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25 09:17
宋長鑫
在淮河之畔,一座充滿活力的能源企業正書寫著黨建帶團建的青春華章。國家能源集團安徽蚌埠電廠(以下簡稱”國能蚌埠電廠“)團委以“126”工作法為支點,撬動起新時代青年與企業同頻共振的力量杠桿,讓黨旗團旗在能源保供一線交相輝映,譜寫出一曲“黨團共建促發展,青春建功正當時”的奮斗贊歌。
在會議室里,“黨建帶團建,相融互促共發展”的會標格外醒目。
這個看似簡單的目標背后,是國能蚌埠電廠黨委對新時代青年工作的深刻洞察——當28歲以下團員占比17.93%、35歲以下青年占比49.66%的現實擺在面前,如何讓青年持續秉持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創新、精益、開放”工作理念,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硬核力量”?
“青年在哪里,黨團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該廠黨委深刻認識到,破解青年成長與企業發展的“共振密碼”,必須圍繞黨建帶團建為核心,以基層黨組織和團組織為雙主體,從政治引領力、組織凝聚力、服務保障力、發展貢獻力、改革創新力、示范公信力六個維度構建黨建帶團建的全新生態。
鑄魂 讓信仰在青年心中扎根
“這個月主題團日活動和支部的主題黨日聯合開展,支部書記為我們講授了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專題黨課,給我們團員青年上了一堂生動的政治課。”運行部三值團員于博翻開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黨支部與團支部“1+N”共建的點點滴滴。
“當黨支部書記告訴我,推優不是榮譽而是考驗時,我突然明白,胸前的團徽不僅是標志,更是向黨組織靠攏的起點。”從“推優入黨”時黨支部的全程參與,到黨團日活動的深度融合,該廠始終將政治引領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近三年11名團內推優入黨積極分子的成長軌跡,正是紅色基因在青年群體中傳承的生動注腳。在“1+N”黨團共建模式下,設備管理部黨支部書記馬立增經常出現在綜合管理團支部的主題團日活動中。“當年我師傅帶我的時候,總說‘設備不會說謊,用心才能聽懂它的語言。’現在我要把這份匠心傳給年輕人。”這種“理論學習+現場教學”的模式,讓“聽黨話、跟黨走”從口號變成了檢修現場的實操指南。
賦能 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光彩
在國能蚌埠電廠,每年初制定的黨建帶團建方案成為團青工作的行動指南。從“檢修之星”到集團公司“科技創新之星”,背后展現的是急難險重任務出現時,“黨員團員爭著上”的動人場景。當兩人斬獲國家能源集團“青年五四獎章”、40余項市級以上榮譽收入囊中,組織凝聚力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這個技改方案,咱們可以試試用大數據建模分析。”在“劉海燕青年創新工作室”,一場頭腦風暴正在進行。作為工作室帶頭人,劉海燕指著墻上的標語“創新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說:“降低4號機一次風機耗電率項目,就是青年俞子駿在監盤時想到的靈感。”“劉海燕青年創新工作室”入選第二批安徽公司級創新創效工作室,這個平均年齡33歲的團隊,累計解決生產難題10余項,成為國能蚌埠電廠創新創效的“青年智庫”。
“哇!我的杯子好漂亮啊!”在懷遠縣萬福鎮陳安村陳樓小學,全校學生每人都領到了一個專屬的水杯。從國能小魚系列工程啟動以來,這支由黨團員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累計開展公益活動47次,服務8000余人次,累計收到安徽省民政廳、中共安徽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等各級感謝信12封。
篤行 讓榜樣的力量照亮前行之路
“集控工作要做好,自身素質必須強。”在“我和榜樣面對面”活動會上,集團公司“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趙捷同新入職的團員青年分享道。通過深入挖掘“身邊的榜樣”,讓集團公司“國能工匠”顏綱要、“巾幗建功標兵”孟培、“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崗位建功先進個人魏建群等先進人物走上講臺,用“沾著泥土、帶著溫度”的故事感染青年。“顏師傅常說‘只有低下頭,才能學到技術。只有肯吃苦,才能讓學到的技術更加的得心應手。’這句話現在成了我們的口頭禪。”團員郭鵬說。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該廠檢修現場,一支帶有紅色袖標的“青年突擊隊”格外醒目;在仿真機室,青年員工胡鑫正在針對不同事故工況專注演練;在黃疃窯碼頭前沿護舷安裝驗收中,青年黨員夏國禎后背的工作服被汗水浸濕……國能蚌埠電廠青年人才梯隊建設成效顯著,13名優秀青年進入干部人才庫,廣大團員青年正用汗水和實際行動書寫著“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當朝陽躍出淮河水面,發電機組正轟鳴著向千家萬戶輸送清潔能源。國能蚌埠電廠的“青年突擊隊”的旗幟在微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訴說著新一代能源人的擔當。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當黨徽與團徽在能源保供一線交相輝映,當青春熱血與紅色基因深度融合,這群新時代的“后浪”正在深入踐行“植根安徽、融入安徽、助力安徽、服務安徽,在安徽發展,在安徽奉獻”的理念,推動“國能之徽”,徽映江淮,用實際行動證明:信仰之光已經點燃青春之火,時代之責必將鑄就強國之魂。
責任編輯:劉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