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12-27 10:21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楊永明
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經濟總量大、產業關聯度高,在工業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煉油是石化的重要領域,向上承接油氣勘探開發,向下連接民生用能保障和化工原材料供應,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責任,對我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用能需求的增加,我國煉油行業逐漸成長壯大。據統計,2022年我國煉油行業年營業收入約占石油和化學工業的31%、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4%。截至2022年底,我國千萬噸及以上煉廠已增至32家,煉油總產能達到9.2億噸/年,為世界第一大煉油國。
今年以來,我國煉油行業整體保持較快增長。從市場需求看,我國經濟率先恢復增長,物流運輸和交通出行已經恢復正常,原油加工量、成品油消費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航煤潛力很大,化工下游需求逐步釋放,進一步緩解產能壓力,產業鏈、供應鏈均表現出較強韌性。從產品結構看,成品油需求逐漸達峰,化工品需求仍有增長空間,高速發展的新能源等產業為化工材料拓展了消費空間,企業布局一批煉化轉型升級項目的同時,在高端新材料、綠色石化產品、生物能源、氫能、CCUS等領域迎來發展新機遇。
但也要看到,我國煉油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仍面臨市場階段性、結構性供應過剩風險,淘汰落后產能、減油增化、節能降碳等措施仍需持續推進。首先,煉油能力過剩仍較為突出,產能利用率不足;其次,產品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高端化、差異化產品自給率偏低;最后,行業轉型升級帶來能耗和碳排放量增加,減排壓力巨大。長期來看,受“雙碳”目標約束,行業發展對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將更加迫切。
2023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4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煉油行業2025年、2030年主要目標。到2025年,國內千萬噸級煉油產能占比55%左右,產能結構和生產力布局逐步優化,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間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到2030年,產能結構和生產力布局進一步優化。化工原材料和特種產品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效和環保績效達到標桿水平的煉油產能比例大幅提升。技術裝備實力、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實現上述目標,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亟需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為應對煉油能力過剩以及產品需求變化等方面的挑戰,煉油行業優化升級迫在眉睫。應統籌發展與安全,系統考慮原油進口、成品油供應保障、已建成配套設施等因素,進一步優化有關區域煉油產能布局,嚴控新增煉油產能,支持已有煉油廠上優汰劣、優化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推進能源資源高效利用。作為傳統高能耗行業,煉油行業能源利用效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應鼓勵引導煉油企業提升能效,努力實現節能和效益的有機統一;鼓勵企業加大先進節能技術應用力度,實現熱電資源互補和共享;鼓勵企業加快關鍵設備的改造升級,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積極探索廢棄有機物與原油耦合加工。
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綠色發展是煉油行業落實“雙碳”目標、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應積極引導清潔能源、綠電替代,推進企業煉油過程降碳;推進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支持制氫用氫降碳;研究制定低碳煉油技術評價標準,探索加強碳排放管理。
加強科技創新引領。科技創新是促進煉油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應面向煉油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實際需求,將科技創新貫穿其中,優化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軟件開發應用,開發新型煉油技術,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產業化步伐。
責任編輯:張棟鈞
校對: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