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業與能源 時間:2023-07-19 16:45
能源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電力作為最重要的二次能源,是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能源電力發展,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創造性地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2021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指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新時代我國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能源技術革命,促進能源電力產業轉型升級,既是推動主體能源從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當前,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重要時期,首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的召開,對加快研究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進電力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借此機會,分享三點工作體會。
我國能源電力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電力工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新時代十年以來,在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我國能源電力系統攻堅克難、奮發進取,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能源電力保障能力穩步提升,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經受住了新冠疫情、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嚴峻考驗,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
一是安全供應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十年來,我國能源生產總量增長32.8%,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是世界上能源自主保障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截至2022年底,電力裝機規模達到25.6億千瓦,發電量8.8萬億千瓦時,均穩居世界第一。我國已建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國、連通周邊有關國家的能源基礎設施輸送網絡。截至2022年底,油氣管網規模約18萬公里,比2012年翻了一番;原油年產量重回2億噸,天然氣年產量連續6年增產超百億立方米;“西電東送”能力超過3億千瓦,比2012年增長1.6倍。
二是綠色低碳轉型取得歷史性成效。過去十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7.8個百分點,2022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總裝機的49.6%,特別是風電、太陽能發電快速發展,年發電量超過1萬億千瓦時,相當于10個三峽電站發電量。單位GDP能耗十年累計下降超過26%,降幅約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平均6.6%的經濟增長。
三是普遍服務成就斐然。2015年在發展中國家率先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2020年縣級行政區全部通大電網、大電網覆蓋范圍內村村通動力電,人均生活用電量比十年前翻了一番。全面完成光伏扶貧工程,累計建成裝機2636萬千瓦,惠及10萬個村。
我國能源電力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初步建立了重大技術研發、重大裝備研制、重大示范工程、科技創新平臺“四位一體”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支撐一系列重大能源工程建設投產,助力能源電力產業邁上新臺階。
一是非化石能源發電技術走在前列。新能源產業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風機產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以上,具備最大單機容量達16兆瓦的全系列風電機組制造能力。光伏產業鏈產量在全球占比75%以上,光伏電池轉換效率持續提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建造能力領跑全球。核電形成了自主品牌的“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三代大型先進壓水堆技術。
二是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國際首創、供電效率最高的135萬千瓦煤電機組投入運行,煤電超低排放水平進入世界領先行列。正在開展650攝氏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50兆瓦燃氣輪機已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
三是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取得顯著成果。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技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新能源并網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國家。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1100千伏直流及以下電壓等級的輸電技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全球電壓等級最高的張北±500千伏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烏東德水電送出±800千伏特高壓多端直流示范工程均已投產送電。
四是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逐步培育壯大。主流儲能技術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進入商業化示范階段。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迭代升級持續加速,推動氫能產業從模式探索向多元示范應用邁進。虛擬電廠、智慧能源站等各類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對能源產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引領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重大部署。能源電力行業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不斷強化創新對能源電力行業發展的支撐引領,增強產業競爭新優勢。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應加快推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黨的二十大強調,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能源產業規模大、鏈條長、覆蓋面廣,當前電力行業部分核心設備、關鍵零部件、基礎軟件還依賴進口。要瞄準短板弱項,加強關鍵技術裝備攻關,依托工程建設推動首臺(套)攻關成果示范應用,盡早實現核心裝備自立自強,把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是鞏固拓展戰略性優勢產業。黨的二十大強調,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能源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當前,我國風電、光伏產業已經形成比較優勢,要落實《“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等國家政策規劃,加快風電、光伏、核電技術迭代研發,突破一批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加快攻關新型儲能關鍵技術和綠氫制儲運用等技術,推動儲能、氫能規模化應用。
三是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黨的二十大強調,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近期,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電力行業的數字化具有較好的基礎,要進一步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加快電力產、輸、配、儲等各環節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積極開展電廠、電網、終端用電等領域設備設施、工藝流程的智能化建設,提高電力系統運行調控智慧化水平,為能源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 向海平)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