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6-07 14:59
唐學凱
國網甘肅劉家峽水電廠加快發展“數字劉電”,聚焦水務計算、水質檢測、提門排沙三個方面,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黃河流域防洪減災、水資源高效利用及生態保護,守護黃河安瀾。
束水攻沙,蓄清刷黃,提門排沙數字化
每年汛期,劉家峽水電廠人工排沙提門的時間和開度取決于含沙量的精準采集、測算和分析,不僅影響著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還關乎著發電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以前人工取樣的環境十分危險,工作難度相當大,取樣過程非常考驗取樣人員的體力和精力,一次取樣下來便已精疲力竭。現在通過數字化改造,在排沙口安裝自動測沙儀,將采集數據實時傳輸到水務計算系統,結合“人工采集+自動采集”的方式,減少了人工取樣的工作次數,并且能保證數據的實時更新,為提門排沙的時間和開度的大小提供了精確、快速、高效的數據支撐,使水的利用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也保證了機組的安全可靠運行。真正做到了讓數字化代替人力,讓數據多跑路,人工少跑腿。
生態流域,服務地方,水質檢測自動化
劉家峽水庫作為蘭州市第二水源地,開展水質檢測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以前水質檢測工作需人工在庫區進行取樣,取樣結束后將測試藥劑及水樣放入試瓶,通過化學反應測試水質,人工每檢測一次水質,需要配藥一周、檢測一周,兩周才能出一次結果。通過數字化新技術在劉家峽水庫的壩前、尾水河道水面處分別建設了一座水質在線監測站,通過大數據實時監測,產生出數據安全報告,自動對水庫中的氨氮、總磷、總氮、高錳酸鹽、水中油等開展檢測,提升監測質效,實現了水質檢測自動化、分析智能化、流程標準化,將以往2周的工作時間縮短到了1小時,真正做到了提質增效。
以水定電,以電促效,水務計算智能化
數字化轉型之前,劉家峽水電廠的水務計算方式是人工獨立拆分計算,此過程不僅繁瑣,而且容易出錯,后期結合專業實際,通過數字化賦能,引入了智能化水務計算系統,打造了集水庫、水情、沙情監管“一張圖”,從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到監測數據,包括上下游水位、出入庫流量、庫容、機組測沙站等多項數據,全面實現了數據一體化,同時結合大數據技術對數據進行比對與分析,將以往需要半天的人工測算時間縮短到分鐘級,實現了監測數據無遺漏,數據分析無差錯,取得了實質性的數字化“紅利”。
未來,劉家峽水電廠將積極順應數智技術發展的大趨勢,始終把數字化轉型發展作為推進水電廠轉型升級、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大云物移智鏈”等數智技術與企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業務,推進流程優化,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