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1-01 16:28
郭石心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8月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12.7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比重超過40%。如何實現新能源場站高效運營,行業急需一個具有全局思考能力的數字化平臺。
鯤鵬全力出擊,五大系統疏通堵點
面對新能源場站現場設備增多、管理過程復雜、人員能力不匹配、設備使用效率低下的難題,華為攜手岳能科技打造了數智化解決方案——區域場站一體化集中管控平臺解決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可使新能源場站具備集中感知、遠程控制、區域運維、高效調度等功能,幫助新能源場站實現智慧管理。
究竟如何確保新能源場站實現遠程控制和高效調度呢?2020年,華為和岳能聯合打造的中國首個基于鯤鵬ARM服務器“海陸一體新能源集控中心”在廣東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落地應用。這套新能源集控中心系統完全采用自主研發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實現系統從設計、研發、生產、升級、維護的全面可控。“海陸一體新能源集控中心”通過將大數據應用平臺、集中感知、輔助生產管理、應急視頻指揮、三維可視化等五大系統生態聯合,實現了新能源場站遠程感知與控制、運行分析與優化、發電性能評估與提升、設備狀態預警、故障診斷等功能,助力新能源企業高效運維。
全景數智部署,新能源開發效率高
數智化時代,利用新技術實現新能源場站“無人值守”模式,更有利于釋放能源行業價值。根據行業需求華為與岳能聯合開發“新能源電站全景數智平臺”,憑借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標準化的特點,集成智能控制與優化、智能傳感與執行、智能管理與決策等技術,幫助新能源場站實現“無人值守”。
新能源電站全景數智平臺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為手段,具有全域感知、實時泛在、多源融合、自主精益、高效協同等主要特征,通過整合現場多元異構設備數據,協同多種智能設備與系統,對天氣以及各類能源電力生產、轉換設備等全工況進行感知,讓數字化技術“賦能”新能源場站,用智能化應用服務新能源電力規劃,助力新能源發展。
平臺基于華為高性能產品的支持,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過華為自研ARM服務器的組件適配和工具調優,實現了毫秒級數據采集和千萬點數據處理能力;通過華為自研AI處理器的算力支撐,提供了平臺人工智能場景算法的快速分析;通過華為視頻存儲管理IVS3800設備優秀的存儲壓縮能力和平臺接口開放能力,平臺實現了視頻的海量存儲和視頻業務的快速二次開發。
插上智慧翅膀,新能源行業新面貌
當然,這不僅僅是在風電領域。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推進,在新疆某40萬千瓦光伏+儲能工程項目上也有“數智化”身影。
該電站通過新能源電站全景數智平臺,整合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物聯網、邊緣計算等先進技術,建立了精確的數字模型,依托強大的AI算力將自動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實現智能生產、高效生產、綠色生產、可靠生產、安全生產、經濟生產,成為一流新能源綠色企業。依靠智能化運維方案讓新能源場站通過集控集維的方式走向“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模式,有效滿足對信息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華為聯合岳能科技聯手推出的新能源區域場站一體化集中管控平臺解決方案基于鯤鵬ARM架構,提供應用使能套件BoostKit五大加速組件,提供端到端遷移工具,讓新能源集控上層軟件從“應用遷移”,走向“原生開發”,使未來新能源應用開發效率提升50%。在集控中心場景,華為推出了星河AI高運力智算網絡,實現鏈路利用率最大化,同時通過網絡與計算協同,提供統一的集控中心解決方案,為大基地智能化注入澎湃動力;在安全場景,華為還推出星河AI電力網絡安全,云端安全大腦內置8000+推理規則和25種檢測模型,自動處置99%安全事件,邊側威脅檢出率達99.95%,端側實現勒索病毒精準防護。
2024年7月,國家出臺了《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重點開展電力系統穩定保障行動、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拓展行動等專項行動。未來,聚焦行業發展、聚力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或成為新能源集控平臺的重點。從硬件、基礎軟件到應用使能,全棧軟硬件協同創新,與之配套的星河AI電力網絡解決方案還可解決新型電力系統面臨的網絡挑戰,多種問題一次解決,大幅提升網絡底座升級的效率。
在數智化浪潮中,華為將持續攜手岳能科技和更多伙伴一道把握新機遇、共贏智能未來,推動新能源系統集約化、數字化、智慧化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