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1-09 11:30
呂珺
“監測結果顯示,16402工作面前方74米位置處有異常,預計存在斷層,建議綜采隊提前編寫預控措施。”
“生產班,重點關注揭露位置,做好相應工作面層位調整。”
“檢修班,重點檢修采煤機和液壓支架,針對頂幫破碎區域,超前支護。”
1月5日,在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老石旦煤礦,職工正在使用透明地質保障系統實時監測井下各類地質信息,精準實現地質災害預測預報。這是國內首創透明地質保障系統實現煤礦開采地質透明化探索實踐的生動案例。
圖為老石旦煤礦職工通過透明地質保障系統監測數據
走進老石旦煤礦生產指揮中心,控制大屏上實時顯示著煤層地理信息,水文、瓦斯、火區監測信息,隱蔽致災因素及防治措施等運行數據。
“透明地質保障系統可以根據井下實時采掘情況,進行地質信息全過程動態監管和預警,幫助采掘一線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規避安全生產風險。”該礦生產技術科姜天國介紹。
圖為老石旦煤礦生產指揮中心大屏上顯示著礦井地質信息
透明地質保障系統包含透明工作面、煤礦地質測量、防治水、瓦斯地質、防滅火、火區地質、動態儲量管理和數據中心等十一大功能模塊,依托地理信息、采掘工程平面圖為數據基礎,整合關聯地質測量、安全監測、人員定位、機電系統、“一通三防”系統等內容,實現礦井地質大數據的融合分析,建立三維地質模型,直觀展示資源儲量管理、實際產量、掘進回采進度、隱蔽致災地質因素等重要信息,實現生產全過程數據“看得見、管得了、控得住”,強化了安全生產的可視化指導。
圖為透明地質保障系統三維直觀展示礦井地質構造
除了為煤礦的“智能”和“安全”保駕護航外,透明地質保障系統也給技術人員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之前,如果想要某個地質構造的剖面圖,只能根據工作經驗再結合存檔的圖紙重新制圖,不僅工作量大,而且存在一定誤差,看起來仍然不是很直觀。現在,只需要通過系統輕輕劃一道線,就能夠輕松得到相應位置的三維透明地質剖面圖。”談到工作效率的轉變,生產技術科裴曉宇說。
透明地質保障系統投用以來,通過對煤礦的地質數據進行分類存儲、建模、分析、應用及共享,打通地質數據與工程、安全和輔助業務之間的數據壁壘,形成對智能掘進、智能采煤、智能通風、災害預警、智能運輸等智能化系統的強有力支撐,使煤礦地質狀況從看不見、摸不著的“黑匣子”,變成了地面、井下場景的可視化管理,讓煤礦生產漸漸“透明”,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