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07 11:30
陳林 周志勇
3月30日晚19時13分,隨著主變壓器沖擊試驗的順利完成,鄂中平原再次升起一顆“綠電明珠”——融合多項國內領先技術的國網荊州供電公司仙桃楊林尾(東荊)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式投入運行。它不僅為仙桃“中國非織造布產業名城”注入強勁動能,更以創新實踐書寫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荊楚樣本。
該工程總投資5700余萬元,承載著破解區域發展瓶頸的重要使命。數據顯示,楊林尾鎮2022年最高負荷已達23.07兆瓦,超出原35千伏變電站(容量為20MVA)承載極限。隨著維康無紡布企業、武松高速項目部等多個工農業用戶落戶,未來五年區域用電負荷將以年均9.27%的速度躍升。新站投運后,供電能力提升至原系統的2.5倍,相當于為轄區經濟騰飛安裝了一臺“超級引擎”。
“黨建+基建”聚合力,部門協作強管理
工程開工前,國網荊州供電公司組建仙桃楊林尾110千伏輸變電工程臨時黨支部,業主項目經理任支部書記,把參建各方黨員納入到支部內,切實把支部建在工地上,以“黨建+基建”融合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激勵黨員在一線建功。
荊州供電公司多個專業部門密切協作,精益管理,建設部不定期組織項目部、調度、物資及屬地公司等參建單位參加工程“夜會”,提前分析可能發生的堵點問題,明確協調責任人及反饋時間,保障作業計劃有序實施。
項目管理中心實行業主、監理、施工單位管理人員一體化運作,實行“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式,確保實現計劃、現場、人員、隊伍等“四個管住”要求。
攻堅克難搶工期,科技賦能創樣本
荊州供電公司充分考慮生態環保的要求,積極配合當地“生態廊道”建設,有效避開生態紅線,將瑞豐-楊林尾110千伏線路1#-7號#桿塔遷移改道。
“方案調整讓工期陡增3個月壓力,我們必須把每一天都當作決戰日!”線路施工項目負責人蘆張杰說。
該項目臨時黨支部黨員干部帶頭攻堅,攻克道路跨越、地形復雜等技術難題,倒排工期連續奮戰,交出了一份綠色發展與高效履約的“雙優答卷”。
該工程多處應用國內領先科技創新場景。110千伏變壓器采用非晶合金鐵芯的節能設備,每年可減少電能損耗5%。
二次設備室首次采用智能標簽系統,技術人員掃描光纜二維碼即可獲取光纜走向、虛回路信息的數字檔案,實現了設計、安裝、調試工作的無縫連接。
裝配式建筑物采用全栓接裝配式鋼結構,讓變電站實現現場“零焊接”。70噸鋼結構構件通過工廠預制、現場拼裝,工期縮短了45天,建筑垃圾減少了80%。
站內采用的復合墻板技術,集保溫、防火、裝飾于一體的結構墻體,使用壽命可達50年。墻板一體化,施工現場“0疊裝、0涂刷”,工期壓縮40%。
據荊州供電公司建設部主任李凌介紹,這座變電站的誕生,不僅詮釋了“寧讓電等發展,不讓發展等電”的服務理念,更展現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的科技力量與人文溫度,將為產城融合、高速發展的新楊林尾注入強大的綠電賦能。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