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15 09:00
穆述
2025年,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也要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立足光伏行業,收官之年,如何繼往開來?
在近日召開的“2025智能光伏設計研討會”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在演講中指出,國家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源轉型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方向始終如一,能源和電力需求增加對于新能源發展提出更高要求,能源轉型需從以提升新能源裝機和電量滲透率轉為“支撐”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的系統性轉型。
如何抓住光儲融合新機遇
商業、技術疊加政策因素,正驅動著光伏行業的快速增長,光伏正在加速成為主力能源。如何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中,實現“支撐”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首先要解決的是高比例新能源并網、保障儲能安全、降低光伏電站運維難度三大難題。
華為數字能源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方良周。
在“2025智能光伏設計研討會”上,華為數字能源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方良周表示:“未來解決高比例新能源、儲能安全、光伏電站的運維難度指數級提升等挑戰有三個主要方向。首先,采用構網型儲能提升新能源消納比例;其次,從設計、選型、生產、制造、測試、交付等角度端到端考慮儲能安全;第三,采用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全面升級改造光伏系統運營管理。”
華為數字能源電站智能光伏業務總裁張興中。
“為應對上述行業難題,華為智能光伏圍繞‘光儲用網云’打造智能光風儲發電機解決方案,通過持續創新打造解決方案競爭力,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并推動行業健康發展。”華為數字能源電站智能光伏業務總裁張興中介紹。
更優適配新型電力系統發展
華為智能光伏圍繞“光儲用網云”推出了智能光風儲發電機解決方案,通過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智能光伏與儲能控制器、智能電站控制器和能量管理系統融合構網算法與基于智能化的SaaS服務,讓光伏電站“發得多”“送得完”“控得穩”。
具體而言,華為將在生命周期經濟、全場景構網、全架構安全、全鏈路智能四個維度,通過持續技術創新為客戶創造價值。
全生命周期經濟,一是依托于華為旗艦300千瓦組串式逆變器,該產品上市兩年多以來,以其高發電效率、智能化水平與可靠性,經受住了各種嚴苛環境的考驗,獲得了全球客戶的信賴,成為全球首款累計出貨超過200吉瓦的逆變器;二是依托最新上市的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平臺,實現一套方案適配多種儲能業務需求,可靈活參與各類電網輔助服務,并支持全生命周期平滑演進。
全場景構網,華為認為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升,構網型技術將在源網荷儲全場景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華為一直引領構網型儲能技術的創新與規模應用,覆蓋了從強化到弱網、從并網到離網、從光伏到風電等多種場景的驗證。2024年7月,華為召開了高規格的技術鑒定會,邀請了多位院士、專家對華為的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技術體系進行了技術鑒定與評估。鑒定意見認為該技術可以有效提升新型電力系統穩定水平,以及新能源并網消納的能力,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西藏阿里某電站,由于處于電網末端,屬于弱網環境,送出能力受限。在6兆瓦/24兆瓦時構網型儲能的加持下,送出能力從1.5兆瓦提升到12兆瓦,發電能力提升1.75倍,收益顯著。
運用全架構安全能力,華為打造了360°度全面防護的光儲解決方案。以光伏解決方案為例,華為300千瓦逆變器在行業首先推出了智能三重安全防護功能,包含獲得專利的智能組串式分斷技術、智能端子檢測技術與MPPT級絕緣診斷技術。在儲能方面,華為推出了“從電芯到電網”的全面安全防護體系。從電芯到電網,通過層層技術手段的加持,保障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儲能設備獨有的包級正壓阻氧與定向排煙技術,將儲能安全從柜級提升到包級。2024年12月,在TUV萊茵的見證下,驗證了在UL9540A基礎下,包級熱失控只冒煙,不擴散,不傷人,并獲得了TUV萊茵頒發的業界首張最高等級安全認證證書。
全鏈路智能,是指華為致力于讓清潔能源大基地電站“規建維營”全生命周期進入“自動駕駛”時代。以運維階段為例,華為將AI算法植入運維系統,通過數字化技術讓光伏電站可視可管,助力電站PR提升。
適用于不同場景的成功實踐
讓光伏電站完成從跟隨電網到增強電網的升級,讓綠電從“垃圾電”變身成有強慣量支撐的“電力銀行”,技術突破絕非一日之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能源局、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新疆電力科學研究院、華潤電力和華為數字能源的共同合作下,新疆哈密華潤咸水泉電站25兆瓦/100兆瓦時構網型儲能項目完成了全球首個百兆瓦時級智能組串式構網型儲能系統高低電壓擾動、相角跳變、低頻振蕩、阻尼性能、跟/構網模式切換等測試,有效驗證了全球首個電站級規模化構網型儲能穩定運行及暫穩態支撐能力。
這種“實戰化”的研發模式,讓技術創新不再停留在實驗室,而是扎根產業一線需求。
有了項目實證數據,隨后以儲能構網技術“支撐”新能源占比逐步提升的項目,在全球各地陸續落地開花。
坐落于沙特紅海的全球首個GW級Grid Forming光儲電站——沙特紅海新城光儲微網電站項目,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光儲微網電站,電網規模達到了1.3吉瓦時。華為通過智能光風儲發電機解決方案,在中東紅海實現100%光儲構網,讓未來100%新能源供電成為可能。
在山東省東營市東部開放海域,全球最大的開放式海上光伏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山東分公司HG14百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2025年11月首批光伏發電單元已經成功并網發電。該項目采用了3000余臺華為300千瓦逆變器,為項目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這一項目的成功實施,將進一步提升海域綜合利用價值,為我國乃至全球的海上光伏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從沙漠到海上,華為用硬核科技證明:新能源并網的世界級難題,終將被數字基因+電力電子的創新組合破解。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