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2-13 16:03
嚴志輝
在群山環抱之間,一座具有閩南嘉庚風格的獨特建筑矗立于此。“穿西裝,戴斗笠”的閩南式大屋頂、西洋式屋身,美觀整齊的細作、線腳,濃郁的僑鄉特色和工業特色,與周邊秀美村社相得益彰,不細看便不知這是個什么去處。站浮于林,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根根銀線飛躍山巒,匯集于此,這里就是福建北電南送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長泰1000千伏變電站。
福建北電南送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線路工程建設中大力推進全過程機械化施工,確保工程建設高質高效,在變電站建設中以“筑造閩南僑鄉地域特色綠色工程”為目標,將綠色施工貫穿建設全過程,讓電網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山區土地資源異常珍貴。在初期規劃中,長泰1000千伏變電站通過優化總平面布置提高集約化程度,110千伏無功場地布置電容器采用偏心式布置,縮短縱向尺寸,達到節地目的;臨時設施采用雙層預制倉結構,結合天然坡面地形分臺階布置,較常規特高壓站節約用地33.4%,土方量節省3.4萬立方米。
工程建設初期,長泰1000千伏變電站提綱挈領,開展綠色建造專題研究,對于綠色建造相關內容提前策劃,精心編制創優、綠色、環保等策劃方案及標準工藝實施細則,形成過程考核清單,增強策劃實施力度。
對“綠色建造,金色品質”的追求倒逼工法改善。變電站通過永臨結合方式推動資源再生利用,對永久硬化場地先行施工,后續作為施工臨時場區減少臨時占地5900平方米;降低現場施工濕作業對環境影響,樁基施工采用干成孔作業方式,減少泥漿排放3.56萬立方米;使用煤矸石燒結磚、蒸壓加氣磚等綠色建材,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分篩、破碎建筑廢棄物并加入商混尾料,用于制作燈具基礎、行道磚、油池壓頂等小型混凝土預制塊,固廢利用實現節材及垃圾減量化;小型構件批量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加工、模塊化建設”的理念,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
“為了防止施工過程中塵土飛揚污染周邊環境、影響電氣化設備安裝,我們在站門口設置了車輛沖洗裝置、霧炮降塵裝置等環保裝置,對通行的大型機械進行源頭清潔。同時,我們還在變電站內設置了環境監測站,嚴格監控現場塵土指標,當塵土含量達到限值時,水霧噴淋裝置自啟動進行降塵除塵,確保作業滿足環保要求,全面提升綠色施工水平。”工程施工項目副經理陳政靖說。
不僅如此,長泰變電站與自然的融洽、平衡之美還體現在站內“滿眼皆綠,處處是景”。變電站融入“海綿城市”的設計巧思,采用透水磚、雨水花園、下凹綠地等措施,充分發揮綠地、道路、水系統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利用站址根植土,采取以“土壤檢測、土地整治、草籽噴播、養護補植”為全流程的植被恢復,在巖質邊坡上增加了綠化面積9331平方米;混合草籽、肥料、土壤的基材通過客土噴播機均勻噴撒到需修復的坡面,快速重建植被生態系統,恢復生物護坡,在加強邊坡的穩定性的同時預防、治理水土流失,打造特高壓工程的綠色樣板。
“我們最大限度保護原生地貌和植被,并在施工過程中同步推進復綠工作,采用無人機定期航拍測繪,對工程整體形象進度進行對比和把關,保障綠色施工獲得每個階段性成效。”工程施工項目經理徐宏元介紹,“我們充分考慮水土保持因素,在站外邊坡設置了58臺自動化監測設備,共計40處監測點,依托智慧工地平臺,研判邊坡穩定性,防止山體滑坡對變電站造成影響。”
長泰1000千伏變電站外,832基鐵塔林立,總長238千米的1000千伏雙回輸電線路綿延不絕,直抵福州市閩侯縣的1000千伏特高壓榕城變電站。線路連接福建地區的北與南,輸送澎湃電能奔涌而來。
在組塔架線施工中,福建送變電公司強化綠色協同,充分發揮“先簽后建”施工咨詢主動性,深化設計協同,優化線路路徑方案,合理避讓飲用水源保護區和植物自然保護區;結合施工區域地質地形、季節特點、周邊生態,定制“一塔一冊”環水保復綠措施,推動環水保施工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大力推動機械化施工方式,在鐵塔組立階段全面應用落地抱桿與流動式起重機,成為全國首個全線100%使用落地抱桿或流動式起重機方式進行桿塔組立的特高壓工程;推動差異化高跨設計和樁基成孔方式,減少林木砍伐9500棵;對環保敏感區域開展施工前、中、后影像對比,及時查糾溜渣滑坡、擾動范圍超警戒、臨時苫蓋裸露坡面不到位等問題,有效減少生態破壞面積。
福建北電南送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厚植高質量建設的綠色底蘊,處處跳動著綠色的脈搏,為打造特高壓工程綠色典范提供新樣本。
責任編輯:江蓬新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