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觀察 | 用電大省如何低碳應對用電高峰考驗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09-01 09:25

  自今年入夏以來,多地電力需求持續走高,華東、南方等區域尤為突出。早在5月份,受經濟復蘇加速和高溫天氣提前到來的影響,江蘇、廣東等省份用電負荷就已提前“破億”。高溫天氣同時帶來的不光是用電量的增長,也影響了水電的發電能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了22.9%,西電東送受到一定影響。作為用電和受電大省,江蘇和廣東兩省保供壓力明顯增大,應如何低碳應對用電高峰期間的考驗?

新增煤電帶來低碳轉型壓力

  基于過往經驗,江蘇、廣東兩省在源—網—荷各環節采取了多項保供措施。除了完善分時電價、優化需求響應和有序用電方案等措施以外,還包括建設一批以煤電為主的支撐性電源。2022年以來,江蘇省先后公布兩批“先立后改”清潔高效支撐性電源項目(煤電),合計1730萬千瓦;廣東在近期公布的《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中提出,新增投產約1300萬千瓦煤電項目,較“十四五”能源規劃有所上調。

  盡管短期內快速上馬一批煤電可以緩解部分地區電力缺口問題,但卻增加了未來電力碳減排的難度。因為在既有市場機制下,新增煤電機組需要維持較高的發電小時數才能實現保本盈利,大規模新增煤電項目將會增加碳排放“攀高峰”和達峰時間推遲的可能性,給碳中和帶來壓力。

應對用電高峰期的優化建議

  ——以更加低碳的方式應對夏季用電高峰。

  一是加快多能互補能源供給體系建設,發揮多能互補優勢。推動煤電與新能源融合利用,建立兼顧煤電靈活性與新能源低碳化的彈性供給機制,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提高輸配電網利用率和供應穩定性;盡快完成存量火電改造,發揮火電靈活調節、頂峰能力,科學規劃機組檢修時段,推動燃煤自備電廠深度參與頂峰發電和系統調峰;在園區、縣域、鄉鎮等地推進可再生能源及其他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補、綜合利用,推動配電網有源化,減少峰時電網供電壓力。

  二是深化落實需求側政策,優先挖掘利用成本較低的需求側資源。強化電力用戶節能意識和節電行為,引導企事業單位和商業場所科學用電;積極拓寬需求響應主體范圍,加快參與響應的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有序引導具備響應能力的用戶參與需求響應,特別是對近年來快速攀升的電動汽車、儲能、智能樓宇、5G基站等新興主體,提高經濟激勵水平。2021年,江蘇、廣東度電產業經濟增加值均在18元/度左右(不含一產),遠高于工商業需求響應補貼電價,因此應充分調動非經營性或經濟附加值較低的負荷資源參與需求響應。

  三是通過聚合商、虛擬電廠等商業模式將分散的可調負荷和居民側納入響應資源。如5月底用電高峰期,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兩次開展深圳電網特定區域的精準削峰,共吸引特來電等13家虛擬電廠運營商降低其充電樁、建筑樓宇等的用電負荷,最大有效調節電力約5.6萬千瓦,減少了局部供電壓力。作為系統峰谷差超過40%的地區,江蘇、廣東有望在需求側深度挖潛,推動形成8%以上的需求響應能力。

  ——充分調用儲能的靈活調節能力進行頂峰發電。

  一是發揮抽水蓄能電站的技術經濟優勢,保障電網安全和優化系統運行。廣東省擁有豐富的抽水蓄能資源,5月以來,粵港澳大灣區31臺抽水蓄能機組已發電9.3億千瓦時,有效緩解了電力供需矛盾。江蘇省受地理條件制約,抽水蓄能場址和容量有限,但鄰近的浙江和安徽抽水蓄能場址較為豐富。江蘇應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為依托,積極推動實現負荷高峰期華東電網抽水蓄能資源統一調度使用,加強蘇浙皖抽水蓄能聯動開發和資源共享,加大省際抽水蓄能調峰互濟力度。

  二是拓展新型儲能多元化應用場景,挖掘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頂峰發電能力,發揮儲能平滑新能源出力曲線保障供電穩定性的優勢。

  ——加強省間互濟,積極協調外來電保供增供。

  一是短期內需落實送電協議計劃、積極參與跨區電力市場,穩定西電東送能力;中長期應謀劃新增西電東送通道建設的可能性。

  二是江蘇、廣東擁有豐富的省間聯絡線資源,通過識別省間負荷錯峰特性,借助電網互聯互通,可提升應急互濟能力。例如,近日投運的蘇皖配電網跨省聯絡工程,實現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和安徽省馬鞍山市博望區兩地電網互聯,提升了蘇皖省際邊界末端電網互備互供能力,發揮電源互補特性和負荷錯峰效益,為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增添保障。

  ——加強負荷分析和精細化管理,根據區域用電特點針對性地部署保供措施。

  目前,江蘇電力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為第二產業,主要來自于工廠車間,多為連續用電設備,用電負荷較為平穩。因此,江蘇應重點加強基礎機組保障能力,鼓勵用電大戶自備小型發電或儲能設施。通過摸排區域內電力大用戶,在電力供需緊張時段,根據不同企業的負荷特性合理安排錯峰生產,對非全天生產的工業用戶,研究采用整體時段平移錯峰生產的可能性。

  廣東電力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則是第三產業,主要來自于大型商場、餐飲、酒店及醫院等場所,存在明顯的峰谷效應,受氣溫影響大。因此,廣東應重點加強特定時段的電力供應和負荷管理,在日前和日內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儲能等多種手段削峰填谷。(作者/單位:黃輝 王楊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