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電網報 時間:2023-07-21 17:30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面啟動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三步走”發展路徑(上述圖表來源:《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
近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11家研究機構編制而成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藍皮書》全面闡述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理念、內涵特征,制定“三步走”發展路徑,并提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總體架構和重點任務。
“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路徑布局,科學部署、有序推進。”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說,《藍皮書》的發布,有助于統一行業內外對新型電力系統的認識,也標志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入全面啟動和加速推進的重要階段。
《藍皮書》明確,新型電力系統是以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為基本前提,以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電力需求為首要目標,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為主線任務,以源網荷儲多向協同、靈活互動為有力支撐,以堅強、智能、柔性電網為樞紐平臺,以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基礎保障的新時代電力系統,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載體。新型電力系統具備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柔性靈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潔低碳是核心目標,柔性靈活是重要支撐,智慧融合是基礎保障,共同建設起新型電力系統的“四位一體”框架體系。
近年來,我國電力系統發展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但在實現“雙碳”目標背景下,電力系統仍然面臨不少挑戰。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杜忠明解讀分析《藍皮書》時說,電源側,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對于系統調節能力提出更高需求,新能源尚未形成可靠替代,且大多不能為電力系統提供轉動慣量;電網側,大型新能源基地開發外送對輸電技術提出更高要求,“雙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電力系統對調度運行技術升級提出迫切需求,配網層面亟須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交易靈活性和供電形式多樣性;用戶側,負荷尖峰特性日益顯著,負荷側靈活調節能力尚未充分挖掘,源網荷儲一體化等新業態新模式需要積極培育。
“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源網荷儲特征將發生顯著變化,電力系統的電力電量平衡特性、分析方法都將發生重大改變。”《藍皮書》編寫組組員、南網科研院新型電力系統研究所副主任工程師付超認為,傳統以典型日為主的電力電量平衡分析模式,難以全面分析新能源發電隨機性、波動性、季節不均衡性帶來的不同時間尺度下系統平衡問題,尤其是中遠期新能源出力與電力負荷季節性不匹配導致的跨季平衡問題。
為應對系統挑戰,《藍皮書》提出了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總體架構與重點任務,包括要加強電力供應支撐體系、新能源開發利用體系、儲能規模化布局應用體系、電力系統智慧化運行體系等四大體系建設,強化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標準規范、核心技術與重大裝備、相關政策與體制機制創新的三維基礎支撐作用。
其中,在強化核心技術與重大裝備應用創新方面,《藍皮書》指出,系統發展將面臨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靈活性等諸多挑戰,技術創新將是破題的關鍵。
“技術創新在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起到支撐作用,是破解能源電力安全、綠色、經濟‘不可能三角’的關鍵。”《藍皮書》編寫組組員、南網能源院電力規劃中心研究員雷成認為。
付超也表示,傳統電力系統在新能源功率預測、安全穩定控制體系等方面難以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發展,需要進行技術攻關,“雖然有極大的技術挑戰性,但對于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來說卻是必由之路,意義重大。”(南方電網報 帥泉)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