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3-20 09:32
張曉冉
“武師傅,焊縫缺陷處理注意焊接工藝質量。”3月12日,國家能源集團國神公司河曲電廠5G智能安全帽投入試運行,在4號機組缺陷處理現場,監護人武建雄頭上戴的智能安全帽里傳來了生技部鍋爐專工的實時指令。
與此同時,該廠生技部主任助理魯學斌開門進入3號機10KV配電室,智能安全帽響起“您已進入帶電區域”的提示,智能工作臺大屏幕上出現報警彈窗,他的心率數值也在屏幕上閃爍。
河曲電廠員工佩戴智能安全帽。
他們佩戴的這款安全帽,是該廠與中國電信共同研發的一款智能安全帽,在普通安全帽原有防護功能基礎上,融合了5G專網傳輸、人機交互、北斗定位等多項前沿技術,可輕松實現實時監測、風險提示、視頻互聯、信息共享等功能。
“在電廠的施工現場、高空作業、受限空間這些高風險作業場所,保障一線作業人員的安全始終是第一要務。傳統的安全帽雖然能提供基本的頭部保護,但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時,無法及時預警和響應。”生技部主管馬戰南介紹道,“我們研發的5G安全帽就像智能安全管家,它的內置芯片能夠實時監測作業人員狀態和環境變化,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在緊急情況下按下SOS按鈕,可一鍵尋求應急救援,后臺管理系統將會根據數據信息立即規劃救援方案,最大程度縮短救援時間,為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添加保障。”
智能安全帽內設置了高靈敏度MIC及環線立體聲喇叭,能有效屏蔽雜音。外側前端配備了2100萬高清像素攝像頭,支持PDAF快速對焦,1080P高清畫質,真實還原現場細節,可隨時采集現場的圖片、視頻,并通過5G網絡自動上傳后臺。
可視化調度平臺中的智能安全帽攝像頭畫面。
通過安全帽前端的高清攝像頭,遠在控制室的技術人員緊盯大屏上的實時畫面,逐幀放大設備細節,發現異常可以與現場作業人員直接“對話”。管理人員可隨時掌控就地作業人員訊息,即時通訊方式極大提高了遠距離安全生產管理的效能和準確性。實現這樣的“隔空會診”,正是5G科技帶來的超值體驗。
“以前我們進入生產現場作業,總是需要攜帶對講機、執法記錄儀、手電筒等多種工具,不僅操作繁瑣,而且信息傳遞效率低。”鍋爐一班班長張文剛一邊點亮安全帽前方的LED燈,一邊對筆者說道,“現在,有了這頂5G智能安全帽,指令傳達那就是瞬息間。”
生技部主管介紹智能安全帽。
3月下旬,該廠3號機計劃進行C修,這批5G智能安全帽經過測試、試運,將正式投用于機組檢修。“過去面對爐內檢修,技術人員從穿戴好專用作業服、防護用品,到進入作業面至少需要1個小時,這次檢修技術人員可以不必入爐,在控制室進行作業指導,將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張文剛說道。
科技日新月異,通信四通八達,伴隨著人工智能和5G網絡技術的崛起,一場由5G技術引領的智慧革命正在悄然進行。暮色中的河曲電廠,百余點星光在鋼鐵森林中閃爍,從傳統安全帽到“云端守護者”,5G智能設備的應用不僅是技術的迭代,更是對生命至上的深刻詮釋。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