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1-14 16:46
舒西剛
大唐渝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轄20座中小水電站,分布長壽、貴州、彭水等多個區縣,針對所管理的電站多、機組多、分布廣、調度等級不一等情況,公司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干就干一流的事,干就干成一流”的總要求,積極推進“遠程集控、無人值班、運維一體、狀態檢修”的生產模式建設,堅持創新驅動、科技興安,引領保障中小水電站高質量發展,公司12座小水電站實現關門運行。
建章立制,把穩“關門電站”建設“方向盤”
建立建設集控運行電站的評價機制。積極協調地方電網調度機構,通過對集控中心的軟硬件設施、人員取證、安全防護措施、集控運行方式等內容進行評價,通過并取得了地方電網集控調度資格。成立“無人值班”查評專家組,對中小水電遠程集控及無人值班建設成果進行評估,達到“無人值班”建設的要求。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建立中小水電無人值班現場留守標準。中型水電站營地條件較好,交通方便且沒有地災風險,工作人員留守在廠區內生活和開展工作;小水電站根據取水口有無撈渣、灌溉分水等任務,按照無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現場留守1—3人)等方式調配人員。建立地質災害預警監測管控平臺,通過對災害氣候預警、建立地質災害數據庫,對電站周邊地災活動進行動態跟蹤實時監測。同時通過手機安裝地災預警平臺,車輛配置GPS系統,電站部署北斗應急報文系統,對車輛、人員進行定位管控,保證電站在災害情況下通信不中斷。通過對工控網絡增加正向隔離、加密裝置、防火墻和態勢感知系統,實時監視網絡入侵行為防范網絡攻擊,確保工控網絡安全。完善水電站防水淹廠房三層防護、建立汛期電站與政府聯控聯防長效機制。針對有防汛任務的藤子溝、牛欄口、魚劍口、馬巖洞等電站,與地方政府形成有效的聯控、聯防機制和預警機制,制定了標準的防汛應急處置卡并定期組織演練,并明確緊急撤離標準和要求,將撤離權限下放到現場。
改造提升,練好“關門電站”建設“基本功”
有效依托現有系統進行設備改造,減少投入。公司中型電站設備2013年完成設備改造,設備技術條件滿足無人值班要求,因此通過極少網絡設施投入直接接入分公司集控中心,便于統一與市調協調。提前策劃,統一規劃設備接入標準,降低造價。從2013年起公司就明確了不同電站設備改造的規模、技術條件和標準。總體要求采用自主可控應用產品,統一通信傳輸規約,統一關鍵設備型號以減少備件庫存資金占用。自主設計、自主施工,節約建設成本。本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設備自己管”,小水電區域集控方案均由公司技術人員自主設計并安裝調試,公司自主實施小水電區域集控建設及“無人值班”建設涉及的重建、改造、調試等工作。針對汛期或雨季長引水渠道可能發生渠道垮塌、堵塞、淤積的電站,通過改造實現了閘門遠方遙控啟閉,緊急情況一鍵停機落門等功能,降低長引水渠道損毀對周邊的影響。
服務群眾,展現“關門電站”建設“新形象”
貫徹落實幸福大唐建設,在推進無人值班生產模式的同時,充分考慮職工倒班、交通等需求,力爭將企業創新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職工,提高職工獲得感、幸福感。通過集控運行模式將生產人員從深山中解放出來,原小水電站現場人員共有109人,實現遠程集控、無人值班管理后現場留守42人,節約人力資源67人。通過集控運行管理,實施運維一體生產模式,將更多的運行人員解放出來,成立設備檢修維護班組,加強設備專業化建設,參與機組檢修維護消缺,增強職工自身的技能水平。總結提煉中小水電常規洪水、超標洪水的經濟運行策略,針對遭遇強降雨天氣制訂了小水電“一站一策”優化運行方案,降低了汛期渠道泥沙、生活垃圾擁堵流道現象,在提高安全運行的同時,減少了汛期經濟損失。通過實現集控運行管理,運行倒班模式進一步優化,受控電站現場配置較少人員,不僅減少人員流動,降低山區交通風險和值班安全風險,進一步提高了員工的安全感、幸福感。
該公司將以“關門電站”建設為基礎,進一步推進“科技興安”,錨定“少人化、集約化、智能化”目標,全面提升設備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實現中小水電“科技興安、科技強安、科技保安”。[作者系渝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責任編輯:江蓬新
校對: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