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時間:2024-05-07 14:23
截至4月25日,國內首臺國產立式再生氣壓縮機已在塔里木油田輪南輕烴廠試運行1個月,運行平穩。1989年塔里木石油會戰以來,塔里木油田石油裝備總體國產化率從最初的不足10%提升至95%以上,常規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其中,國產超級13鉻油管、高壓大排量往復式天然氣壓縮機等一批石油裝備的技術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塔里木盆地是集團公司“四新”技術應用的重要試驗場。長期以來,塔里木油田一直以推動石油裝備國產化為己任,常態化聯合國內具有行業優勢的生產制造廠家開展石油裝備技術攻關,切實加快了石油裝備的國產化進程,填補了一系列行業空白。
經過多年努力,塔里木油田目前已基本實現油套管,高壓大排量往復式天然氣壓縮機整機,“三超”射孔裝備及技術,105兆帕壓力以下井口裝備、地面設備及配件的國產化,實現直接經濟效益近50億元,推動集團公司技術進步、產品升級。通過裝備國產化,油田和裝備生產廠家實現了互利共贏。
輪南油田和塔中油田大膽使用氣缸、活塞、活塞桿等高壓注氣壓縮機國產配件,制造周期縮短了6個月左右,每只氣缸價格降低了30萬元至50萬元。東河油田推動國內首臺國產高壓注氣壓縮機成功應用,比進口機組縮短調試時間91天,13口井實現注氣受益,6口井實現產量翻倍,2口井成為百噸井。
高壓大排量往復式天然氣壓縮機的國產化應用成為塔里木油田與制造廠家戰略合作的典范。自技術攻關開展以來,油田設備管理人員與濟柴動力成都壓縮機分公司人員充分開展技術交流,提前就國產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隱患進行風險分析,共同編制了設備試運方案及突發應急預案。
針對該款壓縮機進口電機風扇頻繁破損的問題,塔里木油田嚴格執行設備特護運行方案,積極聯系兄弟油田籌借備用風扇;生產廠家協調國內外資源開展設備扭振測試。甲乙方共同開展問題原因分析,制定解決方案,經過協同攻關,最終攻克了難題,保證國產壓縮機安全平穩運行,并實現了電機風扇國產化應用,收獲了額外“紅利”。
近年來,塔里木油田勘探開發持續向深地進軍,對石油裝備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建設國內最大超深油氣田的過程中,國產化裝備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通過實施裝備國產化,裝備供貨周期可縮短4至9個月,合作廠家可以提供24小時服務響應,技術專家及關鍵零配件可以在48小時內直達現場,最大程度減少因設備停機造成的停產損失。( 唐浩 唐波)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