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石油網 時間:2025-04-03 10:54
3月31日,長慶油田隴東區域西320井區的開發先導試驗井堅持“極限鉆井”理念,以日進尺1679米刷新了該區域油井二開首日進尺紀錄。這是該油田開展井筒工程創新的實踐樣本。
作為油氣田開發的“開路先鋒”,井筒工程已從單純的“鑿孔通道”演變為融合地質工程一體化、數字化、綠色化的系統性工程,是決定油氣資源能否“喚醒”、技術能否“落地”、環保能否“達標”的戰略決勝點。
今年年初以來,長慶油田堅持管理與技術迭代創新、地質與工程一體融合,用一項項突破性工程技術交出了一份硬核成績單,用技術創新的“金剛鉆”攬下效益建產的“瓷器活”,為油氣田高質量效益建產和綠色開發注入了強勁動力。
技術革新驅動 實現提速目標
“提升打井速度,降低鉆井工程成本,才能將非常規油氣效益建產的‘飯碗’端得更穩。”長慶油田鉆井工程管理科負責人何旺表示。
自2月以來,長慶油田錨定年度鉆井進尺任務和非常規油氣鉆井提速目標,統籌“產量任務與均衡生產、依法合規與協同共建、專業發展與市場運行”的關系,總結形成一套“鉆機一體化管理+技術硬核突破”的組合拳,為非常規油氣開發提供了可量化的“長慶方案”。
針對生產任務,長慶油田精準制定鉆機一體化運行計劃,科學推進業務指導和動態監管,全力保障鉆機滿負荷運行。截至目前,已啟動鉆機588部,正在鉆井440口井,累計完成進尺280萬米,同比增長18.2%。
為實現頁巖油水平井打得更快、更多、更長、更優、更安全環保“5G”鉆井目標,長慶油田強化一體化軌跡設計,配套高性能工具,持續優化鉆井提速模板,水平段一趟鉆比例不斷提升,目前已達55.6%,平均鉆井周期縮短至21.4天。
在重點領域鉆井現場,長慶油田通過塌漏分治優化井身結構、全面應用強封堵防塌鉆井液、強化“鉆頭+鉆具+鉆參”組合、多措并舉提高固井質量等試驗攻關,定型2.0版水平井鉆井技術,將水平井平均鉆井周期從88.4天縮短至28.8天,使鉆井成本降低35%。
打通“地層經絡” 催生“產量明星”
今年年初以來,長慶油田持續深化國內首個陸相頁巖油水力壓裂試驗場理論研究,進一步摸清地下壓裂裂縫擴展規律,明確后續大幅提高單井產量、EUR及采收率的潛力點,相當于給年產300萬噸的長慶頁巖油產能裝上了“保險栓”。
瞄準“低孔、低滲、低豐度”油氣藏儲層改造世界級難題,長慶油田不斷創新關鍵技術和主體工藝,采用以“多簇射孔密布縫+可溶球座硬封隔+暫堵分流軟分簇”為核心的水平井密切割體積壓裂技術,打通“地層經絡”,讓“石頭縫里擠油”成為現實。
高質量效益建產一直是低滲油氣田、非常規油氣田開發的目標追求。長慶油田融合地震、鉆井、錄井、測井、固井、壓裂等專業化力量,構建穩固高效的地質工程一體化管理模式,實施新建油氣井“多產1噸油、多產1萬立方米氣”的兩個“1”提產工程,用“地質+工程”組合拳喚醒沉睡的油氣資源,讓每口井都變成“高產明星”。截至目前,試驗區累計鉆井602口,油氣層鉆遇率達82%,同比提高3.8%。2023年以來,累計投產新井350口,單井初期日產量分別提產1.01噸和1.05萬立方米。
在推進非常規重點領域水力壓裂試驗場建設過程中,長慶油田開展了永久分布式光纖等11項24井次的裂縫監測工作,進一步深化氣藏地質特征、改造裂縫特征、生產動態特征的認識,為實現再造一個“蘇里格”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硬核管理筑基 綠色科技賦能
近年來,長慶油田堅持“硬核管理+綠色科技”雙輪驅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在井筒質量管理提升專項行動中,長慶油田制定了《井筒工程質量管理實施細則》,形成了3個層次9個方面的質量管理制度,推行有目標、有重點、有控制、有檢測、可追溯的“四有一可”標準。今年一季度,完鉆井井身質量合格率達99.76%、固井質量合格率達100%。
為實現井筒工程的“減水—無水”開發目標,長慶油田組織開展了可回收壓裂液體系、采出水直配干粉壓裂液體系試驗攻關,積極推行干掘法鉆井、空氣鉆井等無水鉆井技術。截至目前,采出水直配壓裂液累計回用采出水5.2萬立方米。
按照降碳增綠清潔建產工作要求,長慶油田在區域布局、供電保障、裝備配套、生產組織、隊伍建設等方面制定措施,統籌區域電網建設,全年部署“電代油”鉆井995口,預計用電3.16億千瓦時、減少碳排放7.5萬噸。
“從‘打得更快’到‘綠色增產’,從‘精準挖潛’到‘智慧升級’,工程技術的創新應用和迭代升級,不僅提升了長慶油田的生產效率和開發效益,而且為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動能,跑出了更快的‘長慶速度’。”長慶油田工程技術部負責人閻榮輝說。(陳俊杰 黃蓬剛 賈煦亮)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