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1-15 17:36
薛琛林 張君
智能化建設是煤炭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強穩促安、提質增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中國中煤中天合創門克慶煤礦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響應國家智能化礦山建設要求,全力推進智能化礦井建設。2019年1月建成第一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2021年12月高分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智能化礦山評估驗收,2022年7月通過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專家組驗收,2023年12月入選第一批國家智能化示范煤礦名單。
引進先進裝備技術 實現減人增安提效
“3103智能化工作面的各項技術指標和功能均達到了技術要求,實現了‘一鍵智能化、記憶截割、遠程集控、礦壓監測、智能聯動、少人巡檢’工作面智能化開采目標,同意該項目順利通過驗收。”2019年1月15日,在門克慶煤礦3103工作面示范工程驗收及成果展示工作會上,專家組一致評價道。
中國中煤中天合創門克慶煤礦職工在該礦生產指揮中心綜采集控操作臺前遠程“一鍵啟動”采煤機
在國家“兩化融合”的發展趨勢下,該礦堅持高目標、高標準、高起點、高速度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智能開采方面,克服礦井涌水、沖擊地壓和無經驗可借鑒等困難,首次研發上竄下滑監控技術,增加工作面慣導調直、人員主動防護、視頻AI防碰撞等功能,填補了中國中煤在復雜條件下大采高工作面智能開采的空白,初步實現了“機械化換人、智能化減人”;智能掘進系統集成各類傳感器、慣導和AI視頻,構建智能感知、人員主動防護和數字孿生系統,巷道斷面誤差修正、擺速自適應控制、任意斷面自動化截割更加智能;智能化主運輸系統,首創煤流線集成5G巡檢機器人、人員防護、異物檢測、撕裂保護、健康診斷等多重智能分析,實現礦井智能煤流控制,達到系統的最優起、停級聯、最佳運行調速;智能通風系統與視頻AI相融合,實現通風設備智能控制、通風參數精確感知、通風災變智能防控、通風供需智能匹配。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生產過程智能管控
在該礦調度指揮中心,“高清巨幕”上顯示著礦井生產運行實況,工作人員按下一鍵啟動按鈕,綜采設備依次啟動,采煤機自動行走、截割,液壓支架自動執行跟機、拉架、推溜及相應的支護操作,工作面智能AI攝像頭如“天眼”緊盯采煤機與支架護幫板狀態,膠帶輸送機把原煤運往主井。這正是該礦智能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門克慶煤礦智能巡檢機器人
2021年,該礦智能化建設駛入“快車道”,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完成智能化礦山信息基礎設施、綜合自動化集控平臺等升級和工作面智能化建設,多項技術為國內首創,建成國內沖擊地壓環境下安全高效開采模式。構建起具備“人、機、環”信息全面感知、系統融合、動態辨識、有效預警、協同控制的智能系統,實現企業管控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業務協同能力、本質安全管理能力、集約化服務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的快速提升。巡檢機器人、礦井“一張圖”、5G通信等地面先進技術場景在該礦井下現場得到了全面應用,建成了智能采煤、智能掘進、智能通風、智慧礦區等22個智能化系統;智能化倉儲項目,實現了堆垛機節能高效、引入AGV機器人、應用數字孿生、圖像輔助盤點和系統功能更加豐富等五個創新,使物資管理達到自動化搬運和智慧化管理。
秉持以人為本理念 打造智慧礦山典范
“曾幾何時,煤礦被認為是苦、臟、累、險的工作之一,而作為能源央企,我們有責任為職工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為推動復雜地質條件下智能化礦井建設提供參考經驗。”該礦智能化建設負責人說道。
近年來,該礦強化頂層設計、加大科技投入,突出“一個智能中臺、兩個云算力中心、三類人工智能應用、四項生態發展理念、五大國內先進創新、六個實現價值”,持續推進智能化創新、升級。該礦建成中國中煤首個蒙陜地區深部強沖擊地壓傾向性煤層大采高智能化、少人化綜采工作面,首次完成MB670-1型掘錨機電控系統國產化替代、4G、5G專網與公網一卡無縫漫游,構建防沖智能預警指標模型實現多參量綜合智能預警,應用AIoT技術打造“云工作臺+聚合·共享應用”智能園區管理平臺,實現采煤掘進系統“智能化少人化”、輔助運輸系統“連續化高效化”、機電裝備控制“遠程化地面化”、災害預警系統“動態化實時化”。該礦選煤廠利用“NLP+AI+CV”等綜合技術,構建“固定崗位無人值守+遠程監控+有人巡視”智能選煤模式,被央視CCTV10《時尚科技秀》欄目進行宣傳報道。該礦多項成果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建立起獨具中天特色的智能礦井模式,為煤炭行業智能化發展貢獻中天智慧、中天力量。
以“智”賦能,繪就“煤”好未來。作為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門克慶煤礦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爭做智能化礦山建設“排頭兵”,以智領跑行業,以能攜手跨越,助力煤炭行業智能化發展再升級!
責任編輯: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