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7-17 14:55
施大陽
5G+、火電+、光伏+……通過對不同業態的耦合融合,每個“+”號都加出了帶有“江蘇特點”的創新效應。全國產化iDCS在這里示范應用,面向“黑燈工廠”的燃煤電站智能化平臺在這里研究推廣,基于AI大模型技術的氣象預測及功率預測技術在這里探索實踐。
作為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的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積極與屬地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不斷深化多層次技術、項目合作,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源源不斷。
“聚焦電力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以‘做到最好’目標為戰略牽引,推進科技領軍省公司建設。堅持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一起抓,推動實施科技創新及未來產業三年行動計劃,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煥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黨委堅定這樣的發展方向。
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科技研發投入1.8億元,申請發明專利49項、提前7個月完成年度指標,亞洲最大50萬噸煤電CCUS獲全國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光伏電站集群全壽命智慧管理系統獲電力行業數字技術應用創新典型案例,跑出了發展電力能源新質生產力的“江蘇速度”。
示范引領 項目為王
在江蘇泰州,國家能源集團50萬噸煤電CCUS項目已成為科創新地標。自去年投產以來,已接待世界青年能源行、美國大使館、南非國家電力公司等近百批海內外參觀團隊,項目累計減排二氧化碳25萬噸、創效超5600萬元。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依靠硬核科技在泰州走出了從“做到”對“最好”的躍升成長之路。
“投產到現在,我們又陸續完成壓縮機、冷凍機全過程自動加載、干燥橇大功率加熱模塊更換、干燥橇吸附劑不同溫度再生效果驗證、胺液組分配比和除鹽措施優化等工作,這些工作最終體現在項目的能耗、成本等指標上,經過權威機構檢測,我們項目的二氧化碳產品純度達到了99.9%,全市場最優,捕集成本比此前的煤電捕集項目下降了近1/4,這些都將成為我們在市場里面的底氣和競爭力!”泰州公司技術人員龔海艇頗為自豪。
依托與泰州世界首個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項目的嫁接,泰州的CCUS項目獲評全國煤電“三改聯動”優秀典型案例,并受邀作主旨演講和經驗交流。目前,項目已申請專利23項,發表論文4篇,參與標準編制3項。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年來,該公司持續完善從國家級到企業級的科技創新項目梯度成長培育體系,形成區域創新雁陣式企業發展格局,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優勢。
聚焦融合城市功能,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在常州持續做優“一心兩脈”品牌項目,實施世界首臺套63萬千瓦超臨界機組亞臨界背壓機改造,實現區域首家熱電解耦,積極替代區域效率低下、污染較重的熱源點,年協同降碳量超28萬噸,通過“蒸汽間接換熱干化+燃煤鍋爐耦合摻燒”技術路徑,實現國內“大型燃煤鍋爐資源化處置多種污泥固廢關鍵技術研究和工程示范”首突破,解決了常州市30%的污泥處置需求,項目入選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機組獲評“電力行業污泥耦合發電示范機組”。同址在建的二期機組,建成后將進一步拓展500噸/天污泥耦合摻燒。
聚焦解決火電調峰問題,該公司在諫壁實施百萬機組寬負荷快速靈活調峰科技項目,錨定低負荷工況穩、加減負荷速率快、調節范圍寬、運行性能優、項目成果多、獲獎層次高等六個目標,形成了火電大機組“靈活發電”的“江蘇方案”。同時,聚焦提升機組管理效能,在宿遷開展火電“數字化、智能化、少人化”的黑燈模式工廠研究,項目入選國家能源集團十大科技項目,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的創新影響力和項目規模也正不斷壯大。
數字賦能 產業蝶變
為加快推動電力生產更加智慧,2024年以來,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促進數字技術與生產流程深度融合,實施智慧江蘇2.0方案,加快向數字化電站轉型,以數智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工程技術公司因改革創新而生,積極傳承創新基因,探索實踐數據驅動的數字化檢修技術。以108臺風機設備為研究對象,運用數字孿生技術,結合三維高精度模型,嵌入設備性能分析、轉動部件壽命監測、設備健康評估等算法,建成了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轉機智慧檢修基地,實現對設備預警、檢修流程、拆裝工藝等“可視化”的智能操作指導。
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著力從解決企業效率提升、安全生產、協同運營等痛點難點出發,注重數字化轉型實效,確保生產、經營、決策及支持保障等管理業務貫通與協同,實現設備一律集中控制、現場崗位一律少人無人值守、機組運維一律智能操控、生產經營一律一體化管控目標。目前,該公司已通過挖掘現有數據要素價值,實現了信息技術與生產經營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建成了數字工地、數字倉儲、數字場站等多個應用示范,做到電力、燃料、供熱、固棄物及其他綜合利用產品的統計、展示、分析、應用一體化,形成了數字化的“企業大腦”。
走進江蘇陳家港電廠的燃料控制室,獲評火電燃料技術創新最高榮譽的新一代輸煤控制系統在這里上線運行。該項目利用三維測控、數字監控和國產自主可控DCS控制等技術,實現煤垛數字模型實時建立和從采樣、制備、存儲、輸送到化驗的全流程自動化作業,工作效率最少提升2~3倍。
隨著綠色轉型步伐的加快,新能源項目運維問題亟待解決。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通過完善分布式光伏數據標準和應用規范,升級迭代光伏電站集群全壽命管理系統,實現對全域光伏電站的定制管控,最大限度發揮項目生產能力,以數字技術提升新能源產業“焓值”,該項目也獲評電力行業數字技術應用創新典型案例。
搭臺強基 提能增效
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人。擁有超50%的本科以上學歷職工、1000多名技師以上人才,這是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敢于“先行”的底氣。2024年以來以來,江蘇公司積極推動人才工作與科技創新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相互支撐,推進公司“三支隊伍”建設三年行動,全面開展公司級“三支隊伍”選苗,擇優推薦2人參評集團大國工匠、3人參評國能工匠、6人參評青年科技創新先鋒,千方百計造就人才、成就人才成為新常態。同時,為提高創新能力,該公司還舉辦了舉辦科技創新及數字化轉型專題培訓班,圍繞人工智能、電力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能源數字經濟等方向進行專題培訓,進一步激發創新創造生機活力。
利用大賽搭建平臺培養創新人才,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已堅持了多年。在去年全國能源行業燃料化驗員職業技能競賽中,公司青年員工胡娟從來自全國12家能源企業40支參賽隊伍、12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斬獲個人組一等獎第一名、團體一等獎,被中國職工技術協會授予“金牌技工”,獲評“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在2024年以來承辦的全國能源行業火力發電集控值班員技能競賽中,江蘇公司再獲佳績,5名參賽選手分獲2個一等獎和3個二等獎,獲獎人數集團最多。還組織8名選手參加了省部屬電力企業職工徒手測溫測振項目、電氣接線項目職業技能競賽,已啟動新能源開發建設、成本管控“25條”指標等2項勞動競賽和數字化轉型創新創效、區域現貨交易等2項技能競賽,完成了集控值班員、財務數智化等2項技能競賽,近2000人次參與競賽活動,形成了專業全面覆蓋、職工踴躍參與、技能不斷提升的良好態勢。
同時,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還整合成立了科技信息部、科技信息中心,針對各基層單位的不同發展場景進行差異化專門指導服務,組織開展城市(園區)煤基綜合能源發展路徑、商業模式及相關政策課題研究,根據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突出問題,持續進行查漏補缺和提檔升級。
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建立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產業新體系,“電力最好”發展圖景正在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公司加速形成。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