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2-15 11:12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邱燕超
2017年,綠色電力證書首次在我國能源舞臺嶄露頭角。最初作為可再生能源補貼收益的替代,而后逐步與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相結合,成為履行消納責任的替代方式之一。如今,隨著綠證核發全覆蓋工作的推進,綠色供應維度更廣、綠電消費意識更強,綠證正日益走向能源舞臺中央,掀起了一場中國能源消費的“綠色風暴”。
12月13日,在國家能源局召開的綠證核發工作啟動會上,12家申領綠證的發電企業和10家綠色電力用戶獲得國家能源局核發的首批綠證。
申領綠證對發電企業有哪些影響?電力用戶聚焦綠電消費還有哪些關切?啟動會現場,中能傳媒記者進行了采訪。
激發投資意愿 擴大綠電供給
在我國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背景下,實行綠證制度,對于構建可再生能源電力環境價值體系、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引導全社會綠色消費等具有重大意義。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明確綠證是認定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價值的唯一證明,核發范圍從對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拓展到包含風電、太陽能發電、常規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所有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生產的全部電量。
11月29日,我國首個國家級生物質發電示范項目——國家電投國能生物山東單縣生物質發電機組通過生物質發電項目綠證核發審核,安徽省郎溪縣鴻泰鋼鐵有限公司以單價30元/個購買了國能生物100個綠證用于企業生產綠電轉型,完成了我國首筆生物質發電綠證交易。
“生物質發電項目實現綠證交易,不僅讓發電企業獲取了綠色電力的環境價值收益,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彌補國補退坡給項目盈利能力帶來的影響?!眹苌餇I銷部副主任張雁茹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廣核新能源自綠證交易啟動以來就積極參與其中,首先它切實增加了企業的發電收入?!?/span>中廣核新能源副總工程師成和祥告訴記者,綠證價值是可再生能源的環境屬性和差異性優勢的直接體現,能夠一定程度上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的收入能力,從而進一步激發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的投資意愿。
綠證全覆蓋的推進還將進一步激發綠電消費市場活力,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營造綠色生產、生活與消費方式提供豐沃土壤。
“高耗能企業可以通過購買綠證來實現‘能耗雙控’目標,我們也需要通過綠證全覆蓋的推進,來滿足更多企業對綠證的購買需求?!睆堁闳阏f。本次申領后,國能生物還將繼續推動存量機組的綠證申領和交易工作,拓寬生物質綠色電力營銷范圍。
“‘能耗雙控’‘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等政策可以依托綠證核發及交易得到進一步落實?!背珊拖樘岢?,用戶綠色電力消費需求不斷增大,將有效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高水平消納利用。
談及發電企業對綠證交易的訴求,張雁茹希望進一步完善綠證交易體系建設,積極推動綠證和碳市場銜接,推動國際綠證互認,激發相關企業對綠證認購熱情,促進綠證認購交易。
完善配套政策 提升綠電消費
記者了解到,綠證交易目前尚處于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如何讓更多用戶了解并選擇購買綠證?
價格是影響企業選擇綠證的因素之一。目前,無補貼的綠證均價約在10-30元/張,較此前市場價格有所下降。這對有意向購買綠證的企業來說,是為利好。
此外,倡導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綠電消費的當下,環境效益和社會責任成為企業選擇綠證的重要驅動力。
今年8月,在國網安吉供電公司等三方協助下,安吉余村完成首筆綠證交易,共計購買綠證2878張(黑龍江省鶴崗市綏遠縣遠陽150兆瓦時風電項目),折合電量287.8萬千瓦時,覆蓋余村全域電力消費總量。
“能源零碳是零碳鄉村的重要板塊,我們安吉余村的光伏資源并不發達,靠自身建設實現能源零碳,投資大、難度大?!闭憬√旎钠烘傆啻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汪玉成告訴記者,在了解到綠電交易機制后,余村通過購買綠證補上了清潔能源缺口,更為綠色能源的消納與發展添了一份力。
綠色發展理念在全球普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通過法律、標準、市場規則、貿易政策等多種方式鼓勵消費者使用綠色低碳產品。外資企業對綠電消費需求旺盛。隨著綠證的國際認可度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愿意嘗試購買中國綠證。
“巴斯夫計劃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關鍵途徑就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卑退狗騺喬珔^采購總監張建告訴記者,作為國內首批購買綠色電力的外資企業,巴斯夫通過與發電企業或售電公司簽訂長期供銷協議來消費綠色電力。2022年,巴斯夫大中華區年度綠電消費量達3.3億度。
張建表示,巴斯夫接下來還將繼續購買綠色電力。“通過綠色電力消費,我們可以保障自身所需的能源供應,實現能源轉型,還能以此惠及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商,推動和壯大這些能源企業的業務發展,促進整個社會的能源結構轉型?!?/span>
雖然國內綠電綠證交易體系在逐步完善,但國內國際綠證互認制度不明確及碳市場銜接等問題仍是困擾多數外資企業選擇認購綠證的核心。
“相比歐洲,巴斯夫在中國的綠電可獲得性依然面臨挑戰?!睆埥ㄌ寡?,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在全國范圍內統籌推廣綠電交易和消費政策,積極擴大供給,穩定省內及跨省綠色電力交易。在價格機制方面,讓市場參與者自行決定價格,引導發電集團推進長周期綠電合同。
“綠證綠電交易的后續配套政策也需要進一步予以完善?!?張建說,“進一步提高輸配電價格結構的透明度及改進輔助服務市場將有助于提高綠色電力交易的效率?!?/span>
責任編輯:張棟鈞
校對: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