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3-20 09:32
劉愷倫 蘇瑩
3月18日,國家能源集團首批外購煤煤質快檢在煤炭經營公司東勝辦事處順利完成驗收,檢測數據成功直連集團公司煤炭數質量管控平臺,有效提升國家能源集團外購煤數質量管理水平,標志著外購煤煤質快檢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
外購煤作為國家能源集團長期戰略發展重要組成部分,規模持續增長,管控難度大,迫切需要通過煤質快檢、數據平臺等新型技術,從技術源頭解決煤炭數質量管理難題。1月24日,國家能源集團成功在凱悅、三岔隆泰、萬镕等6個位于晉陜蒙交界的外購煤站臺投運首批煤質快檢設備,該批設備目前已累計連續運行58天,外部專家組實地走訪6個外購煤站臺,進行了細致地現場檢驗,并全面審查相關資料。專家表示提交的資料齊全、規范,設備運行狀態良好,檢測精度及數據傳輸均達到了要求,其中4個站臺偏差通過率為100%,2個站臺偏差通過率超96%,與人工化驗結果比對平均偏差僅7kcal/kg(千卡每千克)。專家組召開驗收會議,一致認為首批外購煤站臺煤質快檢及數據直連已達驗收條件,同意通過首批項目驗收。
該批外購煤煤質快檢及數據直連的成功驗收,推動國家能源集團與煤炭購銷方實現數據透明和實時共享,大幅提升運營效率和數據可信度,加強合規管理,有效推動外購煤煤炭交易實現快速結算,助力全國煤炭統一大市場建設。
近年來,煤質檢測數據已成為煤炭生產、銷售結算、利用的基礎數據,但國內外一直未形成大規模產業化應用的成熟可靠技術。2024年,國家能源集團研發投用“融合光譜煤質快檢技術”,構建了高效、透明的在線檢測模式,開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篇章。
該技術集煤質快檢核心裝置、AI模型與數質量管控平臺于一體,是集煤質快檢核心裝置、AI模型與數質量管控平臺于一體的原創性技術,實現了人工智能、光譜學及化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可以在線檢測6毫米煤樣的熱值、全硫、灰分、全水、揮發分、灰熔點6項指標。配套開發了煤炭數質量管控平臺,融合了區塊鏈、煤質快檢、大數據等新型技術,實現煤炭數質量數據“全景、真實、準卻、快速、透明”,解決了傳統煤質檢測延遲、失真及成本高的問題,實現了煤炭數量、質量管理“連點成線、織線成網”的全景管控,不僅大大提升了煤炭檢測效率,將傳統方法的8-24小時縮短至2分鐘以內,還大幅提升了樣品代表性,做到全程自動無人干預,實現了煤炭數質量數據“全景、真實、準確、快速、透明”。
目前,該技術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檢測效率大幅提升,耗時從傳統方法的8-24小時大幅縮短至2分鐘內;二是樣品代表性大幅提升,檢測煤量達到1噸以上,為傳統檢測方法1克煤樣的100萬倍;三是全程自動無人干預,在線儀表式的檢測高效、透明,為數據平臺建設、數據資產利用奠定了底層基礎。
煤質快檢設備已檢測來自全國200余家用戶超12萬批次煤樣,檢測煤量四億余噸。檢測精度達到傳統化學方法水平,累計平均偏差趨于0。其中,國家能源集團已應用目前,國家能源集團以煤質快檢技術和數據平臺已實現對各外部用戶單位超4600萬噸的快速結算。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