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0-17 16:03
——國家電投興安盟突泉縣445MW風電項目勝利開工
張然
為持續推進企業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內蒙古自治區火電靈活性改造消納新能源戰略落地,10月12日,國家電投興安盟突泉縣445兆瓦風電項目開工動員儀式在突泉縣隆重舉行。通遼市政府;興安盟行政公署;國網興安供電公司;突泉縣政府;內蒙古公司;通遼發電總廠等領導出席儀式。
通遼發電總廠黨委書記張鐵志主持大會,致歡迎詞后出席領導參加培土動工儀式。在絢爛的彩煙飛上天空之際,國家電投興安盟突泉縣445MW風電項目培土動工儀式圓滿禮成。開工動員儀式的啟動,標志著國家電投興安盟突泉縣445兆瓦風電項目邁向新階段,該項目不僅是興安盟與通遼市“打破區劃限制”合作開發新能源項目的首個重要示范,也是內蒙古公司奮進“雙千萬”目標,實現產業突破升級的重要一環,更是通遼發電總廠積極推動產業能源結構調整,堅定不移補足火電短板,加快企業發展、跨越趕超,實現新能源裝機破“百萬”戰略目標的重要一步。
該項目于2022年11月立項,由通遼發電總廠承建,建設場址位于突泉縣境內,占地面積約為205.05平方公里,總裝機445兆瓦,總投資不超過19.66億元,計劃2023年10月份開工,2024年年底全容量投產發電。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為電網輸送清潔電能近11.62億千瓦時,替代標煤約35.0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5.44萬噸,對蒙東和山東地區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國家電投興安盟突泉縣445兆瓦風電項目自立項以來,得到了通遼市政府、興安盟政府,以及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的高度關注和支持。
政府方面,為加快合作項目推進與落實,雙方建立“高層互動、歸口對接”的合作機制。通過緊密聯系與加強合作,打造出可持續發展的雙贏“飛地經濟”產業,實現跨地區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合作模式。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強新能源大數據、光伏制氫等技術的深度應用研究,推進能源消費革命,推動用能清潔化、電氣化、高效化,在突泉縣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工作中主動作為。雙方結合各自優勢和特點,開展政企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推動政企綠色高效雙循環快速發展。企業方面,通遼發電總廠強化與政府、上級公司的溝通協調,依托興安盟突泉縣地區風光資源優勢,在可開發建設用地、采煤沉陷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物流園區、工業園區、蛇紋巖提煉金屬鎂用電等領域,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綠能供應、綠電交通、“煤改電”清潔供暖、儲能項目合作。作為國有火電老龍頭企業,通遼發電總廠始終堅持高標準高質量的建設要求,迅速成立前期工作推進、建設用地征占、招標采購、工程建設等十個專班,全力加速推進項目進展,著力打造“生態環境治理+低碳綠能供應”的可再生能源亮點工程——國優工程建設智慧場站,成為周邊地區產業的標桿和旗幟,為3060雙碳目標實現履行央企擔當,作出應有的社會貢獻。
一直以來,通遼發電總廠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雙碳”戰略目標,爭做轉型發展先鋒,堅持推動產業能源結構調整,補足火電短板,讓清潔能源發展呈現出強勁態勢。自2019年以來,通遼發電總廠歷經治理灰場探索光伏產業、開發建設花吐古拉鎮綜合智慧能源項目、進軍風電領域三個階段,實現了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發展,為企業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強大支撐,迅速實現火電老廠的“華麗轉身”。在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綠色效益再翻番;低碳智慧創雙一”的戰略目標指引下,通遼發電總廠更是跑出綠色、低碳、智慧發展的加速度。通遼發電總廠貯灰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150兆瓦光伏項目作為企業生態修復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亮點工程多次榮登央視;國家電投花吐古拉鎮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實現綠色能源發展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跨界融合;首戶分布式戶用光伏項目成功并網……“風、光、火、儲、充”多能并舉、協同發展的新征程已全面開啟。目前,該廠待建的開發區縣域10MW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通遼市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項目、庫倫旗農村能源革命試點旗縣申報項目、通遼發電總廠廠區“綠電交通+替代廠用電”全額自發自用項目等綠色能源產業正在有序推進中。
未來,通遼發電總廠將繼續在轉型之路上勇毅前行,持續統籌規劃能源項目建設,潛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進新能源產業倍速發展,續寫火電老廠能源轉型發展的新篇章,為企業產業升級、綠色發展注入新活力、增添強動力。
責任編輯:高慧君
校對:張棟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