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1-24 14:00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楊永明
2023年以來,我國油氣行業大力推動增儲上產與勘探開發,持續加快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儲運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首次分區域核定,“綠色指引”推動油氣行業高質量發展。
全領域發力 保增儲上產
上游領域,油氣增產增供持續推進。2023年,新建原油產能2250萬噸、天然氣產能420億立方米,全年原油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達23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超過4.5%。
中游領域,油氣儲運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2023年以來,我國大力推動油氣管網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國家重點項目加速建設、順利投產。中俄東線、西氣東輸一線、川氣東送一線、青寧管道、蘇皖管道5條天然氣主干管道全面實現互聯互通,中開線與平泰線互聯互通工程順利完工,西氣東輸四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新疆段主線路管道焊接正式完成,川氣東送二線管道正式開工建設,國家管網集團天津LNG外輸管道一次投產成功。
2023至2024年供暖季,油氣企業全力以赴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國家管網集團天然氣管網輸送的資源量預計超1000億立方米,進口管道氣、國產氣、LNG外輸、儲氣庫采氣均有增長。目前,我國主干天然氣管網日輸氣量突破9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此外,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首次分區域核定。202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核定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的通知》。此次核價是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以來的首次定價,也是國家首次按“一區一價”核定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價格核定后,國家管網集團經營的跨省天然氣管道運價率由20個大幅減少至4個,構建了相對統一的運價結構,打破了運價率過多對管網運行的條線分割,有利于實現管網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平開放,加快形成“全國一張網”。
下游領域,“綠色指引”推動煉油行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我國煉油行業實際出發,系統部署了相關工作,將有力指導煉油行業推進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實踐。
抓實“老”與“新” 解發展難題
如何挖掘增產增供潛力,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我國油氣行業的重要任務。目前,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國內油氣資源開發程度不斷提高的同時,資源品位持續降低,各項成本呈上升趨勢,規模效益勘探難度加大,穩油增氣的資源基礎還不夠牢固。同時,開發老油氣田穩產難度加大、提高采收率技術亟待攻關、海外油氣億噸穩產面臨挑戰,成為油氣增儲面臨的難題。
要圍繞國家油氣安全的戰略目標,破解資源稟賦約束,加快構建原創性的理論認識、打造引領性的技術裝備,形成支撐有力、前沿領先的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方面,抓老油氣田穩產工作,創新發展高效化學驅、氣驅等大幅提高采收率的技術,最大限度開發老油氣田;另一方面,抓新項目、新領域促上產工作,強化陸海新領域新層系優質規模儲量勘探,為油氣發展夯實資源基礎。
未來,國內油氣增儲上產主要是陸上深層、非常規和海洋三個方向。在深層領域,應圍繞中西部重點盆地,加強基礎地質研究,加大風險勘探投入力度,爭取發現更多規模儲量,同時要加快深層地球物理、鉆井完井、采油氣工藝等核心技術與關鍵裝備攻關研究,實現深層油氣高效勘探開發。在海洋領域,應立足深海關鍵技術突破,強化核心技術與裝備自立自強,加大對存在用海問題的項目的協調力度,加快渤海海域和南海北部勘探開發,積極準備南海新區,推動海洋油氣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在非常規領域,應立足鄂爾多斯、準噶爾、松遼以及渤海灣等地區的中高成熟度頁巖油進行規模效益開發,加快中低熟頁巖油原位轉化現場先導試驗,力爭產業化發展。頁巖氣立足四川盆地,做好3500米以上淺資源穩產和提高采收率研究,加快3500米以下深頁巖氣勘探開發步伐。通過大力發展“水平井+體積壓裂”等關鍵技術,加快體制機制創新以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續推動頁巖油氣開發成本不斷下降、產量持續提升。
探索與實踐 促低碳轉型
2023年3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大力推動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積極擴大油氣企業開發利用綠電規模。近年來,在“雙碳”背景下,油氣企業已紛紛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開啟了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的探索與實踐,并在光伏、風能發電、氫能、地熱能及新型儲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勝利油田建成油氣領域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源網荷儲一體化能源系統;吐哈油田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投運;國內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電網。
未來,若要大規模推動油氣生產與新能源融合,仍然面臨諸多亟待突破的難點。一方面,油氣企業在發展新能源方面缺乏專業人才與經驗,需進一步掌握新能源產業領域的核心技術。另一方面,油、氣、電、熱等多種能源綜合管理機制尚不完善,也對油氣企業發展新能源業務構成了挑戰。
為此,油氣企業應加快推進新能源相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高企業在電氣、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識儲備,在光伏制氫、新能源發電技術、煉化轉型與新能源融合等方面持續開展技術創新,通過跨領域協作形成科研攻關機制,推動“風光熱儲一體化”綜合利用等技術研究應用,以實際行動助力油氣企業能源轉型以及“雙碳”目標實現。重點建立低碳減排、CCUS、清潔能源應用、碳管理以及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為新能源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重視全產業鏈碳中和管理,基于碳排放情況,制定階段性碳中和目標,在新能源項目設計階段將碳管理納入考慮范圍,將油氣開發生產碳排放核算、影響評價、減排措施、碳資產開發與交易等與低碳新能源業務有機結合,制定減排措施與抵消方案,加強內外部溝通,建立適合企業的碳管理體系,助力碳中和油氣田、油氣管網建設,實現低碳轉型發展。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