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08 16:50
安秋陽 周瑜
4月春意盎然,雅礱江流域,國家首個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開發建設熱潮涌動。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緊扣國家戰略方向,以智能電站建設為突破口,加速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融合與前沿技術攻關,構建“‘智能大腦’決策——‘火眼金睛’監控——‘靈巧四肢’執行”三位一體的電站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體系,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智能科技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的典范。
探索新方案,為雅礱江清潔能源大基地裝上智能大腦
聚焦“人機協同、數據驅動、流程再造”,國投集團雅礱江公司深度融合智能化技術與生產管理,構建了涵蓋電力生產智能作業管控平臺、智能監控及輔助決策系統及IETM(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等在內的“智能大腦”,實現全域化、智能化的高效運作。
在官地水電站率先落地的電力生產智能作業管控平臺,創新采用智能鎖控、智能地線、布控球等硬件設備,結合云端數據交互與實時監測技術,實現“兩票”自動校驗權限、監控操作等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作為運維一線人員的智能保鏢,它最大的本事是能預判風險,一旦有人沒有斷電就要作業,或作業結束忘記拆除地線,系統立刻“滴滴”報警,自動鎖死相關設備,杜絕違章操作?!斑^去一項任務要花2小時,現在不到半個小時搞定,全程監控、實時提醒、風險預警,讓操作更規范,大家干活也更安心。”官地電廠運行人員肖坤表示。該平臺將安全嵌入每一環節,實現“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后復盤”,系統投運以來,人為操作正確率提高至100%。
在兩河口水電站、楊房溝水電站,智能監控與輔助決策系統被稱為“設備的24小時醫生”。系統部署數千個高精度傳感器與邊緣計算節點,實時感知采集機電設備運行狀態,利用AI建模進行多參數協同分析,實現對發電機、變壓器、閘門等設備健康狀況的精準評估?!斑^去靠人工盯屏幕識別異常,如今AI代替人眼,平均故障響應速度提升超90%?!眱珊涌陔姀S劉元收介紹。
三維交互式電子手冊(IETM)則把發電機、水輪機這些“大塊頭”搬進了數字世界,設備每一個零部件,即使是一顆小墊片都擁有專屬3D身份證,最終實現圖紙資料數字化、工藝流程可視化。輕點屏幕,機組像被施了“分身術”——外殼瞬間透明,內部結構一覽無余,比X光片還直觀。“檢修人員可以在虛擬空間提前演練操作,哪里該拆、哪顆螺絲要擰幾圈一清二楚?!睏罘繙想姀S張方虎介紹,新員工也能快速掌握復雜設備結構,提升培訓效率,推動技能傳承向知識留存轉變。
洞察新路徑,以火眼金睛驅動雅礱江新技術集成應用示范
智能電站既“會思考”,又“能感知”。國投集團雅礱江公司構建了包括智能工業電視系統、風電自主網協同系統、高海拔IV、CV融合診斷等為代表的全域感知、實時預警的智能監控網絡,打造數字化“火眼金睛”,系統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走進兩河口水電站、楊房溝水電站地下廠房,智能工業電視系統正在進行設備巡檢,通過紅外成像溫度監視、電子圍欄、圖像捕捉及人臉識別等,將生產區域情況“盡收眼底”,它就像水電站的“全能保安”,能一眼識別設備是否“發燒”、管道是否“流汗”,甚至連工作人員高空作業是否佩戴安全帶都能精準提醒,24小時不眨眼地守護著設備運行安全。系統投入使用以來,成功識別并預警多起潛在安全隱患,設備巡檢時間從2-3小時縮短至十分鐘左右設備故障率降低15%,安全管理響應時間縮短30%。
在德昌風電場的云端高空,自組網協同系統打破了通信盲區,給風電場裝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通過這套系統,后方可以實時掌握一線作業情況,“過去在風機機艙里手機沒信號,有了自組網設備,整個機組秒變5G覆蓋區?!钡虏L電公司毛成鋼介紹,作業人員佩戴智能終端還可實時檢測回傳心率、血氧等生理數據,結合環境監測系統實現“工況+人況+天況”三維聯動,提升極端天氣下作業的安全響應能力。
在海拔4600米的柯拉光伏電站,“光伏神醫”——IV、CV融合診斷系統驅動的無人機,搭載紅外相機像體溫槍、變焦鏡頭等多功能檢測儀,正在執行“空中診療”。它像精準偵察員一樣,逐塊掃描光伏組件,快速鎖定異常位置。“哪塊板發燒(熱斑)、哪排板貧血(電流不足)、甚至哪片被灰塵蒙面了,通通逃不過法眼?!笨吕夥娬九撕F街v到。IV、CV融合診斷系統除了自動識別故障,還能完成診斷報告輸出、全景拼接與快速組件編號等功能,顯著提升運維效率。
解鎖新技能,用靈巧四肢賦能雅礱江電力生產高效運維
面對能源生產中的極限環境與空間挑戰,國投集團雅礱江公司積極打造“智能四肢”,以水下檢測機器人、小空間萬向機器人、智能倉儲為代表的應用場景加速落地,有效延展了作業能力邊界,為高效、安全運維注入新動能。
在錦屏二級電站長達17公里的引水隧洞內,“母雞帶小雞”——子母式水下機器人正在執行巡檢任務。母機負責運輸和指揮,子機負責靈活作業,依托聲吶、光學設備和機械臂,深入隧洞內部,實現缺陷精準定位識別和高清影像、聲吶數據等實時回傳,突破了人工檢測需放空隧洞、停機作業等限制,顯著提升了檢修效率與安全性。子母式水下檢測機器人的成功應用,不僅解決了高難度隧洞檢測的痛點,還為我國大直徑、長距離輸水隧洞的智能化檢測樹立了新標桿。
在官地水電站,小空間萬向機器人像變形金剛一樣在離相封閉母線(IPB)和油水管路等狹窄、復雜空間中展現“百變形態”,具備360度全向移動與垂直攀爬能力,結合4K攝像頭與機械臂,可完成高清巡檢與輕量化操作任務,替代人工作業進入傳統“盲區”,開創了水電設備外觀檢查新模式。
同時,在二灘、兩河口、楊房溝等水電站基于于標準化物資編碼構建的智能倉儲系統讓傳統倉庫徹底脫胎換骨,通過融合WMS系統與智能搬運機器人,與電力生產管理系統無縫對接,實現物資自動入庫、智能揀選、庫存實時更新?!斑^去找一件備件需翻倉半小時,現在一鍵查詢,機器人數十秒送達。”二灘電廠許明勇介紹,該系統投運后電廠物資管理效率提升了5倍。
未來,國投集團雅礱江公司將繼續以智能科技為引領,深化智能電站建設,奮力提升世界最大水風光互補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運營效益,為我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貢獻雅礱江力量。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