響小龍蝦的生長和繁殖,直接關系到小龍蝦養殖戶的收成。

  能不能研制一種成本低廉的監測裝置,在手機上就能全天候掌握蝦塘的水質、水溫等情況呢?張剛帶領團隊深入蝦塘,聚焦養殖戶需求,開展新型小龍蝦智慧養殖用能系統研究。

  2023年年初,根據潛江市農技站編制的小龍蝦養殖技術標準,張剛與南瑞集團開展技術合作,研制安裝水質監測儀、環境監測儀、水泵控制箱和智能控制器等設備,實時采集水質水位、水溫、pH值和含氧量等。

  “只有根據蝦塘面積安裝合適數量的傳感器,才能保障傳感器監測數據的準確度。”張剛說。經過反復試驗,他們終于成功提升了傳感器監測水質、pH值、含氧量等數據的準確度,實現了小龍蝦科學養殖。

  好水養好蝦。如今,王錦喜的100畝蝦塘全部實現了在線監測,手機遠程控制。“再也不用夜晚摸黑巡塘、增氧、投食、抽水全都實現了自動化操作。明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看著智能設備運轉順暢,王錦喜高興地說。

  按潛江市85萬畝蝦塘面積測算,這套小龍蝦智慧養殖用能系統每年能為蝦農降低人工成本275萬元,節約電費192.5萬元,專利技術轉讓直接收益可達30萬元。他們撰寫的《基于鄉村電氣化的現代農業智慧養殖用能系統新技術及應用》課題,先后獲得第四屆國技術市場協會“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三等獎,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科技進步獎(工人技術創新)三等獎。該成果為全國小龍蝦養殖產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注重環保 鳥線和諧共生

  “張師傅,鳥類活動對電網安全帶來哪些影響?”

  “張師傅,高壓電桿上的驅鳥裝置是什么原理?”

  “鳥類在電桿電塔上筑巢,鳥糞會污染絕緣瓷瓶,引起線路短路跳閘,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8月14日,潛江市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鳥擊長空、電亮未來”科普宣教活動現場,潛江市曹禺中學泰豐校區科學調查體驗小組成員一邊觀察濕地環境,一邊學習“護線愛鳥”知識。

  潛江市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地處鳥類繁殖地與越冬地之間的遷徙過渡區,又處于湖北省內候鳥遷徙通道的交叉節點上。每年在此棲息、繁殖或經此遷徙的鳥類有30多種,其中還有極危物種青頭潛鴨。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為推動電網安全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2022年以來,張剛積極參加國網綠色工程—護線愛鳥行動“候鳥生命線”公益品牌活動,加入國家電網湖北電力(蝦鄉小福星)共產黨員服務隊,深入返灣湖區開展鳥類資源狀況調查,建設“安全鳥道”,常態化開展“電力—鳥類”雙巡護工作。他先后參與了《鳥情處置與救助指南》《化“桿擱”為“綠泊”》科普讀本的編寫,以及“保護身邊的電網、認識家鄉的鳥類”宣教活動。這些活動吸引了700余人次的游客、公益團體參觀宣教陣地。

  為了降低鳥類對電力線路的影響,張剛還參加了”蝦鄉小福星“共產黨員服務隊在返灣湖區的巡線工作。他們根據鳥類的筑巢習慣,在不傷害鳥類的前提下,在電力線路上安裝占位器、絕緣護罩、人工鳥巢等友好性護鳥裝置,避免鳥糞落在線路設備上,將鳥類活動造成線路故障或跳閘的影響降到最低,保障鳥類正常繁衍生息,促進鳥類與線路和諧共生。他還將深入觀察研究鳥類習性及棲息特點,避免鳥類發生意外觸電,共建人、鳥、線友好共生環境,推進電網安全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在張剛心中,還有更大目標:“我要繼續扎根一線,以配網技術難題為攻關課題,創造更多的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務一線員工、用電客戶和生態保護,為培養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新一代電力工匠而努力。”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