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時間:2024-04-19 11:26
4月15日,云南石化剛完成換劑的煉油二部渣油加氫裝置工藝技術數據顯示:硫含量、殘炭、金屬含量等產品質量指標符合技術標準。這標志著中國石油自主研發的PHR系列渣油加氫催化劑首次在高硫高金屬劣質渣油工況下實現工業化應用,邁出國產化替代新步伐,有力解決了關鍵劑種的“卡脖子”難題。
PHR系列渣油加氫催化劑由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發、撫順石化催化劑部生產,從研制到應用,可謂十六年磨一劍。此前,雖然在其他渣油加氫裝置上應用過該催化劑,但像這樣大規模應用,尚屬首次。云南石化渣油加氫裝置加工原料油重質化程度高,加工難度較大。“在如此大規模的應用下,前期的實驗室指標、應用指標將會被成倍放大。同時,加工的油種數量多、高硫高金屬特征明顯,對裝置是個大考驗。”云南石化煉油二部主任蔣國權分析道。
4月11日23時25分,當平均床層溫度達到290攝氏度時,溫升消失了。沒有溫升意味著升溫變得非常困難,后續工序難以進行。對此,技術人員科學研判、精細調整,采取摻煉新鮮蠟油、提高加熱爐負荷、提升循環油溫度等舉措,推動平均床層溫度上升到300攝氏度,溫升恢復正常。“一夜無眠,用時間換效果,終于把裝置開起來了。看到中國石油自主研發的催化劑實現工業化應用,我們所有的付出都值了!”云南石化煉油二部現場負責人婁金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慨萬千。
“此次工業化應用,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而且有利于推廣中國石油自主研發技術和自主品牌。”石油化工研究院重油加工研究所副主任崔瑞利說。(楊勇 陳銳)
責任編輯:江蓬新