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論壇丨基于系統觀念開展中央企業全價值鏈碳管理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2-06 12:15

羅理鑒 湯泰

  國務院國資委在《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與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也是我國碳排放的重點單位,應當在推進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基于系統觀念,中央企業應主動發揮央企作為產業鏈核心的主導作用,統籌兼顧,有所作為,在落實好自身“雙碳”工作的基礎上,開展覆蓋企業自身運營和影響上下游的全價值鏈碳管理工作,全面、科學、系統地引領、推動“產業鏈”和“生態圈”整體降碳,建立適應國內國外新發展形勢的高質量碳管理方式,助力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中央企業碳管理的提升方向

  企業碳管理包括碳排放和碳資產的經營管理。碳排放是因企業生產運營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視作企業的碳負債。碳資產是企業可用于沖抵負債的碳排放權利。

  碳資產作為一種無形的、可交易的環境資源資產,包括在強制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下,對應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許可量的配額排放權(碳配額資產),以及在自愿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下,可用于抵消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減排信用額(碳信用資產)。

  碳排放大多分為三個范圍:一是企業運營產生的直接排放;二是企業消耗或收購的電力、蒸汽、供熱或供冷而產生的間接排放;三是價值鏈上發生的所有間接排放(范圍二中未包括的),包括上下游的排放。其中,范圍三覆蓋了由企業引起但不是發生在企業內部的碳排放量,其管理一直是企業碳管理的難點。根據國際組織CDP的統計,農業、建筑、化工等行業,范圍三的排放遠超企業自身排放,約占總排放的75%,應當成為企業碳管理的重點。

  中央企業往往是相關產業鏈的核心,產業鏈條長、涉及面廣。2021年,中央企業的營業收入總計36.3萬億元,采購總額超過13萬億元,輻射帶動各類企業達200余萬家。因此,中央企業如能重點關注并統籌考慮其對上下游排放的影響,對我國整體碳排放將產生巨大的正面輻射效應。但是,由于范圍三排放核算的復雜性、社會各界對其披露要求的非強制性,大部分央企在管理并披露碳排放時,針對范圍三排放量的關注往往不足。僅面向范圍一、二的碳管理工作,未能全面發揮央企在“雙碳”目標下的碳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價值。

基于系統觀念的碳管理工作理念

  2023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正式啟動,提出大中小有序競合、融通發展,核心內涵包括“共建新機制,實現多維度協同”“共謀新發展,掌握未來競爭主動權”等,為以系統思維推進落實全產業鏈碳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系統觀念開展碳管理工作,要求將企業及其上下游等密切關聯方作為一個系統來考慮,在系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中認識企業的碳排放情況并把握規律,進而從總體上實現碳排放管理工作層次和功能的深化和優化。因此,企業不僅要關注自身生產運營過程的整體流程,還應關注其與外部相關方的相互影響,避免通過外包等方式將碳排放轉移至其他方,進一步提升產業鏈整體的碳管理工作。

  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生產過程中進行各種活動的集合體,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關聯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一個創造價值的動態過程,即價值鏈。價值鏈覆蓋了企業的股東、員工、顧客、供貨商、客戶以及所在地區和行業。從企業價值鏈出發對企業進行碳管理,符合以系統觀念開展碳管理工作的原則。將價值鏈上相關方的碳排放(范圍三)納入企業的管理體系中進行管理,是實現以系統觀念開展碳排放管理的解決思路。

全價值鏈碳管理的重點舉措

  開展全價值鏈碳目標管理,在央企集團公司層面建設碳目標管理支撐體系。定期組織碳盤查或動態開展碳監測,形成集團內部穿透式的碳排放數據庫,并持續開展信息披露工作。在摸清“碳家底”的基礎上,科學設定碳排放目標,規劃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再基于碳排放目標,設計有效的減排路徑,制定節能減排措施,明確“雙碳”路線圖、施工圖。

  踐行綠色低碳運營,實現綠色低碳生產、辦公。先通過電能替代和循環利用實現范圍一的降碳,包括交通工具電動化、廚房鍋爐電氣化、視頻會議、材料回收、無紙化辦公、冷熱能回收、CCUS應用等;再通過綠色用能來實現范圍二的降碳,包括綠電交易、自建分布式綠色能源等。此外,更重要的是對生產流程或生產場所進行節能設計、建設或改造以提升能效水平,包括優化生產流程工序用能、實現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推廣應用節電設備、應用低碳技術、建設綠色建筑等。

  開發碳信用資產,增加可交換、流動性高的碳資產。整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方法學,梳理內外部減碳項目,推動開發碳信用資產。梳理具有減碳潛力的項目開發方向,研究并向相關組織申報符合行業特色的方法學規范,挖掘潛在減碳項目的資產屬性。

  優化碳交易策略,降低履約成本或實現碳排放抵扣。針對參與碳市場的控排企業,培養碳交易市場投研能力,利用好碳信用抵消機制,提升集團碳資產價值。針對自愿減排企業,制定碳抵消策略,優選高品質碳信用產品,防控“洗綠”“漂綠”風險。此外,選擇應用碳回購、碳質押貸款、碳債券、碳基金等碳融資工具,為企業提供低成本資金,主動盤活企業碳資產。靈活采用碳保險、碳遠期等方式進行風險管理。

  爭取優惠綠色政策,獲取減排降碳行為的實際效益。跟蹤綠色金融政策,通過綠色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和綠色信貸、綠色票據等間接融資方式獲取低利率債務融資;通過ESG評價等方式,發展綠色股權投資,提升企業估值水平,創造價值。關注政府關于稅收費用、產業補貼等鼓勵政策,達到條件后申報爭取。

  推行綠色采購,帶動控制范圍三上游供應商的碳排放水平。制定綠色供應商及產品管理評價辦法,對供應商進行可持續發展評估,對供應商實行準入機制,或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的優先采購機制。

  普及綠色物流和循環再利用,推動控制范圍三下游客戶的碳排放。提升物流車輛裝載和路線規劃效率,優選集約化運輸方式。引入可重復使用和填充的替代包裝方案,改進包裝設計并轉換包裝材料,提高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再生率,并對運營或消費后的廢棄物開展回收。

  中央企業在踐行“雙碳”目標、推進碳管理工作中,要應用系統思維、戰略思維,充分發揮央企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探索涵蓋產業鏈上下游碳管理工作的現代化之路,促進“生態圈”全價值鏈碳管理最優,為我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社會和助力經濟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羅理鑒系南網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泰系中國能源研究會雙碳產業合作分會投資發展部主任)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