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觀察丨能源行業轉型發展回眸—煤炭篇:以高質量發展 筑牢能源基石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1-02 13:45

中國電力報記者 莫非

  積極推進增產增供,20231~11月,規模以上原煤產量達42.4億噸;推進清潔高效利用,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已有58處完成驗收,累計建成了602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燃煤機組大比例摻清潔高效燃燒技術率先進入工業應用階段……

  2023年,煤炭行業以實干和擔當交出了一張優秀答卷,充分發揮了保障能源安全的“定海神針”作用。

穩產保供 做好能源安全“壓艙石”

  2023年以來,行業主管部門精準把握發展形勢,動態掌握全國煤礦投資項目產能、建設進展等情況,督促加快在建煤礦項目建設,推動先進產能煤礦項目盡快轉化為實際產量。

  全行業統籌把握發展與安全,有效實施穩產穩供舉措,各產煤省區和煤炭企業有序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全力保障煤炭穩定供應。

  20231~11月,我國煤炭在2023年高位增長的基礎上保持穩定增長,同比增長2.9%。煤炭運行呈現“產量穩、進口增、庫存高、價格降”的良好態勢,為全國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壓住了、兜住了底。

  在我國首個2億噸煤炭生產基地神東礦區,生產一線、選煤車間、運輸現場,一幅幅火熱場景不斷上演。百米井下,采煤機滾筒飛速旋轉,低硫低磷低灰的優質煤炭從煤壁上被剝采下來;洗選中心,各車間高效加工清潔煤炭,矸石、泥沙等雜質被篩選清除;裝車站點,每天約有110列滿載“神東”的萬噸運煤專列,排成長龍蜿蜒駛出,銷往全國各地。

  這是國家能源集團等主力煤企穩產保供的一個日常剪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前11個月,國內排名前10家企業原煤產量合計為21.9億噸,同比增加7758萬噸,占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的51.7%

  產得出還要運得出,才能形成有效供給。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2311月份,國家鐵路發送煤炭1.78億噸,同比增長3.2%;其中電1.3億噸,同比增長0.6%

  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介紹,進入冬季后,國鐵集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以赴保障煤炭運輸需求。充分發揮大秦、唐包、日、浩吉、蘭新鐵路等貨運主通道作用,提升北煤南運、西煤東運、疆煤外運能力。202311月份,國家鐵路日均煤炭裝車8.5萬車,同比增長2.3%

  2023年,煤炭進口量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國內市場提供了總量的補充和品種的優化。

  為加強能源保障,《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調整煤炭進口關稅的公告》決定于202251日至2023331日,對煤炭實施稅率為零的進口暫定稅率,并于20233月份延長煤炭零進口暫定稅率實施期限至20231231日。

  在利好政策和有效措施的多重刺激下,2023年煤炭進口大幅提升。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231~11月,我國進口煤炭4.3億噸,同比增長62.8%

  在各地區、有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煤炭供應持續增加。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表示,進入供暖季以來,全國煤炭產量保持高位,資源儲備有保障。目前全國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2億噸以上,可用26天。

  煤炭價格的穩定,為電價、穩用能成本奠定了堅實基礎。2022年,我國創新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提出煤炭價格合理區間,明確煤炭領域哄抬價格行為認定標準,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實現煤炭價格總體在合理區間內運行。

  2023年,電中長期合同簽訂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日前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披露,目前全國電煤中長期合同簽訂總量近25億噸。這一良好態勢已得到延續——在2024年度全國煤炭交易會上,32家大型煤炭供需企業現場簽訂了2024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合同總量4億噸左右。

清潔高效 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基于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推進煤炭科技創新一直是能源領域工作的一大重點。梳理2023年,可以看到,煤炭科技創新成果集中體現在采煤硬件裝備和清潔利用取得的重大突破。

  在位于陜西榆林的陜煤曹家灘煤礦井下280米深處,高達10米的液壓支架和兩個直徑5米的滾筒前后配合,大量煤塊沿著煤壁紛紛落下,彰顯出煤炭工業現代化的速度與效率。

  這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10米超大高智能綜采工作面設備,具備在線監測、遠程控制及記憶割煤、自動跟機移架等功能,填補了煤炭裝備制造領域國內外特厚煤層10米一次性全高的空白。

  高端裝備加速了煤礦智能化的進程。作為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煤礦智能化可以實現減人、增安、提效,提升煤礦本質安全水平,助力煤礦實現安全增產增供,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各產煤省區、煤炭企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創造性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涌現出了一大批技術先進、管理科學、運行可靠的煤礦,為推動煤炭行業技術進步、裝備提升、管理創新、效益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3年,行業主管部門堅持分類分級、示范引領,多措并舉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發布《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典型案例匯編(2023年)》,案例覆蓋信息基礎設施、智能掘進、智能采煤、智能露天、智能運輸、智能防災、智能洗選7個方向,推廣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成功做法,推動煤礦智能化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截至目前,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已有58處完成驗收,累計建成了602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單面平均能力達到500萬噸/年,全國實施智能化建設的煤礦產能比例達到46.9%,煤炭行業減人安提效取得新成效。

  在煤礦智能化發展可圈可點的同時,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也有了新的路徑和突破。

  202311月底,從中國神華廣東臺山電廠傳來了喜訊——600兆瓦燃煤發電機組摻氨燃燒試驗成功!這是當前國內外完成摻氨燃燒試驗驗證的容量最大機組。

  燃煤發電是我國的主要碳排放來源之一,使用等新型碳燃料對化石能源進行替代是實現“雙”目標的重要技術。目前,600兆瓦及以上容量機組是我國火電裝機的主力機型,占比達60%以上。探索600兆瓦燃煤發電機組摻氨燃燒技術,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意義。

穩定接續 多措并舉發揮兜底保障作用

  “扎實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有序核準一批安全、智能、綠色的大型現代化煤礦,確保煤炭產能接續平穩,將煤炭產能產量保持在較高水平。研究建立煤礦產能儲備制度,推動煤炭產能保持合理裕度和足夠彈性。爭取2024年原煤產量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更好發揮煤炭兜底保障作用。”202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明確了堅定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也為下一階段的煤炭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們將在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驗收的基礎上,系統評估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成效,總結智能化建設經驗做法,著眼推進更高水平建設,力爭到2025年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談到穩產保供的具體舉措,上述負責人表示,主管部門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產保供,處理好安全生產與煤炭保供的關系,避免“一刀切”式的區域停產。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安洪光表示,要注意局部地區和時段性受天氣影響的不確定性較高,要進一步夯實煤炭、煤電的保供基礎,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用煤需求,加強供需銜接和動態平衡,完善保供方案,全力保障能源電力的供應穩定、價格合理。

  煤炭儲備能力建設的推進,是促進煤炭市場供需動態平衡、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2023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建立煤礦產能儲備制度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要求,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礦產能儲備制度,有序核準建設一批產能儲備煤礦項目,形成一定規模的可調度煤炭產能儲備。到2030年,產能儲備制度更加健全,產能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力爭形成3億噸/年的可調度產能儲備,全國煤炭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供給彈性和韌性持續提升。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2024年,行業主管部門將研究建立煤礦產能儲備制度,在晉陜蒙新建和在建煤礦項目中優選一批產能儲備煤礦,建立一定規模的調峰儲備產能,極端情形下,組織“向上彈性生產”、快速釋放儲備產能,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增強煤炭供給保障能力和彈性。

  責任編輯:楊娜

  校對: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