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6-07 10:58
綠電護碧水 煥發生命力
——國網重慶電力服務長江大保護工作紀實
林熙熙 黃凌霜 諶雅夢
一江碧水天上來,奔流至重慶,在朝天門碼頭與嘉陵江交匯。重慶是山城,也是江城。兩江四岸,斜陽掩映、波光點石、字水宵燈。逐漸入夜的重慶,與滿天星盞相映成趣。
江水之上,忙碌的貨船伴隨著汽笛聲往來如梭,江水之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沙鱸鯉、胭脂魚等嬉戲暢游。
夜幕下的重慶。徐浩 攝
近年來,重慶市大力推進美麗重慶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深入人心。國網重慶電力堅決服務全市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攻堅戰,讓綠色電能在美麗山水間延展,優質服務在產業發展間貫穿,奮力書寫“為美好生活充電 為美麗重慶賦能”的綠色答卷。
電綠 保衛沿岸一江碧水
“萬家燈火氣如虹,水勢西回復折東。重鎮天開巴子國,大城山壓禹王宮。”清代詩人趙熙乘舟行至朝天門碼頭時,仰望渝中半島時,乘興而作。
水脈也是文脈。從朝天門碼頭望去,江岸高樓聳立、江水浩浩湯湯、船笛低沉悠揚,頗有觀今懷古之感。朝天門11號碼頭前,一條藍色的小船托著供電浮躉靜靜地停靠在岸邊。這是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為朝天門碼頭量身打造的浮動式變電站,可隨水位變化和碼頭到岸距離移動,方便游輪靠港后就近接電。
國網重慶電力員工在朝天門碼頭巡檢岸電設備。韓薇 攝
一艘長約150米,載客量近650人的“世紀榮耀”號郵輪,平穩地停靠在11號泊位上。在它停泊期間,船上所有動力均由岸電供應。
朝天門碼頭港口岸電,采用“雙供電浮躉”技術,將電源開關柜、變壓器及配套設施設計安裝在與躉船相鄰的浮躉上,解決江河港口供電因離岸距離遠和水位落差變化大等因素帶來的電纜收放難問題,實現電纜分段管理,保障洪水暴漲快落時電纜收放的安全性。同時,高壓電纜上船還創新采用了“連橋快拆式滾軸橋架”“導輪式電纜橋架”等方式,可減少電纜與浮躉、托架等固定設施的摩擦力,延長電纜使用壽命。
“以前用燃油發電,噪音大,旅客體驗感差,運營成本也高。”“世紀榮耀”號船長李國云說,使用岸電后用能成本減少了一半。
“黃金7號”游輪平穩停靠在巫山縣旅游碼頭。尹瑤瑤 攝
游輪、貨船在江面川流不息,隨長江順流而下,到“萬川畢匯、萬商云集”的萬州,再到“旦為朝云、暮為云雨”的巫山,為推進長江流域綠色低碳發展,國網重慶電力加快推進長江港口岸電建設,根據碼頭地勢情況,制訂碼頭建設方案,建成岸電項目33個,實現長江重慶段三峽游輪主要碼頭岸電全覆蓋,時刻為往來船只提供充足綠能,服務港口岸電智慧用電。
江水奔流,不舍晝夜。為了護航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自岸電項目投運以來,截至2024年5月底,國網重慶電力累計服務船舶12488次,用電量1062.12萬千瓦時,讓長江的水更清、天更藍。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為優,空氣質量優良天連續4年在325天以上。
電足 守護物種生生不息
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臨江城市,長江流經691公里,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作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長江棲息著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中華鱘以及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等。
國網重慶電力將綠色發展理念踐行在行動中,致力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共同建設美麗重慶。
3月,是長江鱘、金沙鱸鯉、胭脂魚等珍稀魚類的繁殖期。國家電網紅巖(萬州營配)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辜志超、張紅云來到萬州區水產研究所雙河口基地,檢查用電安全,幫助“魚爸爸”們的魚類孵化工作順利進行。
國家電網紅巖(萬州營配)共產黨員服務隊在重慶市萬州區水產研究所雙河口基地,走訪了解用電需求。黃凌霜 攝
“催產期,在合適的水溫條件下,才能順利育卵。”重慶萬州區水產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孫明裕介紹,育苗車間的熱水鍋爐、加溫水泵、電磁閥、紫外殺菌等一套完整的孵化設備,都需要可靠電力的支撐。一旦發生斷電,溫度和氧氣無法保證,就會影響孵化培育。
為確保基地用電無憂,國家電網紅巖(萬州營配)共產黨員服務隊對基地主供電源,全長10.13公里的10千伏龍全二回線定期開展特巡和消缺。2024年就開展了線路通道清理12次,清理超高行道樹、雜樹230余棵,保障了基地供電可靠性。
同時,國網重慶萬州供電公司多次上門服務,根據基地用電情況,宣傳電價政策和用能建議,累計為基地節約用電成本8萬余元,并提供“一企一策”差異化服務,針對基地部分供電設備老舊的情況,提出運維建議。
水產研究所雙河口基地作為科研單位,每年要向長江投放魚苗對生態環境的修復作支撐。
“今年3月,我們順利幫助一條長江鱘排出卵粒,這也是長江鱘首次在重慶地區人工催卵成功。”孫明裕介紹說:“我們基地用電從來沒停過電,供電保障太到位啦。”
6月6日,孫明裕和同事將基地培育的胭脂魚、中華倒刺鲃等魚類20萬尾放流,讓它們回歸“母親河”。
從“休養生息”到“生生不息”,“十年禁漁”3年來長江干流重慶段監測到的魚類增加了1倍多,長江生命力逐漸恢復。
電優 助力業興民富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產業發展需要優質的電力。重慶奉節縣青蓮鎮桃花村2組蓬運水產養殖基地負責人周蓬,對電力服務經濟發展有特別的實感。
蓬運水產養殖基地有新型鍍鋅鋼板帆布池10個、魚塘1個、魚苗池2個,現養殖黃骨魚、銀鱈魚等120萬尾。“魚養殖產業少了電可不行,供電公司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周蓬介紹,隨著基地規模快速發展,原線路導線由于線徑小且沒有動力電,需要增容。
3月5日,國網重慶奉節供電公司員工在走訪中了解到基地的用電需求后,主動將基地原有導線全部更換為大截面絕緣導線,增強線路可靠性,以滿足基地水產增氧機用電。
奉節縣蓬運水產養殖基地負責人周蓬向國家電網紅巖(奉節營銷)共產黨員服務隊介紹育苗池技術。楊崳杰 攝
“一個帆布池的黃骨魚產量可以達到8000-10000斤,按18元一斤來算,一個帆布池一年效益將超過70萬元。”周蓬算起了賬,用電充足穩定,產業經營有底氣,他對基地未來前景充滿了信心。
要致富,離不開電力優質服務。重慶巴南區惠民街道輔仁村的盧華強也有同感。盧華強年前開挖培植了一百多畝淡水養殖基地,預計年出魚量約在20萬斤。基地采用高密度科學養殖手段,使用的自動化電氣設備對供電可靠性有較強的依賴性。
4月15日4時23分,盧華強的養殖基地突然停電,他連忙撥通了國網重慶市南供電公司的片區客戶經理趙文斌的電話。經過排查和搶修,不到一小時,魚塘的增氧泵等設備重新運作起來,魚塘里的魚兒們安然無恙,盧華強為電力服務點贊。
電優、民富、業興。近年來,國網重慶電力按照“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要求,通過推廣“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和“省時、省力、省錢”的“三零”“三省”服務,累計為客戶降低辦電成本超51億元。
電力賦能、產業興旺。近年,重慶水庫生態漁業、設施漁業、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迅速。據了解,2023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59萬噸,產值突破230億元。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