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5-28 16:59
王慶文 單興艷
在全國的電桿制造業中,扎蘭屯電桿廠可能名不見經傳。但是該廠的“興安嶺”牌電桿卻在東北地區,以及蒙古國聲名赫赫,這個僅有幾十名工人的小廠,建廠50年來,不斷向內求索,鏗鏘著在困境中涅槃重生的發展之路。
突破惰性思維 向嚴細要質量
該廠的雛形只是扎蘭屯發電廠職工家屬廠。該廠領導班子有著強烈的質量、責任和發展意識,用堅實的腳步逐漸踢開員工一度懶散、得過且過等絆腳石,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產品,鋼筋、水泥等原材料都嚴把進貨質量關,堅決拒絕劣質品。50年來,不良競爭的污泥濁水始終未侵蝕電桿人的良知,并贏得業內人士和廣大客戶的青睞。
不當土老帽兒 走科技發展之路
建廠之初,混凝土材料配比完全靠人工進行,養生方式也是室外自然養生,配料速度慢和養生時間長導致每天只能生產8根電桿,效率低下。后來,廠領導一“狠”心,購進了由多功能電子稱主導的自動配料設備,建設了室內養生窯,用微機自動控制養生溫度和時間,大大縮短了養生時間,使電桿日產由8根提高到16根。
大膽創新創效蔚然成風 生產局面不斷向好
該廠的一名塔吊司機,因一次塔吊進入彎道后夾軌鉗誤動作,將軌道死死卡住產生巨大的慣性使他突發奇想:既然夾軌鉗誤動作避免不了,那么,就采取一種保護措施,在夾軌鉗上安裝限位開關,夾軌鉗誤動作的同時,限位開關動作,切斷電源,使塔吊自動停止運行,減小慣性。他的建議,引起該廠領導的高度重視,并迅速采納、實施。后來,他又瞄上了塔吊機械偏心軸式超載限位器存在的季節性重大隱患——一旦嚴寒使潤滑油趨于凝固狀態,塔吊超載時限位器動作失靈,輕者車身損壞,重者翻車導致車毀人亡。如果把機械偏心軸式超載限位器換成電子超載限位器......這個大膽的想法,就連廠領導都驚訝得連聲贊嘆:太好了!從此,無論在何種氣候條件下,只要超載,塔吊駕駛室內就亮起警示燈,提醒司機停止上升。此后,塔吊連續18年無事故大修。
對塔吊連續“下手”后,一位員工又盯上了保證電桿質量的關鍵性設備:TGG-16型混凝土溫度控制儀。這是當時比較先進的設備。每次出現故障,都得花大筆的差旅費、修理費派人送回蘇州的生產廠家進行維修,而且每年都要往返幾次。這位員工不服氣“廠家能修,我為什么不能修?”,在一無圖紙、二無說明書的情況下,他只能從熟悉設備的工作原理入手,順藤摸瓜,弄清每個元件的功用。不久,就對整臺設備了如指掌。此后,無論這臺設備出現什么毛病,他都能準確地判斷出癥結所在,并迅速排除故障。如此的檢修費僅在幾元、幾十元之間。
原來的養生窯,屬于窯洞式的,用兩扇鐵門封閉養生。這種養生方式成本高、消耗大、產量低等弊端在生產中體現得很明顯:如果把養生窯由窯洞式改成水封蓋式,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
改造后的效果立竿見影。由于用鋼模包裹著的電桿用吊車直接放入養生窯內,不但大大增加了養生容量,而且使卷揚機和窯車“下崗”、窯門密封材料“退休”;由于水封的密封效果非常好,不但節省了大把的燃料錢,而且養生期間車間內再也不是蒸汽彌漫的情形了。
經過生產運行,年節省原煤近600噸,節電2萬多千瓦時,節約維修工時費近4萬元,節約材料費近5萬元,總計節約各種費用26萬元。每個養生窯的養生容量由原來的5-8根段增加到18-21根段,工作效率比改造前提高了1倍多。不但提前圓滿完成訂單任務,還歷史性的使他們的“興安嶺”牌電桿走出國門:蒙古國東方省兩次訂購他們生產的“興安嶺”牌電桿,購貨總額達400萬元人民幣。
下一步,扎蘭屯電桿廠將以黨員“難點攻關”為載體,大力實施“黨建+省管產業”工程,繼續拓展和延伸他們的創新發展之路。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讓“興安嶺”牌電桿矗立在更多地區的山川原野中,支撐起供電網絡,把強大的電流送到千家萬戶,成為電網的堅強脊梁。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