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論壇|煤炭與新能源如何融合發展?

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07-31 09:39

張少鋒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在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先立后破、穩妥有序的原則,一手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一手促進新能源與清潔能源發展,持續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融合發展,確保安全降碳。

主要形式

  煤炭生產企業應重點推進煤炭、煤電、新能源產業一體化協同,加快實施煤炭用能結構優化調整,大力發展循環式生產、循環式組合,不斷推動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一)依托煤炭礦區發展新能源

  2022年全國煤炭產量45.6億噸,西部地區占比60.7%。煤炭生產重心進一步向沙漠、荒漠、戈壁地貌較廣的西部地區集中,煤礦布局與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布局趨于一致,煤炭、煤電、新能源協同互補優勢更為明顯,一體化實施的條件更為齊備。

  一是推動煤礦、煤電、新能源聯營。國家針對煤電聯營、煤電新能源聯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開展實質性聯營。發展聯營以增量新能源項目為抓手,以煤礦項目為支撐,優先實施煤礦、煤電、新能源由一個獨立法人運營的聯營模式,從公司治理結構上解決利益訴求不一致的問題,化解煤炭供需和電網調峰矛盾,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二是發展井工煤礦采煤沉陷區新能源發電。結合煤礦所在區域光照資源條件,利用采煤沉陷區閑置土地資源,統籌推進光伏發電與生態修復,是煤炭與新能源耦合發展的重要途徑。有關文件多次強調,支持在采煤沉陷區開展具有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效益的新能源項目。各地也積極開展應用實踐,產煤省區采煤沉陷區光伏示范項目已有并網發電案例。

  三是發展露天煤礦新能源發電配套換電重卡。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先后出臺政策,鼓勵支持發展電動重卡。露天煤礦車輛運輸具有路途較短、線路固定、貨源單一等特點,非常適合電動重卡。在排土場、邊坡等閑置土地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配套換電站實現電池儲能,可做到全額自發自用不上網,并實現壓降運營成本和降低碳排放。

  (二)利用清潔能源發展低碳供熱

  目前,煤礦供熱以燃煤鍋爐為主,用途中生活熱水約占10%、采暖約占45%、井筒防凍約占45%。太陽能、風能、空氣能、地熱能和其他余熱資源,為煤礦清潔供熱提供了更多選擇。

  一是發展可再生能源供熱。主要包括太陽能、地熱能和風能。太陽能利用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光照條件具備時優先使用太陽能集熱系統,當溫度無法滿足時啟動熱泵、電鍋爐等輔助熱源。地熱能和風能主要結合資源條件,地熱能需施工鉆井取熱,風能可直接轉化為機械能驅動熱泵系統壓縮機做功,實現供熱。

  二是推廣余熱能源回收。煤礦生產中伴生的低品位熱能包括礦井水余熱、乏風余熱以及設備余熱和洗浴廢水余熱等。其中,礦井通風溫度約17至22攝氏度,礦井水約18攝氏度,空壓機余熱約80攝氏度,洗浴廢水余熱約35攝氏度,均蘊含豐富熱能。

  三是攻關低濃度瓦斯高效利用。礦井瓦斯即甲烷,屬非常規天然氣,高濃度瓦斯目前已基本實現利用,但低濃度瓦斯利用仍處于起步階段,造成浪費的同時也增加碳排放。低濃度瓦斯通過加熱、氧化,可以實現熱量回收,目前已在部分煤礦企業開展示范試驗。

  (三)結合用能替代開展零碳(低碳)示范

  煤礦作為工礦企業,在生產環節要開展清潔能源替代,發展低碳、零碳能源消費模式。

  一是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應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提高煤礦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強化煤礦用電需求側管理,加強煤礦智能綜合管控,增強煤礦生產工序和用電負荷靈活優化能力。近年來,煤礦智能化加速推進,全國已累計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043個、掘進工作面1277個,智能化建設總投資規模近2000億元,煤炭生產方式根本性變革進一步加快。

  二是建設分布式光伏、風電項目。充分利用煤礦工業場地建(構)筑物屋頂、閑置空地和護坡等,建設分布式光伏、風電,適當配套儲能系統,按照自發自用的模式,以綠電替代生產生活所需網購電。

  三是構建煤礦場區分布式智能微電網系統。統籌煤礦分布式電源與用電需求,配合儲能裝置和智能控制系統,采用先進的互聯網及信息技術,在煤礦用電側建設礦用智能微網,實現電力供應和消費的優質匹配,提升綠電使用比例。

對策建議

  由于存在思想認識不完全一致、政策配套還有待加強、標準體系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等問題,推動煤炭與新能源融合仍需多措并舉,實現各項工作向縱深推進。

  一是研究系統性的指導意見。煤炭企業作為生產能源的工業企業,同時也是耗能企業。“雙碳”目標下,煤炭與新能源的深入結合不應缺席,也不能缺席。建議有關方面從加強行業指導著手,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研究涵蓋煤礦生產、伴生資源利用、塌陷區新能源發展、土地復墾綠化等各環節的煤炭新能源融合發展思路,指引煤炭企業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調動各煤礦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利用各自條件、發揮各自優勢,推進煤炭企業更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二是細化針對性的支持措施。煤礦企業在治理生產造成的土地塌陷中,需要給予當地居民補償,并對塌陷區進行平整和生態修復,具備同步規劃建設光伏項目的有利條件。但由于在新能源指標獲取方面尚無差異化的支持政策,目前生態修復和新能源發展有機結合的程度還有待提高。建議針對采煤沉陷區新能源發展,研究更為具體的措施,支持煤礦企業新能源項目取得建設用地、配置新能源指標、納入項目建設庫、列入年度開發方案等,為煤礦企業發展新能源創造條件。

  三是開展引領性的技術創新。煤炭企業利用新能源和伴生能源的總體水平偏低,相關領域技術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建議結合煤礦生產特點,針對性地研究煤炭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技術,通過研發計劃、揭榜掛帥、產學研融合等多種方式,重點突破煤礦智能化關鍵技術以及各類余熱高效利用、低濃度瓦斯氧化利用、新能源發電與煤礦供電系統智能微網等技術,為煤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支撐。

  四是健全約束性的標準體系。要結合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進展,不斷健全與煤礦企業發展新能源相適應的標準體系,通過建立認證機制、發布先進技術裝備目錄以及強制約束等手段,引導支持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和工藝,開展新能源、伴生能源高效利用和用能用電系統智能化改造,持續加強標準約束和引導。

  五是創建導向性的示范項目。結合煤炭企業特點,重點要在生產環節與新能源融合,引導開展清潔能源替代,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對于無法避免的排放可采用碳匯、碳交易等方式實現抵消,逐步通過建設低碳、零碳礦山示范項目,引領形成新的能源消費模式。具體可根據煤礦條件,優先選取大型現代化煤礦開展工程示范,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倡導和培育區域或行業層面的煤炭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新業態,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作者單位:華電煤業集團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